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常年期第七週星期二

一些有助於我們在常年期第七週做祈禱的反思。

真正的默西亞
宗徒們的野心
讓生活在一起變得愉快


真正的默西亞

在耶穌時代的以色列人一般的想像中,人民期待已久的默西亞將會是一個領袖,受召去帶領人民從外邦人的奴役中解放出來,和建立一個新的政治秩序。我們很容易想像當耶穌向宗徒們宣告祂將要受的苦難時,他們感到的困惑:「人子將要被交在人手中,為人所殺(谷9:31)。」默西亞不會是一個征服者,起碼人的理解是這樣。儘管耶穌也加上一句光輝的、有關祂復活的預言 ──「被殺以後,過了三天,祂必要復活。(谷9:31)」── 宗徒們仍然沒有準備去接受這一事件和理解其深刻的意義。聖史馬爾谷評說:「門徒卻不明白這些話,又害怕詢問祂。(谷9:32)」

很多時候,我們對現實有一個先入為主的觀念。而這個觀念,即使我們知道它是不完美或是武斷的,卻總是不容易去改變它。這種態度的核心可能是擔心真相會有違我們的期望或計劃,和著眼於那些在我們生活中需要改善的東西。省察就是一個很好的時候,去「冷靜地再次審視我們在今天內發生過的事情,學習去留意在我們的判斷和決定中我們以什麼為重,我們在尋找的是什麼和為什麼要尋找它,以及什麼能滿足我的心。」[1]

聖施禮華特別是在他晚年時這樣祈禱:「我靈魂的耶穌,我的基督,願我能以祢的雙眼來看事物。」[2] 我們可以祈求上主賜給我們不斷的勇氣去皈依,在我們做省察時淨化我們的心靈,好使我們可以在自己平凡的生活中找到真正的默西亞。

宗徒們的野心

宗徒對默西亞的世俗化觀念,在他們的心中根深蒂固,以至他們不理會耶穌的說話,開始討論他們真正關心的一個問題:他們每一個人在未來的國度中將會佔有什麼位置,以及耶穌將會授予哪一個人更大的權柄。他們在往返加里肋亞各地的路上,邊走邊談論此事。去到葛法翁時,耶穌就問他們在路上討論的是什麼。他們沉默不語,也許是因為他們在討論這件事時沒有邀請師傅耶穌參與,又因為使用了與祂教訓他們的邏輯截然不同的方式來討論它而感到羞愧。

之後,耶穌決定耐心地把自己的思維方式分享和教給他們:祂「叫過那十二人來,給他們說:『誰若想做第一個,他就得做眾人中最末的一個,並要做眾人的僕役。』遂領過一個小孩子來,放在門徒中間,抱起他來,給他們說:『誰若因我的名字,收留一個這樣的小孩子,就是收留我;誰若收留我,並不是收留我,而是收留那派遣我來的。』(谷9:35-37)」

耶穌把一個小孩放在這群人中間,以幫助我們明白,如果我們想進入天國,就必須少點盤算,心懷放輕多點。我們必須是幼小和單純的;我們必須將自己的野心和擔憂交托在天主的手中。真正的權威不是主宰別人,而是服務眾人。基督教導我們不要甘於平庸或妄自菲薄。祂提醒我們必須將自己的思念、願望和努力引導到最重要的事情上:即是愛主愛人,並且以服務來體現它。我們可以與聖施禮華一起重複說:「耶穌,願我在一切事上,都是最末尾的一個。而在愛祢時,卻走在最前面。」[3]

讓生活在一起變得愉快

基督將自己呈現為眾人之僕:「因為人子,不是來受服事,而是來服事人,並交出自己的性命,為大眾作贖價。(谷10:45)」我們也可以在工作、家庭生活和與朋友交往中使自己的生命成為基督服事人的延續。

愛德是推動真誠服務的動力,它可以在我們每日努力讓自己周圍的人生活得更加愉快而具體化。主業團的監督寫道:「增進融洽、喜樂、耐心、樂觀、細膩和所有一切德行,好能愜意地與他人一起生活,這對於讓人們能感到被歡迎和高興而言,是很重要的。」[4] 耶穌基督自己透過聆聽那些接近祂的人、耐心地解釋祂的教訓、為宗徒洗腳、和同情跟隨祂的人的需要……而表達祂服務眾人的願望。

聖施禮華在一個默想中說:「我常說我要成為ut iumentum,像在天主面前的一頭小驢子。這不是徒勞的。這必須是你的和我的態度,儘管它可能有困難。讓我們祈求聖母瑪利亞賜給我們謙卑,她稱自己為ancilla Domini,主的婢女。你每天有多虔誠地說serviam!(我要服務!)呢?它只是一句說話,還是一個來自你靈魂深處的呼喊呢?」[5] 在工作與其他活動中,我們可以實踐這些美德,使我們照亮他人的日子,使他們都能有份於那感動我們的、天主的愛。

[1]教宗方濟各,2022年10月5日公開接見時的講話

[2]聖施禮華,1975年3月19日一個默想的筆記

[3]聖施禮華,《道路》,430

[4]范康仁蒙席,2019年11月1日的牧函

[5]聖施禮華,1975年3月19日一個默想的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