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常年期第二十九週星期三

一些有助於我們在常年期第二十九週做祈禱的反思。

品嚐天主之城
把我們的願望轉向天主
熱愛修和聖事


品嚐天主之城

聖保祿在寫給羅馬人的書信中警告基督徒有關罪惡的真實性,並且鼓勵他們要全身投入為天主服務:「所以不要讓罪惡在你們必死的身體上為王,致令你們順從它的情慾,也不要把你們的肢體交與罪惡,作不義的武器;但該將你們自己獻於天主,有如從死者中復活的人,將你們的肢體獻於天主,當作正義的武器。(羅6:12-13)」

聖保祿像許多聖人一樣,非常清楚罪惡的承諾有幾多,能帶來的卻多麼少;它奪走的有幾多,能提供的卻多麼少;它令人期待,卻只留給人痛苦的經驗。罪惡似乎能送給我們的主宰只是一種幻覺,卻使我們不信任天主的主宰,直到祂的臨在漸漸消失在我們的背後。聖奧思定說:「二種不同的愛情,產生了二個城:愛自己,致於輕視天主,乃產生地城;愛天主,致於輕看自己,乃產生天城。地城自誇,天城在天主內受讚揚。」[1] 有時候,罪過的誘惑向我們展示罪過表面上的、立即可得的、很有吸引力的好處。可是誘惑總是遮掩著罪過會從我們身上奪走什麼,我們會錯過的美好事物,我們會放棄的城市,我們會破壞的人際關係。

在一生中、在社群生活和職業生涯中,我們都在做抉擇,而我們就會成為我們所抉擇的人:我們與自己奮鬥的目標認同,我們又對自己所追求的利益(無論是真實的還是表像的)產生一種傾好。如果我們選擇犯罪,我們就會一點一點地面向人類之城。如果我們選擇善行,即使當它是充滿挑戰時,我們的心也會自然而然地熱愛善行,熱愛天主之城。我們會發展「一種新的、靈性的方式來看待塵世現實,以及一種以純潔的心去愛天主和愛我們的兄弟姐妹的自由,過著對基督王國的來臨充滿希望的生活。」[2]

把我們的願望轉向天主

耶穌在講道時提醒人群,做正確的抉擇,培養一顆傾向於天主誡命的心,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為了說明祂想向群眾傳達的要點,祂講述一個關於一個管家的比喻,他的主人讓他管理自己的財產。他的行為自私又殘忍,因為他知道主人不在,要日後才回來。可是主人回來後,發現僕人這個樣子,就嚴厲地懲罰了他。也許僕人相信自己有能力在生活上花費主人的金錢。可能他說服了自己,他就是管理人,他能夠計算主人何時會回來,又能夠掩飾自己的惡行,表現得像一個受人尊敬的人。然而這個比喻顯示,他的安全感是錯的。

把我們的心轉向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天主就像比喻中的主人一樣,賜給我們一段時間,好能讓我們願意藉著祂的恩寵和自由,把自己的努力和希望轉向祂,因為這會讓我們得到真正的快樂。這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會產生具體的影響,而當我們真實地活出這些具體影響時,它會幫助我們發現與天主同住所帶來的幸福。「例如,如果一個年輕人希望成為一個醫生,他或她將不得不開始一項將會佔用好幾年時間的學習和工作,因此也必須設定一些限制,例如說『不』,首先是對其他課程說,也對可能會出現的分差和分心的事物,尤其是當學習最緊張的階段來臨時說的。然而使自己的生命有一個方向並且實現其目標的願望──例如成為一個醫生──會使他或她能夠克服這些困難。慾望會使你堅強,會使你有勇氣,使你不斷前進。」[3] 這就是為什麼聖施禮華經常用戰鬥的形象來談論聖德,這條我們會遇到考驗但也會遇到和平的道路。「愛必健全,具有自我奉獻,克己犧牲的能力。在這克己自制與艱難痛苦中,我們卻有著任何事物、任何人無法剝奪的喜悅幸福。」[4]

熱愛修和聖事

天主賜給了我們夠幫助自己的心轉向祂的方法之一就是修和聖事。當我們領受這件聖事時,鼓勵並支持我們的是耶穌:「我們的救助是仰賴上主的名,上天和下地都是由祂所造成。(詠124:8)」神父因著耶穌的名來赦免我們的罪過。對於一些時隔許久之後返來辦修和聖事的人來說,那一刻是非常令人感動的。然而那些經常告解的人可能會以為自己的告解則有點例行公事式。為此,聖施禮華提醒我們:「我們的主定立了修和聖事,不但是為了寬恕罪過,而且也是為了供給我們力量,並為我們提供靈修上的指導和幫助。」[5] 換句話說,即使我們的告解對我們來說似乎是例行公事,天主卻是正在賜給我們恩寵,以面對今天的奮鬥,並將我們從罪惡中釋放出來:「我要你們成為反叛者,因為我意願你們成為天主的子女,一如基督要我們那樣!作奴隸臣服於驕傲、淫蕩、自私,或作天主的子女?這就是我們要面對的困境!」[6]

在每一次告解中,我們都遇上那個比喻中的慈父;他正在等候著我們,並熱切地希望我們回家。「我們常常以為修和聖事就是帶著沮喪的表情前往天主跟前。然而,與其說是我們去找上主,不如說是祂前來我們的身邊,用祂的恩寵充滿我們,用祂的喜樂充滿我們。我們的告解給天父帶來祂再次復起我們的喜樂。與其說是關於我們的罪,不如說是關於祂的寬恕。我們的罪過是實在的,然而天主的寬恕始終都是我們告解的核心。」[7] 這就是為什麼聖施禮華鼓勵他的子女們喜愛這件聖事:「我總是因領受這個恩寵而高興,因為我知道我們的主寬恕了我,並且讓我充滿勇氣。我確信,透過虔誠地參與修和聖事,我們學會多一點悔恨,從而也多一點愛。」[8] 我們可以請求聖母瑪利亞,每當我們領受修和聖事時,幫助我們去體驗接待她的聖子到來自己家中的喜悅。

[1]聖奧思定,《天主之城》,台灣商務印書館,(1971),14卷,28章

[2]教宗方濟各,2014年8月15日的講道

[3]教宗方濟各,2022年10月12日公開接見時的講話

[4]聖施禮華,《基督剛經過》,75

[5] 聖施禮華,1972年10月8日講道的筆記,載於Vida cotidiana y santidad en la enseñanza de San Josemaría(III),E. Burkhart – J. López,p.498

[6]聖施禮華,《天主之友》,38

[7]教宗方濟各,2022年3月25日的講道

[8]聖施禮華,《與主的對話》,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