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有許多工具可以用來預測天氣。在耶穌當代的人卻沒有這些技術,但他們可以根據某些跡象來直覺地預知可能會發生的情況。這種智慧見諸於按特定情況的出現而預測天氣的俗語和歌詞中。耶穌在向人群說話時提到這種民間知識,以邀請他們相信祂:「幾時你們看見雲彩由西方升起,立刻就說:要下大雨了;果然是這樣。幾時南風吹來,就說:天要熱了;果然是這樣。假善人哪!你們知道觀察地上及天上的氣象,怎麼不能觀察這個時機呢?(路12:54-56)」
基督為之嘆息,因為祂所顯示的徵兆 ── 祂的奇蹟、生活和教導 ── 應該足以讓他們認出祂,並承認祂是默西亞。祂與許多人非常親近,可是他們卻未能認識祂。即使在今天,天主也在日常生活的美好和挑戰中,在歡樂和痛苦的時刻中,臨在於我們的生活。我們都可以在這些事情中發現祂的關愛和親近。不論過去或現在,保持人心的敏銳,對天主的旨意保持開放,在個人禱告中成熟, 就是找出天主如何行動以幫助我們的方法。正如聖施禮華所言:「當我們如此尋求主,將整天轉變成與祂親密信賴的交談,這點我曾說過、寫過無數次,但我不厭其煩,因為上主以身作則地教導我們,這正是我們必行之事:從清晨到傍晚,從傍晚到清晨,我們必須隨時祈禱。當萬事順遂:『感謝祢,我的天主!』假如陷於困頓:『主,不要離棄我!』」[1]
耶穌問祂的聽眾:「你們為什麼不能由自己來辨別正義的事呢?」我們對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的判斷不僅僅是一種智力活動:它需要我們的意志的承擔。聖神賜予我們光明,使我們能夠理解在我們內和在周圍世界中正在發生的事情。祂幫助我們更清楚地辨別那些推動我們行動的真正動機。
辨別我們生命的真諦並不總是容易的。然而,只有通過這個過程,我們才能獲得深層次的內在自由。「你們如果固守我的話,就確是我的門徒,也會認識真理,而真理必會使你們獲得自由。(若8:31-32)」外在的情況,以及或多或少是高尚的動機,都不會是我們行動的主要推動力:我們所做的一切,其動力會是愛,確信這個決定對我們自己和我們的世界是最好的。
辨別「需要我認識自己,知道此時此地對我有益的是什麼。最重要的是,它需要我與天主的父子關係。天主是父親,祂不會讓我們孤獨,祂總是願意給我們忠告,鼓勵我們,歡迎我們。可是祂從不強加祂的意願諸我們。為什麼呢?因為祂想我們愛祂而不是恐懼祂。而且,天主要的是兒女,不是奴隸:自由的兒女。而愛只能在自由中得以活出。」[2] 天主不希望我們僅僅局限於外在的善行;祂希望我們用心去做善事。正如主業團監督范康仁蒙席指出的:「真正的精神自由即是這種以愛行動的能力和習慣性的態度,特別是在每一種情況下,都要遵循天主所要求的。」[3]
「當你同你的對頭去見官長時,尚在路上,你得設法與他了結,怕他拉你到法官前,法官把你交給刑役,而刑役把你押在獄中。我告訴你:非等你還清最後的一分錢,斷不能從那裡出來。(路12:58-59)」主耶穌用這個比喻教導我們,一個人即使生活在錯誤中,卻仍然有時間去改正。越早改正越好,因為我們都在朝著世上生命結束時的審判前進。正如一個教父評論說:「因此,如果不想在第二次死亡時被判處永罰,人現在就應該趕快參與第一次的復活。那些在現世因對天主的敬畏而改變,從惡行轉向善行的人,會從死亡轉向生命,將來會從卑微的狀態轉為光榮的狀態。」[4]
我們都有需要糾正的事情。有些是我們非常清楚的。我們尋求主耶穌的幫助,好能平靜地接受它,並以耐心和孝愛的信任來奮鬥,不氣餒地。其他需要糾正的事情可能會不易察覺。省察的精神幫助我們「獲得那種會引導我們在一切事物中看見天主的、心裡的潔淨。」[5] 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分辨善惡,「在來自天主的,和來自我們自己的偏情或來自魔鬼的事物之間。」[6]
每日省察是「在那本我們內心的書中閱讀今天發生過的事情。」[7] 一般來說,每天臨結束前花幾分鐘就足夠了,儘管有時需要花多點時間,比如在辦告解前、在避靜中、或在發生了一些特別重要的事情時。「無論如何,開始時呼求聖神是個好主意,懇求祂的光照,結束後發痛悔,並作一個具體的定志。這樣,我們可修正行動的方向,以痛悔之心除去我們生命冊子的污點。」[8] 我們可以請求聖母,在我們每天為了使她的聖子成為我們生命的中心而做的奮鬥中幫助我們。
[1] 聖施禮華,《天主之友》,247
[2] 教宗方濟各,2022年8月31日公開接見時的講話
[3] 范康仁蒙席,2018年1月9日的牧函,5
[4] St. Fulgentius of Ruspe,De remissione peccatorum,12,4
[5] 真福歐華路,1976年12月8日的牧函,8
[6] 同上
[7] 教宗方濟各,2022年11月30日公開接見時的講話
[8] 蔡浩偉,2016年1月1日的牧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