發揮天主賦予我們的才能
蒙召去救贖我們的當代
不要懷疑自己的才能
耶穌正在上耶路撒冷的途中。當祂接近聖城時,祂對隨行的人講了米納的比喻(參閱路19:1-27)。一個國王要去遠方,遂把自己的財產託付給幾個僕人,叫他們在他不在的時候去經營以賺取利潤。每一個僕人都得到相同數量的金錢:一個米納,相當於約半公斤的銀子。他給他們同一的指示:「你們拿去做生意,直到我回來。(路19:13)」每一個僕人手中都有一份恩賜,主人叫他們好好利用它,以結出果實。
我們反思自己的才能,有助於理解天主對我們的信任。我們的才能是我們獨特而個人化地參與天主的使命的方式。是為教會、世界和社會做出貢獻的恩物。此外,除了我們所有的個人特徵外,我們還獲得了信仰基督這個偉大的恩物,以及通過「仁慈、寵眷和愛情的無限寶藏」[1] 的各件聖事而活出基督生命的機會。基督「將最大和寶貴的恩許賞給了我們,為使你們藉着這些恩許……能成為有分於天主性體的人。(伯後1:4)」
在米納這個比喻中的國王信任他的僕人,給了他們很大的創意空間。他沒有提供詳細的指示,告訴他們該做什麼;相反,他把一切都交託在他們手中。其中兩個僕人很快就理解了:他們懂得如何在主人寬敞廣濶的計劃內自由而慷慨地行動。他們體會到這種信任的姿態為一個發揮自己才能,並且向同胞們敞開心扉的召喚:「各人應依照自己所領受的神恩,彼此服事,善做天主各種恩寵的管理員。(伯前4:10)」
「他得了王位歸來以後,便傳令將那些領了他錢的僕人給他召來,想知道每個人做生意賺了多少。(路19:15)」首兩個僕人因他們的工作而獲得了豐厚的獎賞:他們使自己受託的米納結出豐碩的果實。國王欣喜地對他們兩人說:「好,善僕!……你……在小事上忠信。(路19:17)」
聖德蘭修女說:「天主賦予你的才能不是你私有的;它們是為你使用、為榮耀天主而賜予的,要偉大,並將你內的一切都為善良的主人所用。」[2] 大多數時候,我們會在正常的生活中,在日常的任務和人際關係中這樣做,儘管在世界眼中它們看似微不足道。「無論你做什麼,即使是幫助某人過馬路,你都是在為耶穌做。即使是給某人一杯水,你也是在為耶穌做。」[3] 「天主也指望我們每天的回應,這些回應由通過祂的恩寵的力量而增長的小事組成。」[4]
一個教會的教父問:「人有什麼可奉獻給天主呢?就是信德和愛德:這就是天主向人所要求的……天主賜予人祂的恩賜,但衪也要求人作出貢獻。」[5] 天主賜給我們機會去行善而衪自己卻不親手去做,是一個奧妙的恩賜。米納的比喻顯示出祂希望我們利用自己的能力來幫助照顧他人,並且以祂的恩寵來改變世界。天主對我們的信任就是我們的世界那豐富多樣性的源泉。正如聖施禮華所說的:「每一世代的基督徒,都需要救贖和聖化他們的時代。」[6]
在這個比喻中的第三個僕人並沒有照顧到國王的利益。他不想把這筆錢拿去經營;他只顧慮自己的安全,便把一切收存在手巾裡,以便完好無損地歸還它。他把米納還給國王,說:「主,看,你那個『米納』。(路19:20)」他與其他兩個僕人不同。「他只是不負責任地揀了條易走的路……他埋了錢幣後,終日無所事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甚至一生一世!」[7] 他拿自己與同伴相比,相信這個任務是超出了他的能力,便選擇了一條無風無險的道路。他錯過了好好地使用自己寶貴的才能而從中得到的偉大經歷。
當國王回來時,他嚴厲地批評這個僕人的過失,稱他為「惡僕」(路19:22),因為他沒有使他受託的產業結出果實。聖伯達評說:把這筆錢收藏起來「等同於把我們所領受了的恩賜埋藏在懶散的怠惰中……他被稱為『惡僕』,是因為他懶於履行自己的職責。」[8] 懼怕失敗加上切願避免麻煩,使這個僕人埋沒了他蒙召要獲得的、比他所能想象的要大得多的喜樂。
聖施禮華提醒我們:「偉大的工程仍等待着我們,我們不能袖手旁觀,因為吾主清楚地告訴我們:『你們拿去做生意,直到我回來。』直到祂回來統領天國那天,我們不能遊手好閒。」[9] 聖母瑪利亞急速地起程與她的表親分享她的喜悅;她一秒鐘都沒有把天主的恩寵埋藏起來。我們可以懇求她賜予我們同樣的勇氣,來發揮天主賦予給了我們的才能。
[1] 聖施禮華,《基督剛經過》,162
[2] 聖德蘭修女,《德蘭修女沉思錄》,第五章
[3] 同上
[4] 范康仁蒙席,In the Light of the Gospel,“Putting God First”,pg. 52
[5] 奧利振,Homilies on the Book of Numbers,no. 12,3
[6] 聖施禮華,《基督剛經過》,132
[7] 聖施禮華,《天主之友》,45
[8] 聖伯達,在Catena Aurea中對這段經文的注釋
[9] 聖施禮華,《基督剛經過》,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