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常年期第三十二週星期二

一些有助於我們在常年期第三十二週做祈禱的反思。

唯一的抱負
擁抱服務的機遇
讓我們煥然一新的休息


唯一的抱負

耶穌在講道中使用了一些驚人的意象。例如當祂談到一個僕人從田裡工作回來時,祂不但沒有捍衛這個僕人休息的權利,反而肯定主人有權對僕人說:「預備我吃飯,束上腰伺候我,等我吃喝完畢,以後你纔吃喝。(路17:8)」乍看起來,耶穌似乎是在認同主人的專橫;然而基督想向門徒展示的是他們履行自己的職責的態度。無論他們的職責是對天主還是對人的,都不應該為履行了它而期望得到獎賞或認可,而是要找出卑微的、平凡的服務的價值。「你們也是這樣,既做完吩咐你們的一切,仍然要說:我們是無用的僕人,我們不過做了我們應做的事。(路17:10)」

當時有些人將自己與天主的關係建立在一個回報的邏輯上:如果自己的生活繁榮昌盛,就會認為自己得到了天主的祝福,因為是天主賞給了他們財富,作為他們的善行的回報。因此有時候,遵守法律的主要動機就是要獲得天主的鍾愛和得到一些利益。「在天主面前,我們絕不能表現得好像相信自己已經做完一項服務而應該得到巨大的回報。這是一個幻象,可以出現在每一個人的身上,甚至在那些在教會中非常努力地服侍主的人身上。相反,我們必須意識到,實際上,我們為天主所做的是永遠不夠的。」[1] 耶穌用這個僕人的意象來提醒我們,我們是誰,以及我們為什麼要工作:我們要為天主和為他人獻出自己的生命。聖施禮華的建議是:「忘記你自己。但願你的雄心壯志,只為你的兄弟們,只為人靈,只為教會,一言以蔽之,只為天主而存在。」[2]

擁抱服務的機遇

在我們生命中的某些時刻,我們可能也感到像這個比喻中的僕人一樣。經過一天繁重的工作後,我們回到家裡,渴望得到一點安寧,可是當我們到達時,就意識到有其它的工作需要自己努力和關注:照顧孩子、做家務、幫助前來找我們的親人……當我們抵受了一天的重擔後,愉快地擁抱這些為我們周圍的人服務的機遇可能會更具挑戰性。

耶穌的榜樣幫助我們將自己的生活看作是一個不斷地為他人服務的行動。福音多次向我們展示,基督為了要照顧前來找祂的人而推遲了自己期待著的休息。祂在受難之前所做的最後事件之一就是為自己在世上生活時最愛的人洗腳。這個祂臨死前留給他們的見證,是一個更加適合僕人,不是主人做的行為。

當我們擁抱這些服務他人的機遇,不會拒絕或勉強地接受它時,我們就會體驗到在生活上肖似耶穌的喜樂。「我們對上主是否忠誠,取決於我們是否願意服務。而我們知道,它有時候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因為它讓我們嚐到『十字架一樣的苦澀』。但是,隨著照顧和幫助他人的行動的增多,我們內心就越會自由、更相似耶穌。我們越是服務,就越能感到天主的臨在。畢竟,當我們為無法報答我們的人和為貧困者服務,以溫柔和同情心去擁抱他們的困難和需求時:我們就會發現我們被天主所熱愛和擁抱。」[3]

讓我們煥然一新的休息

除了許多服務的機遇外,每一天都有不同的休息方式。有時候,我們可能會認為只有某些特殊的方式才能幫助我們恢復體力,例如與家人或朋友共度幾天,結束一段繁重的工作,或是去度假。這些方式都是重要和必需的,但我們也需要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抽一些片刻來充電。否則,我們可能會流於低估了平凡的生活,而只會欣賞那些非常令人興奮的東西。

我們可能會因為不想停下來、想立即解決所有事情,以及被我們的待辦事項的清單壓得喘不過氣來,而不必要地讓自己感到疲憊。懂得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在平凡的事務中找到休息,會使得我們能夠安詳地做必需做的事情。我們不是在逃避現實;我們是在讓它再次變得清晰。當我們花時間做一件令自己愉快的嗜好、好好地睡一覺、或與家人和朋友共度一段時光之後,那麼無論是在工作中、在家庭生活中還是在靈修生活中的嚴重的不協調,看起來就會有所不同了。

聖施禮華鼓勵我們以品味那在基督徒的生活中最令人欣慰的實事之一來恢復力量:「從你對天主的孝愛中汲取力量。天主是父親 ── 你的父親!── 充滿溫暖和無限的愛。當你獨自一人時,時常稱祂為父親,並告訴祂你愛祂,非常愛祂,而且,你因為是祂的兒子而感到驕傲和強壯。」[4] 正如有時候,只要我們放眼凝視大海或一個美麗的風景,就可以讓我們以新的動力回到工作崗位;我們與天主的密談就是我們休息的時間,幫助自己理解所做的事的意義。聖母瑪利亞或許是經常都以這種方式去休息的:只需默默地注視著她的聖子酣睡,或是與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她可以幫助我們學會該怎樣休息,以幫助自己重新發現為天主和為弟兄姊妹服務的喜樂。

[1] 教宗本篤十六世,2010年10月3日的講道

[2] 聖施禮華,《犁痕》,630

[3] 教宗方濟各,2021年9月19日三鍾經前的講話

[4] 聖施禮華,《鍊爐》,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