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往耶路撒冷途中,耶穌向祂的門徒揭露一些祂內心最深之處的渴望:「我來是為把火投在地上,我是多麼切望它已經燃燒起來!我有一種應受的洗禮,我是如何焦急,直到它得以完成!(路12:49-50)」這個語境中的火就是天主的愛之火,它希望觸及所有人靈,以淨化它們並使其熾熱地燃燒起來。耶穌所說的洗禮就是指十字架,在其上,祂將會彰顯祂對我們那像燃燒中的烈火的愛。
對聖施禮華,主耶穌的這些說話,甚至在他年輕時,在天主向他啟示主業團之前,已經深深地烙印在他的靈魂中:「在我仍然不知道主耶穌想從我身上得到什麼,但卻知道祂想得到一些東西之前,我經常從心底高唱:『ignem veni mittere in terram, et quid volo nisi ut accendatur? 我來是為把火投在地上,我是多麼切望它已經燃燒起來!(路12:49)』而我也唱出回答:『Ecce ego quia vocasti me! 祢叫了我,我在這裡。(撒上3:5)』那時我的弟弟還很小……但他卻學會了這些話,縱使不知道它的意思,而他時不時也會唱它出來……我可以加上這一句:相當差勁地。我得告訴他:『走開,走開!』但聽到他從他的口中說出這些話,我很高興,因為對我來說,它是一種激勵。願它對你們也是如此。願你們的火永遠不會熄滅。願你們知道,你們蒙召要成為處身於社會各個領域中的、天主的火、天主的光、天國的溫暖、天主的愛的攜帶者。」[1]
耶穌來到世上是為了傳揚救恩的福音。祂用上述的話告訴我們:「福音像火焰一樣,因為它是一個訊息,當這個訊息爆發性地進入歷史時,它會燃燒生活中的各種古老的平衡,挑戰我們要走出個人主義,挑戰我們要克服自私,挑戰我們要從罪惡和死亡的奴役中轉移到復活了的那位、即復活了的耶穌的新生命。」[2]耶穌的話不會讓任何人無動於衷;它在每一個人的心中燃起一個不止息的渴望去踏上一段旅程,聆聽天主的呼召和他人的需求。這就是為什麼福音就像火焰:「它用天主的慈愛溫暖我們,同時又想燒掉我們的自私,照亮生命的黑暗一面……燒燬那些奴役我們的虛假偶像。」[3]
火焰和洗禮的標記也指向五旬節。在基督的心內燃燒的火就是天主聖神的火。天主聖神就是帶給我們神恩的那一位。火焰是愛德的形象,是「藉著所賜與我們的聖神,已傾注在我們心中了(羅5:5)」的天主的愛。通過順服於天主的這個行動,我們可以朝著成聖的目標努力,深深地融入我們生命中的確實、具體的環境中。它是一種「接受、提升並使每個人的人格臻至完美卻不會被破壞」的聖德。[4]
「我們習慣於以為愛必須來自我們的表現、我們的忠誠和我們的虔敬。然而聖神提醒我們,如果沒有愛作為我們的基礎,其他一切都是徒勞的。而愛並不是出於我們的能力,而是祂的恩賜。祂教導我們去愛,而我們必須祈求獲得這個恩賜。」[5]如果我們讓施慰者聖神引導,祂會淨化我們的心靈,好使我們能夠體驗到自由的喜悅,因為「主的神在那裡,那裡就有自由。(格後3:17)」「聖神使我們能夠自由地、熱情地、和忠誠地履行天主的計劃,不僅僅是遵守誡律。」[6]
在這方面,聖保祿給羅馬人寫道:「因為凡受天主聖神引導的,都是天主的子女。其實你們所領受的聖神,並非使你們作奴隸,以致仍舊恐懼;而是使你們作義子。因此,我們呼號:『阿爸,父呀!』聖神親自和我們的心神一同作證:我們是天主的子女。(羅8:14-16)」天主要我們與祂的關係不是主僕的關係,而是父子的關係。我們在整天中的所有行動都可以是愛的表達,即使那些需要更多犧牲的行動也是如此。正如主業團監督范康仁蒙席所指出的:「如果我們為了愛且懷著愛心,可以快樂──而非心不甘情不願的──去做我們覺得困難、不喜歡的事情,那麼,我們就是自由的。」[7]聖神可以幫助我們,使我們的行為成為那指引我們生活的愛的表達。
天主的愛之火是我們在領受洗禮時便在靈魂內點燃起來的,聖神從那時起便開始住在我們內。但火可以熊熊燃燒,也可以在灰燼下變成餘燼,甚或完全熄滅。基督徒受召要保持信仰和愛的火焰在他們的心中燃燒著。其中一種方法是與他人分享它,每天用我們的見證、諒解和友誼為周圍的人帶來光明和溫暖。
「人生猶如在歷史的大海中旅行,時有黑暗和駭浪,在旅途中我們觀望指示路的星星。我們生命中的真正星星,是那些善渡一生的人。他們是希望之光。當然,耶穌基督是真正的光,在歷史的陰影上升起的太陽。但為了到達耶穌那邊,我們也需要那些因祂的光而光耀的人,如此在我們的路上帶領我們。」[8]
讓我們回憶那些在我們一生中與我們分享了上主之光的人。他們那深切的喜樂和對我們真正的愛,在我們的靈魂內點燃了對與天主的關係更加密切的渴望。除了感激他們之外,這種記憶也可以激勵我們將那道光帶給周圍的人。作為天主的兒女,我們是「天主的子女,那能夠為眾人照亮世途的唯一火焰的攜帶者,帶來那永不會暗淡、迷濛,或被遮掩的唯一光明。上主利用我們作為火炬,使那光明照射出來……許多人依靠我們;如果我們回應上主,那麼,許多人將不再存留在黑暗裡,而踏上邁向永生的道路。」[9]我們可以請求聖母瑪利亞幫助我們擁有像她的聖子一樣的熱誠,將祂的愛之火焰廣傳各地。
[1] 聖施禮華,1975年2月12日一個聚會的筆記
[2] 教宗方濟各,2022年8月14日三鐘經前的講話
[3] 同上
[4] 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1991年4月10日公開接見時的講話
[5] 教宗方濟各,2022年6月5日的講道
[6] 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1991年4月10日公開接見時的講話
[7] 范康仁蒙席,2018年1月9日的牧函,6
[8] 教宗本篤十六世,《在希望中得救》通諭,49
[9] 聖施禮華,《鍊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