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耶穌在祂的門徒和一大群人的簇擁下從耶里哥出來時,有一個名叫巴爾提買的「瞎眼的乞丐……坐在路旁。(谷10:46)」巴爾提買可能已經習慣了處身於一個較為安靜的環境中,因此對突然發生在他周圍的騷動警覺起來。他瞎眼不能看,但我們不難想像他雙耳聽到的是什麼:人群漸漸逼近的喧鬧聲,踩踏在塵土飛揚的地上的腳步聲,那些催促他讓開的人的抱怨聲:一切由於他失明而學懂了的、怎樣透過敏銳的聽覺來感知的細節。他的局限並沒有防礙到他對周遭所發生的事的知覺。他心靈敏銳,並且不斷地在尋找著。當他發覺到引起騷動的是納匝肋人耶穌後,他毫不猶豫地大聲喊叫說:「耶穌,達味之子,可憐我吧!(谷10:47)」他的呼喊不但是為了懇求憐憫,而且是一個宣認。他聽到耶穌被稱為「納匝肋人耶穌」,但卻稱喊祂為「達味之子」,預告著當主耶穌日後榮進耶路撒冷時,人羣會以同一個稱號向祂歡呼。顯然,不知怎的,他的內心已經準備好要明認出師父耶穌了。
然而,巴爾提買的話並沒有得到在場的人的接受:「有許多人就斥責他,叫他不要作聲。(谷10:48)」我們不知道為什麼人羣不想讓他開口。也許他們以為這個瞎子只是想求乞,又或許他們認為師父耶穌沒有時間理睬一個像他這樣的人。儘管他受到責備,巴爾提買並沒有屈服於時勢。他知道那位人們期待已久的默西亞剛剛經過,就不能讓這個機會白白溜走。「你不是有同感想大聲喊叫嗎?特別是當你也在這短暫生命的路旁等待時?當你缺乏光明、恩寵來定志追尋聖德時?你沒有感到急切的需要大聲喊叫:『耶穌,達味之子,可憐我吧?』多麼美麗的短誦,時常重複誦唸它!」[1]
耶穌的反應一定令陪伴著祂的人大感驚訝:祂停步下來,召喚巴爾提買。祂聽到了這人充滿信德的懇求,便想與他交談,讓他靠近自己,聆聽他,以知道他想要什麼。耶穌全神灌注在巴爾提買身上。當祂周圍的人試圖要這個瞎子閉嘴時,主耶穌卻回應他呼喚他。任何請求祂幫助的呼喊都不會煩擾祂的,因為祂降來是為了拯救我們,用自己的能力治癒我們的各種所能。
同時,喊叫不停的巴爾提買聽到了一句點燃他的希望的說話:「放心!起來!祂叫你呢!(谷10:49)」他的堅持不捨已經結出了第一個果實,縱使這並不是他的失明的獲得治癒。「我們心跳加速,因為我們意識到聖光正照耀著我們,那仁慈的聖光邀請我們走出黑暗的盲目。耶穌與我們的親近讓我們看出,當我們遠離祂時,我們的生命中就會缺少了一些重要的東西。祂的臨在讓我們感到需要救贖,開始了我們心靈的治癒。」[2]
巴爾提買一聽到師父耶穌在呼喚他,就果斷地行動起來:「瞎子就扔下自己的外衣,跳起來,走到耶穌跟前。(谷10:50)」那件外衣不但是這個盲人唯一的財物,而且也是他的家;在晚上和當天氣惡劣時,他就會瑟縮躲藏在裡面。可是當他聽到主耶穌呼喚他時,他意識到什麼才真正是重要的。聖施禮華寫道:「不要忘記,一定要有犧牲才能到達基督那裡;拋掉所有的障礙物。」[3] 表面看來,巴爾提買似乎魯莽地放棄了自己唯一所擁有的、縱使是微不足道的東西。但在內心深處,他所做的則是最有意義的事:去靠近主、那位能夠修復他因失明而被撕破了的人性的「外衣」的主。巴爾提買在耶穌身上找到了他的一個新居處,一個治癒他受了傷的人性的瑟縮之所。耶穌藉著各件聖事的恩寵,親自更新這個邀請。透過教會的中介,我們再次聽到這句說話:「放心!起來!祂叫你呢!(谷10:49)」
當巴爾提買與師父耶穌面對面時,耶穌對他說:「你願意我給你做什麼?(谷10:51)」在他的一生中,這個瞎子的信德可能曾經在不同時刻動搖過,現在也許仍然是脆弱和不確定。他可能會這樣想:「我要的東西是很明顯的。如果這個人是默西亞,祂是應該知道的……」然而巴爾提買並沒有沉溺於自己的疑心內。他單純地回答說:「師父!叫我看見!(谷10:51)」
耶穌聆聽了這個瞎子的請求後,並沒有拒絕他。祂要擁抱他的脆弱。但更加深層次的是,祂希望得到這瞎子的一個行動:一個承認祂有治病的能力,承認祂的真實身份的信德行動。「耶穌對他說:『去吧!你的信德救了你。』瞎子立刻看見了。(谷10:52)」耶穌用這句說話權威地讚揚了巴爾提買的行為,也給在場目睹一切的人上了一課。巴爾提買在即使面對別人的阻攔時仍然堅持不懈的祈求,他對被呼喚時的迅速回應,以及他拋棄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都並不是出於輕率衝動、個人野心、或渴望受人關注。這一切都是源於他的信德:他那因日益多聽有關耶穌所言所行而逐漸在心內紮根的信德。或許他在此之前已經在內心呼喊著,懇求獲得復明。無論怎樣,那驅使他堅持不懈和克服困難的、因基督的行動而加強了的信德,也使他成為了一個門徒。這段福音的記述最後告訴我們,他「就在路上跟著耶穌去了。(谷10:52)」
福音再沒有提到這個人了。我們可以假想他不再坐在路邊乞討了,而是主動地出去見人,並且分享那次他與耶穌的相遇。既然當他知道默西亞在附近時他不能保持沉默,那麼在他被主召喚並治好之後,還有什麼是他不會做的呢?童貞聖母瑪利亞會幫助我們以巴爾提買的信德去接近她的聖子,好能懇求祂賜給我們光明和力量,在路上跟隨祂。
[1] 聖施禮華,《天主之友》,195
[2] 教宗方濟各,2016年3月4日的講道
[3] 聖施禮華,《天主之友》,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