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釋義:「他無論吩咐你們什麼,你們就做什麼。」

常年期第二主日的福音(丙年)及釋義。

福音(若望2:1-12)

第三天,在加里肋亞加納有婚宴,耶穌的母親也在那裡;耶穌和他的門徒也被請去赴婚宴。

酒不夠了,耶穌的母親向耶穌說:「他們沒有酒了。」耶穌回答說:「女人,這於我和你有什麼關係?我的時刻尚未來到。」

耶穌的母親給僕役說:「他無論吩咐你們什麼,你們就做什麼。」

在那裡放著六口石缸,是為猶太人取潔禮用的;每口可容納兩三桶水。耶穌向僕役說:「你們把缸灌滿水吧!」他們就灌滿了,直到缸口。然後,耶穌給他們說:「現在你們舀出來,送給司席!」他們便送去了。

司席一嘗已變成酒的水,他並不知道是從那裡來的;舀水的僕役卻知道。司席便叫新郎來,向他說:「人人都先擺上好酒,當客人都喝夠了,才擺上次等的;你卻把好酒保留到現在。」

這是耶穌所行的第一個神蹟,是在加里肋亞加納行的;耶穌顯示了自己的光榮,他的門徒就信從了他。

此後,耶穌和他的母親、弟兄及門徒,下到葛法翁,在那裡住了幾天。


釋義

耶穌在開始公開傳教生活時,與門徒們出席一場婚宴,以祂的臨在祝福及聖化了人間愛情的慶典。「來到世界上慶祝祂自己婚宴的那一位,到舉行婚宴的房子裡赴宴,有什麼稀奇呢?」(聖奧思定,若望福音註釋,8)福音中的年輕新婚夫婦,為所有希望計劃人生大事的人樹立了榜樣,因為他們把天主包括在內。在這事蹟中有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就是耶穌的母親瑪利亞,因為聖史毫不猶豫地在耶穌之前提及她。

在古代東方的婚禮可以歷時幾天,賓客們需要長途跋涉出席時尤甚。這事實在某程度上是軟化了新婚夫婦和負責人疏懶的責任,隨著婚宴一天一天過去,他們可能沒有注意到酒不夠。真糟糕!「先知們指出酒是默西亞宴席的典型元素(參閱亞9:13-14;岳2:24;依25:6),如果缺少了酒,怎能舉行婚禮、慶祝節日呢?」(教宗方濟各2016年6月8日週三要理講授:第一個慈悲神蹟 —— 加納婚宴)聖母習慣於將自己的專注和興趣集中在他人身上,因而以她身為女性的、實用的直覺,注意到這為眾人看似平常卻重要的細節。當她察覺到這問題時,她立刻想到請求聖子耶穌幫忙解決。她以審慎而又有信德的態度,召集了僕人們,而且敢於當眾有求於耶穌的天主性:「他們沒有酒了。」——看她在加納時,如何求她的聖子。她如何堅持、充滿信心地持之以恆。結果,她如願以償。(聖施禮華《道路》502)

聖母的請求超越了加納的場景,使天主在《創世紀》中宣告的救恩許諾在她聖子的心中抖動。這就解釋了為何耶穌以聖經中的尊稱「女人」來稱呼聖母,而祂的話在表面上似乎有批評的意味,因為她的時刻尚未來到。但聖母似乎忽略了這批評,而給僕役說:「他無論吩咐你們什麼,你們就做什麼。」這是福音中記載聖母的最後一句話,為所有人有如母親的遺產一樣。

耶穌不只答應了母親的請求,祂也承認了母親帶給祂的僕役們的合作角色。祂通常是透過被田野中的葡萄樹濾出的水來增加美酒,現在更以人的勞動所注入的水,加速了這過程。當我們慷慨地獻出自己的一分力量,「把缸灌滿水,直到缸口」時,天主會以祂聖化的能力,祝福人的工作,使它轉化為神性的工作,成為天主愛的標記,惠及眾人。「當我們懷著良善的意願,留意天主對我們的要求時,最平凡的事物也會變得不平凡,變得超性。」(聖施禮華書信,1951年9月14日,234號)

我們還可以留意另外兩個細節。聖史敘述,那裡正放著六口石缸,它們的容量加起來,相當於差不多六百公升。猶太人取潔禮的水被天主轉化,成為極好又極充裕的酒,因為「天主與人性的喜宴已開始」(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納匝肋人耶穌:從約旦河洗禮到顯聖容》(Jesus of Nazareth。From Baptism in the Jordan to the Transfiguration,2007))。大量美酒象徵天主對人極大的愛情,也預示天主的羔羊為了吸引眾人歸向祂而祭獻自己,因而傾流出的寶血。這也象徵基督徒要實踐愛的新誡命,要無限量地為他人奉獻自己。聖母瑪利亞將耶穌的時辰提前了:這是祂死而復活的逾越奧蹟發生的時刻,正隱含在聖史提及變水為酒事蹟發生的時間:「第三天」。

最後,耶穌對僕役說:「現在你們舀出來,送給司席!」希臘原文稱司席為「三位中最高的一位」,他是最先向後躺著,讚嘆主人家成功的一位,而且也如一位專家一樣,品嚐到他們宴會的成果。他的公開讚譽,會為讀者們留下記錄,讀者們知道酒從何來的同時,也要知道這些美酒象徵著人一生的成就有賴於天主的助佑,正如在加納的這對新婚夫婦一樣,還要如同聖母一樣,信賴上主的大能,又如同僕役們一樣,在隱密中有效地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