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台灣求學,看到成聖的艱難

我學會在家庭中服務他人,明白團體生活的重要性。

在2020年,我希望能到台灣讀書,於是申請了國立政治大學的歷史學系,並獲得錄取。我雀躍地與在香港中心內的成員分享。他們告知我,在台北有一所學生宿舍。河山學舍位於國立政治大學旁,信仰的培育是由主業團負責。我在申請大學前,完全不知道這個宿舍的存在。在香港成員的介紹下,我順利地搬到這個宿舍。但我沒想到,這個宿舍的培育活動,逐漸地影響了個人的生活和信仰。宿舍的時間表張貼在公告板,列明每天起床和三餐的時間。而且,住宿的室友必須協助分擔宿舍的工作,例如:加熱食物、處理餐具、倒垃圾和清洗廁所等。

這些突如其來的生活改變,使我不能再如同往日一樣,隨時隨地睡覺和吃飯,自由自在地生活,而是學會在家庭中服務他人,明白團體生活的重要性。有時候,我更會與室友一起爬山和踢足球,釋放學習帶來的疲倦和壓力。儘管我來到台灣讀書,或甚至於不斷地犯錯和跌倒,但教友的身份提醒我,不要害怕承認自己的軟弱,同時應在信仰和靈修生活上,必須持之以恆。

我很感激宿舍內的主業團成員。他們除了在平凡的工作中成聖,更幫助他人踏上成聖的道路。他們願意在信仰和生活上,陪伴我面對過去所犯的罪過,從而逐漸成長。他們犧牲私人的時間,管理宿舍的大小事務,並提供學習圈(Circle)和各種靈修活動,幫助我建立祈禱的習慣,努力地反省和默想個人的不足,以及與天主的關係。

不久之後,我在宿舍主任的支持和鼓勵下,開始了組織室友,一起探訪新店捷運站的街友。我在過程中,得到不少幫助和建議,特別是來自通化街玫瑰堂的陸友望神父協助。他一直以來,組織教友到台北車站探訪街友,而且引領他們成為慕道者,甚至願意受洗,皈依在基督的愛內。如果沒有陸神父這樣的影響力,每兩週探訪一次新店捷運站的街友便不能持久。我們探訪街友的目的,不是出於可憐和施捨的心態。反而,我們應該把街友,看成自己的好朋友。我們在他們身上看見耶穌;他們在我們身上也看見了耶穌。這證明人與人之間,是存在著愛的交流和互動。

我逐漸地發現街友最缺乏的,不是物質的幫助,反而是願意用心地傾聽他們的朋友。我必須強調,這種傾聽不是出於施捨和可憐,而是出於尊重他們身為人的尊嚴。我們與他們聊天的內容,包括:人生的哲理、對世界的看法,或甚是最近生活的慨嘆。最令我驚訝的,是他們樂於把自己擁有的一切,無私地與我們分享,例如:啤酒、香煙和炸雞等,單是這點,已經比不少人優秀了。可惜,自從他們被新北市環保局驅趕後,便消失得無影無蹤,而市政府好像已經成功,把這些「社會問題」解決了,真的叫人諷刺!我只能把他們寄託在天主內,但願在祂的照料下,一切安好。

(節錄自刊登於台灣《天主教周報》的文章〈主業團的學生活動:一位在台港生的分享〉)

Kung Siu Ki Maur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