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釋義:「體諒與愛」

常年期第八主日的福音(丙年)及釋義。

福音(路加6:39-43)

那時候,耶穌對門徒講了這個比喻:「瞎子豈能給瞎子帶路?不是兩人都跌在坑裡嗎?

「沒有徒弟勝過師父;凡受過完備教育的,僅相似自己的師父而已。

「怎麼,你看見你兄弟眼中的木屑,而不理會你眼中的大樑呢?你怎能對你的兄弟說:兄弟,讓我取出你眼中的木屑吧!而你竟看不見自己眼中的大樑呢?假善人啊!先取出你眼中的大樑,然後才看得清楚,以便取出你兄弟眼中的木屑。

「沒有好樹結壞果子的,也沒有壞樹結好果子的。每一棵樹的好壞,憑它的果子,就可認出來。人從荊棘上,收不到無花果;從蒺藤上,也摘不到葡萄。善人從自己心中的善庫,發出善來;惡人從惡庫中,發出惡來;因為心裡充滿什麼,口裡就說什麼。」


釋義

在上一主日的福音中,耶穌要求我們對那些敵視和憎恨我們的人顯示偉大的愛德(路6:27-38)。現在,主在另一簡短系列的講話中,要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發揮同等程度的英勇精神。我們既要體諒及寬恕迫害或蔑視我們的人,也要以高雅和謙虛的態度,對待那些天主置於我們身邊的人。我們要謹記聖施禮華那有幽默感的教導:「我們不能藉與司祭王若翰打交道而成聖,而是要懂得怎樣和我們身邊的人打交道,才能達致成聖。」(譯自Andres Vazquez de Prada,The Founder of Opus Dei,vol. I,Scepter,p.150,註腳133)

在開始時,耶穌先警告我們待人的方式經常碰到,卻又不易察覺的危險:逐漸善於淡忘自己的缺點,就是當我們將注意力集中在別人的缺陷上,甚至將我們自己的缺點也投射在他們身上時。「瞎子豈能給瞎子帶路?不是兩人都跌在坑裡嗎?」不奮力克服自身缺陷的人,在幫助他人時,自己也就成了瞎子。

耶穌以猶太人的誇張說法「別人眼中的木屑與你眼中的大樑」,來警告我們提防這缺乏謙德的表現。眼中的木屑是十分惱人的;它使人不能清楚看見眼前的事物,需要別人幫助,才能將它取出。但如果有大樑,那就遠比木屑更使人厭煩;它甚至使我們在別人前顯得愚蠢,因為別人會清楚指證我們的過失。

解除這危險的方法很明顯:就是懷著謙遜的心,竭盡全力去省察自己的良心,並滿懷愛德體諒他人。關於婚姻之愛,聖施禮華說:「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品味、心境—— 有時也會心情不好 —— 和缺陷。但我們的個性也有可愛之處,為了這個和許多其他理由,每個人都是可愛的。當每個人都嘗試改正自己的缺點,並努力寬恕他人的過失時,大家是有可能快樂地生活在一起的。這是說如果有一分愛可以抵銷並克服一切驅使人冷淡或不和的因素。相反地,如果夫妻雙方誇大彼此間的差異,而且責怪對方的缺陷和過錯,就會終結和平,使夫妻之愛陷於死亡的危險。」(與聖施禮華對話108)

聖若望宗徒堅持,耶穌要求我們愛「不可只用言語,也不可只用口舌,而要用行動和事實」(若一3:18)。斥責他人的缺陷可能容易,而以我們個人奮鬥的榜樣和見證,去鼓勵他人自我糾正,更是困難,但遠比斥責有效。這或許能解釋為什麼耶穌在福音中指出我們能憑果子認出果樹的好壞。耶穌鼓勵我們懷著如同祂一樣的心情,以善行去見證偉大的愛德。正如教宗方濟各所說,「從這些舉止,便能辨認出一個人是否是一名真正的基督徒,如同從果實就能辨認出果樹的好壞那樣。」當我們與基督共融時,「聖神的恩典能改變我們整個人:靈魂、智慧、情感,甚至身體,因為我們的靈魂和身體是合一的。我們獲得一種新的存在方式,就是基督的生命成了我們的生命:我們思考像祂,行事像祂,以耶穌的眼光看待世界和事物。」(教宗方濟各,復活期第五主日天皇后喜樂經,2015年5月3日)這樣,我們就更容易保持謙遜,體諒他人,幫助他人改善自己,也能用行動和事實顯示精煉的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