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釋義:「木匠的兒子」

常年期第四主日的福音(丙年)及釋義。

福音(路加4:21-30)

那時候,耶穌在會堂裡開始講道:「你們剛才聽過的這段聖經,今天應驗了。」

眾人都稱讚他,驚奇他口中所說動聽的話;並且說:「這不是若瑟的兒子嗎?」

耶穌回答他們說:「你們必定要對我說這句俗語:醫生,醫治你自己吧!我們聽說你在葛法翁所做的一切,也當在你的家鄉這裡做吧!」

耶穌又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沒有一個先知,在本鄉受悅納的。我實在告訴你們:在厄里亞時代,天閉塞了三年零六個月,遍地起了大飢荒,在以色列原有許多寡婦,厄里亞並沒有被派到她們當中任何一個那裡去,而只到了漆冬匝爾法特的一個寡婦那裡。在厄里叟先知時代,在以色列有許多痳瘋病人,他們中沒有一個得潔淨,只有敘利亞的納阿曼。」

在會堂裡聽見這番話的人,都憤怒填胸,起來把耶穌趕出城外,拉他到山崖上 —— 他們的城是建在山上的 —— 要把他推下去。他卻由他們中間過去,走了。


釋義

耶穌在會堂中讀完了依撒意亞先知書的經句後,作了言簡意賅的講道:「你們剛才聽過的這段聖經,今天應驗了。」這句話令到會堂中的人們都感到十分驚奇,他們驚訝耶穌說話時具有權威,而這權威在祂的同鄉看來似乎有點放肆,因為耶穌以先知的預言來形容祂自己和自己的使命:「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

人們聽到自己自小就認識的人居然以自己作為參考點來解釋聖經,無不感到驚訝,甚至反感:「這不是若瑟的兒子嗎?」這是可以理解的。他們對耶穌議論紛紛:這人不是我們城中一個卑微木匠的兒子嗎?他不是在父親的作坊中工作的嗎?

耶穌是在小村莊出身的一位好工匠,祂在城中只是一個普通人,但祂在葛法翁所行的一切卻引起了不少流言蜚語,這些傳聞和耶穌剛才所說的話,都似乎表示祂與天主有特殊的聯繫。一方面,耶穌的出身人人皆知,但在另一方面人們又對祂一無所知。耶穌到底是誰?這是一道極重要的問題,而四部福音正好為我們解答了:耶穌是天主的兒子,祂降生成人,是為了拯救我們脫免罪惡,並為我們樹立榜樣,教導我們應如何為人處世。(參閱聖多瑪斯.亞奎納講道集6:論信唯一天主)

耶穌是完美的天主,也是完美的人,祂一生中的一大部分給我們樹立的第一個榜樣,就是作為好工人的模範。我們怎能不感受到耶穌生命的吸引力,感到祂的生活跟我們十分相近呢?聖施禮華說:「主的一生,使我對祂充滿愛意,但我尤其嚮往主在白冷、埃及、納匝肋隱居的三十年,比起祂後來的公開生活,這段時間表面看來好像沒有什麼意義。不過,聖史對主早期生活的緘默,事實上是無聲勝有聲,對基督徒尤有寶貴的教訓意義。那三十年是辛勤工作、熱心祈禱的時期,主過著和普通人一樣的生活,是既神聖也富人性的生活。在木匠坊裡,祂默默地、無瑕地完成每件工作,就像日後祂在群眾前所做的那樣完美。」(聖施禮華《天主之友》56)

耶穌的言行舉止非常自然而坦蕩蕩,完全表現出祂的真性情,祂不追求別人的讚譽,也不怕被人誤解。主看到自己的同鄉中間出現批評的聲音,但祂拒絕透過顯奇蹟來滿足鄉親們不健康的好奇心或博取人們的讚賞,祂也沒有修飾自己的言詞或遮蔽真理的力量。所以,主的話語十分具挑釁性:「沒有一個先知在本鄉受悅納的。」祂所引用的例子也一樣帶有挑釁的意味,祂提及古經中記載的兩個奇蹟:一個是厄里亞的,另一個是厄里叟的,這兩位先知所行的,都沒有使以色列人得益,卻為外邦人帶來了益處。

耶穌在會堂中的講話,立即引起了聽眾們激烈的反應:他們「都憤怒填胸,起來把耶穌趕出城外,拉他到山崖上 —— 他們的城是建在山上的 —— 要把他推下去。」

耶穌是在蠱惑人心嗎?我們從事實中不能作進一步推斷。我們看到,耶穌是一個平和的人,祂很泰然自若地離開了那些對祂怒不可遏的群眾。祂不嘗試迎合人們的期望,而是從一開始就以一種獨特的方式行事,到後來祂受比拉多審問時,就會隆重地宣告這行事方式的意義:「我為此而生,我也為此而來到世界上,為給真理作證。」(若18:37)耶穌一生所做的各項工作,都做得非常完善,而且彰顯真理和連貫性:這就是我們在福音中所看到的祂的個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