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告訴我們,許多諸色人種的人想見耶穌。其中一個是黑落德王。他聽說過耶穌所行的神蹟而感到很困惑。他的驚訝來自一些人說若翰已經從死者中復活了。黑落德在其兄弟的妻子黑落狄雍的堅持下,親自處死了若翰。黑落德說:「若翰我已經斬首了;而這人到底是誰?(路9:7-9)」聖史路加寫道,黑落德王「早就願意看看耶穌。(路23:8)」然而當黑落德終於見到正在受難的耶穌時,主卻沉默不言。國王想看祂行一個神蹟;他不斷向耶穌詢問,可是耶穌卻拒絕回應他。之後,黑落德和他的士兵在眾人面前蔑視和嘲笑祂(參閱路23:6-12)。
聖史路加也記載了另一個長期以來一直渴望見到耶穌的人:西默盎,一個「正義虔誠」的老人。聖神向他啟示:「在未看見上主的受傅者以前,決見不到死亡。(路2:25-26)」當他在聖殿裡遇見耶穌時,儘管祂還是個小孩,他把祂抱在懷裡,讚美天主,說:「主啊……放祢的僕人平安去了!(路2:28-29)」西默盎和黑落德都想見耶穌,可是後者卻無法欣賞祂的臨在,也無法明認祂的天主性。黑落德王對滿足個人的渴望和對奇蹟的好奇使他沒有意識到自己就在默西亞面前。相比之下,從西默盎的例子中,「我們了解到,忠誠的等待會使感官變得敏銳」,並讓我們「在上主經過時更加敏銳地歡迎祂。」[1] 西默盎能夠因為他的敏銳而將耶穌抱進懷裡。我們可以祈求獲得同樣的恩寵。
閱讀和默想福音可以幫助我們更加親近基督。它幫助我們將自己的生命與祂的生命連結起來,使祂的話語和榜樣在我們心中迴響著。聖施禮華寫道:「我建議你每天花幾分鐘來閱讀新約,設身處地,進入其中的各場面,一如親臨其境,成為其中的一員。其實能使你讓福音『化成人身』,現身說教。讓福音在你的生活中加以體現;也可以幫助別人加以體現。」[2] 因此,我們會明白,聖德不僅僅是避免犯罪或滿全一堆律法,而是讓我們越來越肖似耶穌。
聖金口若望告訴我們:「基督已經賦予你們能力,讓你們按自己的所能變得像祂一樣。聽到這句說話不要慌張。你們真正要害怕的是沒有像祂一樣。」[3] 如果我們順服於聖神,祂就會使我們成為天主的子女,肖似基督,祂就是天父的真實肖象。我們首先要像祂一樣的,就是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上,「把日常生活的刻板文章,化成英雄的詩篇。」[4]
對肖似基督的渴望,會改變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的家庭生活、工作、友誼……「天主要我們活得充滿人性!頭要『頂天』,但腳也要『立地』。作基督徒的代價不是要我們放棄人性或放棄致力培養連不認識基督的人也擁有的美德。基督的寶血為我們作贖價,而祂要我們既有人性、又有神性!祂要求我們每天努力仿傚祂:作完美的神和完美的人,perfectus Deus,perfectus homo。」[5]
真誠地努力認識基督並肖似祂,會引導我們「明白我們的生活只能是捨己忘我,為人服務。」[6] 基督徒不是為了自己而活,而是為了周圍的人而活。即使是我們生活中看似是最親密和個人的部分──我們的內修生活、在美德上成長的努力──也常常具有使徒的維度。使徒工作與我們個人的成聖密不可分,反之亦然。
「基督徒必須將自己的在世使命看作成聖之道。」[7] 正如聖保祿在寫給得撒洛尼人的書信中所說:「天主的旨意就是要你們成聖。(得前4:3)」天主的召叫與我們生活中的其他夢想並不衝突。相反,正如主業團監督范康仁蒙席提醒我們的:「願年輕的和成年的人都認識到,聖德遠非我們實現夢想的障礙,事實上,它是夢想的得以實現。我們所有的願望、我們所有的計劃、我們所有的愛,都可以成為天主計劃的一部分。」[8]
在個人成聖和使徒工作的道路上,童貞聖母瑪利亞陪伴著我們。「她便會使我們逐步深入地領會全人類都是我們的兄弟,因為我們都是天主的子女。聖母本人,正是天主的愛女,慈母,淨配……她會幫助我們認出從我們身旁經過的耶穌……隱藏於需要我們幫助的人身上的耶穌。」[9]
[1]教宗方濟各,2022年3月30日公開接見時的講話
[2]聖施禮華,《犁痕》,672
[3]聖金口若望,《聖瑪竇福音講道集》,78,4
[4]聖施禮華,《基督剛經過》,50
[5]聖施禮華,《天主之友》,75
[6]聖施禮華,《基督剛經過》,145
[7]教宗方濟各,《你們要歡喜踴躍》宗座勸諭,19
[8]范康仁蒙席,《Light To See, Strength To Want To》,2018年9月24日
[9]聖施禮華,《基督剛經過》,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