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常年期第二十四週星期五

一些可以幫助我們在常年期第二十四週做祈禱的反思。

屬於每個人的福音
分享一個寶藏
陪伴耶穌的幾個婦女


屬於每個人的福音

「耶穌走遍各城各村講道,宣傳天主國的喜訊。(路8:1)」聖經告訴我們,最早聽到基督的話的是「以色列家迷失了的羊。(瑪10:6)」在所有可以開始宣講的地方中,耶穌選擇了加里肋亞,一個與猶大相比是屬於邊緣的地區,以實現依撒意亞的預言:「則步隆地與納斐塔里地,通海大路,約但河東,外方人的加里肋亞,那坐在黑暗中的百姓,看見了浩光;那些坐在死亡陰影之地的人,為他們出現了光明。(瑪4:15-16)。」則步隆支派和納斐塔里支派並沒有對天主信實。先知們曾譴責他們過於世俗和脫離傳統。這裡也是一個種族混雜的邊境地區,有許多外邦人在那裡定居,因此有些猶太人覺得那裡是個名聲不太好的地方。

但從一開始,默西亞的信息就是向萬國男女而發的(參閱瑪8:11;28:19)。事實上,耶穌經常反對在核心的律法上日益再添加的誡命。找出基督信息的本質,以便觸動所有人靈,甚至是那些最遙遠的人,這一任務仍然是適切的。「福傳的首先和首要的目的,在於向那些不認識耶穌基督或一直都拒絕祂的人宣講福音。甚至在基督信仰傳統悠久的國家裡,當中有許多人默默地尋找天主,他們受到心中渴求的引領,想見祂的聖容。每一個人都有領受福音的權利,基督徒有責任向所有人宣講福音。宣講時與其擺出把新誡律強加於人的姿態,倒不如心懷與人分享喜樂的誠意,指出美的境界,邀請人們出席甘美的盛宴。」[1]

分享一個寶藏

當耶穌在加里肋亞海沿岸的地區行走時,有許多祂在途中遇上的人陪伴著祂。這地區並不盛產偉大的政客或學者。相反,它是一個充滿平凡的人的地方。耶穌似乎要將祂日後在婚宴的比喻中所描述的付諸實踐:「『如今你們到各路口去,凡是你們所遇到的,都請來赴婚宴。』那些僕人就出去到大路上,凡遇到的,無論壞人好人,都召集了來,婚宴上就滿了坐席的人。(瑪22:9-10)」那一小撮人如何能用基督的信息感召這麼多人呢?

聖施禮華寫道:「這一幫人,便是我主召喚的宗徒,便是基督挑選的人物。他們繼續停滯在這種狀況,直到聖神降臨那天,充滿聖神後方才轉化成教會的柱石(迦2:9)。他們都是普通人,渾身缺點毛病,空話多於行動。但是儘管如此,耶穌卻召叫他們做捕人的漁夫,做祂的協同贖世者,做天主聖寵的分施人。」[2]

門徒們的強項主要不在於他們的品質,而在於他們經歷到自己接受了天主的慈愛。對這個經歷的認知,支撐著他們和促使他們宣稱:「我們找到了默西亞。(若1:41)」「福傳的熱情基於這信念。我們擁有的寶藏是騙不了人的生命與愛……福音是永不過期的真理。」[3] 知道自己是這個寶藏的管有者,不敢或忘它,會讓我們少於關注自己的能力,多於關注保持這個經歷的活性,以便天主可以透過我們接觸更多的人。

陪伴耶穌的幾個婦女

福音除了宗徒之外,還列出了幾個陪伴耶穌的婦女:「瑪達肋納的瑪利亞,從她身上趕出了七個魔鬼;還有約安納,即黑落德的家宰雇撒的妻子,又有蘇撒納;還有別的許多婦女(路8:2-3)。」同樣,這些人並不是這座城市最傑出的女性。相反,他們是那些為了擺脫自己身體和靈性上的痛苦而來到基督面前的人。

這些婦女在主耶穌宣教期間陪伴著祂,而我們知道她們一直都這樣做,直到祂生命的最後一刻,甚至當幾乎所有宗徒都拋棄了祂時:「有許多婦女在那裡從遠處觀望,她們從加里肋亞就跟隨了耶穌為服事祂。(瑪27:55)」是愛迫使她們在那些時刻仍與耶穌在一起。它並不是一種天真無知的愛,而是堅強的、與苦難相容的愛。她們不顧慮榮譽、聲望或世俗化的成功。她們想要的只是與那個徹底改變了她們的生命的聖者在一起。她們感到虧了耶穌,因為祂將她們從苦難中解放出來,卻不要求任何回報。

這些聖婦因著她們的愛而雖在苦難中仍充滿希望。這就是為什麼當人人都以為關於基督的故事已經結束時,瑪利亞瑪達肋納和約安納一大早仍然走去墳墓的唯一理由。對基督已經復活的肯定,促使我們生活在這種希望和愛中,就像我們的母親瑪利亞和那些聖婦一樣。

[1]教宗方濟各,《福音的喜樂》宗座勸諭,14

[2]聖施禮華,《基督剛經過》,2

[3]教宗方濟各,《福音的喜樂》宗座勸諭,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