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常年期第二十九週星期一

一些有助於我們在常年期第二十九週做祈禱的反思。

祈禱使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
那個愚蠢的富人
認出那些無形的財富


祈禱使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

耶穌的溫情和平易近人使祂周圍的人很容易信任祂。來到師傅耶穌面前並訴說自己的困難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許多人帶著深層的問題來到祂跟前,有些人則前來尋求日常問題的指導或安慰。對每一個請求,天主聖子都會接納,渴望為這個有需要的人帶來光明。

聖路加告訴我們一個直接向主耶穌提出而且充滿自信的請求:「師傅,請吩咐我的兄弟與我分家罷!(路12:13)」從人的角度來看,該男子的懇求是可以理解的。我們不知道這個糾紛的細節,不知道誰對誰錯,但事實是這個人覺得自己陷入了一個複雜的情況。他對此感到很沉重,並請求天主提供一個解決方案。耶穌回應說:「人哪,誰立了我做你們的判官及分家人呢?(路12:14)」

這個回應的意思並不是耶穌要遠離我們所擔憂的事。相反,祂指出我們在哪裡可以找到解決困難的方法;祂展示出該如何在我們的家中自由地建立天主的國度。耶穌來是為了把我們從罪孽中解放出來,並賜予我們祂的恩寵,然而祂似乎把我們生活中的許多情況都留在我們自己的手中,正如我們在其他場合也看到的,就像當祂說「凱撒的,就應歸還凱撒;天主的,就應歸還天主(路20:25)」時。由此可見:「祈禱不是一貼緩解生活中的焦慮的鎮靜劑;或者說,無論怎樣,這種祈禱肯定不是基督徒的。相反,祈禱使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1]

那個愚蠢的富人

耶穌抓住這個人的請求所提供的機會,邀請祂的聽眾擺脫對物質財富的執著:「你們要謹慎,躲避一切貪婪,因為一個人縱然富裕,他的生命並不在於他的資產。(路12:15)」然後,祂講述一個寓言。一個富有的地主從他的田地中獲得豐收。他決定將所有穀物儲存在新的穀倉中,並打算過一個舒適的生活。然而天主向他表示,他在當夜就會離開此世,並且讓他意識到,過於關注世俗財富而忽略真正重要的事情是愚蠢的。假如這個人想起這一切財富都是愛天主的機會,他的歸宿則會有所不同:「應以你的財物和一切初熟之物,去尊崇上主;這樣,你的倉廩必充滿糧食,你的榨酒池必盈溢新酒。(箴3:9-10)」

耶穌並不是譴責擁有財富、甚至巨額財富的人,不是譴責以小心謹慎的態度來處理俗世事務的人。祂不欲我們的心被財富所束縛,因為財富只能提供相對的、膚淺的幸福。正如聖施禮華所指出的:「一個人如只建其快樂於世物之上,他便是濫用了世物及毀了造物主建立的美妙秩序,我親眼見過因此而產生的悲劇,這人的心結果充滿了愁悶及不滿足,永不會快樂,最終更成了世物的奴隸及犧牲品,而這世物正可能是他不斷努力及自我犧牲才贏取的。」[2] 另一方面,輕看世物會讓我們能夠看破一切我們以為不可或缺的事物,好使我們首先看見的是天主為我們準備好的各項恩賜:「你們既然與基督一同復活了,就該追求天上的事,在那裡有基督坐在天主的右邊。你們該思念天上的事,不該思念地上的事。(哥3:1-2)」

認出那些無形的財富

輕看世物讓我們能夠發現真正重要的東西。正如聖保祿在致羅馬人的書信中指出的,亞巴郎知道如何鑑賞真正美好的事物:「對於天主的恩許總沒有因不信而猶疑,反而信心堅固,歸光榮於天主,且滿心相信天主所應許的,必予完成。(羅4:20-21)」沒有什麼比一個應許更加無形,更加不能立即滿足人,而這正是天主賜給了亞巴郎的。在那一刻,祂並沒有給他提供土地、子嗣、或巨額財富:祂給他的是一個應許。亞巴郎的產業幾乎完全都是無形的,但同時,天主賞賜給他的財富是超乎我們可以想像的:對他一生的眷顧,與他一家人的親切關係,以及千百年後,那超乎想像的土地和子嗣。

輕看世物會幫助我們明認出那些天主用來真正地豐富我們的無形財富,就像祂對亞巴郎和對許多聖人做過的。這些恩賜是我們不必等待日後在天堂才能享受的,而是可以在今天、在未來的歲月裡經常品味的:天主在各件聖事中送給我們的親情,我們的家人和朋友們的愛,我們在為他人服務時體驗到的喜樂,以及盡善盡美地完成一件工作並將其聖化所帶來的滿足感。在一切事情上,我們都能體察,天主的眷顧以一種微妙的方式在祝福我們。正如聖施禮華所說的:「我想把這信念刻在你們的腦海裡:『你們的父知道你們需要這些。』在人生的旅程上,我們有足夠的理由保持樂觀,不貪戀世上必需之物,天主自會照料。請相信,這樣我們才能成為受造物的管家,才可以避免淪為可憐的奴隸。」[3] 聖母瑪利亞將自己的幸福寄託在她快要成為天主之母這個應許上。她可以幫助我們洞悉上主已經為我們預備好的、真正的財富。

[1]教宗方濟各,2020年10月21日公開接見時的講話

[2]聖施禮華,《天主之友》,118

[3]同上,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