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督的牧函 (2019年11月1日):友誼

范康仁蒙席的書信,強調友誼的重要性。「藉著在與天主的友誼中生活—這也是我們首先需要培養,和鞏固加強的友誼,你會結交到許多真心的朋友。」

耶穌的友誼

友誼的人性與基督徒價值

展現友誼

真誠與友誼

友誼與手足之情

友誼與信任的使徒工作


2019年11月1日,羅馬
諸聖節

我摯愛的孩子們,願耶穌為我看顧我的兒女們!

1.在我寫給你們的第一封中,囊括了總會議結論的長信中,我說過:「現今福傳的情況比以往更加需要優先注重個人的接觸、聯繫。這份關係是聖施禮華在福音的陳敘中所找到的,是做使徒工作模式的中心。」[1]

在我與來自各個國家的人,進行的多場聚會中,都有些人自發地提到關於友誼的問題。聖施禮華經常提醒我們,這份對人性和基督性皆重要的崇高的美善。也有眾多例子,見證他本人是如何培養了許多細水長流至一輩子的友誼。如我們所知,他強調主業團的使徒工作,即是友誼與信任。在這封信中,我想要提醒你們,我們的父親在關於這方面的某些教導。

耶穌的友誼

2. 耶穌基督身為完美的人,全然地活出友誼的人性價值。在福音中,我們看到祂自年幼時,與周遭的人建立友誼。當祂僅12歲時,瑪利亞和若瑟,在從耶路撒冷返程時,以為耶穌與一群朋友和親戚在一起(參路2:44)。之後,在祂的公開生活時期,我們見到吾主,經常去朋友和熟人的家,無論是去拜訪他們,或是一起吃頓飯:在伯多祿的家(參路4:38)、在肋未的(參路5:29)、西滿的(參路7:36)、雅依洛的(參路8:41)、匝凱的(參路19:5)等……我們也看到祂參加迦納的婚宴(參若2:1),還有一些與眾人一起朝拜的地方(參若8:2)。在其他一些場合,祂專注的在門徒們身上花些時間。(參谷3:7)

耶穌在任何場合,都善用機會建立友誼,我們經常見到祂停下腳步,花時間與一些人共處。幾分鐘的對話,便足以讓撒瑪黎雅婦人感到自己被祂認識和理解了。也因此,她問:「莫非他就是默西亞嗎?」(參若4:29)。厄瑪烏的門徒們,在與耶穌共行一段路,並共坐一桌後,認出了這位讓他們的心,因著祂的話而燃著熱火的朋友。(參路24:32)

吾主經常花更多時間,在祂的朋友們身上。我們在伯達尼的家如此見到。在那裡,祂花了好幾天的時間享受家庭的親密,「耶穌分享著關愛與鼓勵的話語,並以自身的友情回應他們兄妹的友誼。在伯達尼的家,與拉匝祿、瑪爾大和瑪利亞,有著多麼美妙的對話!」[2]在那個家,我們也學到基督的友誼,能產生深深的信賴(參若11:21),並充滿著同理心,特別是在他們的憂傷中,陪伴他們的能力。(參若11:35)

然而,是在最後的晚餐,吾主顯現出祂最深的渴望,奉獻出祂的友情。在充滿親密感的晚餐廳中,耶穌告訴門徒們:「我稱你們為朋友」(參若15:15)。那句話也是對我們所有人所說。天主愛我們,並非只是如受造物,而是如在基督內的孩子般,祂給了我們真正的友誼。而我們藉著將自己的意志,結合於祂的、去做吾主所意願的,回應這份友誼。(參若15:14)

「願意同樣的事物,拒絕同樣的事物。」Idem velle, idem nolle,這是古人對於真正愛的真諦所認知的︰使自己與另一位相似,包括思想和願意相同的事物。天主與人的愛情故事,就在於這個意志上的共融,在理智和感覺的共融中成長,這樣我們的意願越來越與天主的意願相符合︰天主的意願為我來說已經不是外來的、作為誡命強加給我的,而是我自己的意願,因為我已經體驗到天主在我內比我自己更在我內。這樣在天主內的自我捨棄不斷增長,而天主就是我們的喜樂 (參詠73/72:23-28)。」[3]

3. 深知我們與耶穌有著真摯的友誼,讓我們充滿信心,因為祂是信實的。「我們與耶穌的友誼不會瓦解。即使有時候祂看似沉默不言,但祂絕不會棄我們不顧。當我們需要祂時,祂將自己顯示給我們(參耶29:14);無論我們走到哪裡,祂必與我們同在(參蘇1:9)。這是因為祂從不違背祂的盟約。祂只要求我們不要離棄祂:你們住在我內,我也住在你們內(若15:4)。可是,即使我們離開祂,祂仍然是忠信的,因為祂不能否認自己(弟後2:13)。」[4]

要回應耶穌的友誼,就是要去愛祂,以基督徒生命的靈魂,並試著在我們所做的一切事上,去彰顯出那份愛去愛祂。「我們要具備富饒的內在生活,那是與天主間友誼的確切徵象,也是在做與人靈相關的工作中,必不可缺的條件。」[5]所有使徒工作,一切有益於人靈的工作,都源於這份與天主的友誼,這是真正基督徒愛他人的根源。「藉著在與天主的友誼中生活—這也是我們首先需要培養,和鞏固加強的友誼,你會結交到許多真正的朋友(參德6:17)。吾主所付出,且持續付出的努力,好讓我們留在祂的友誼中,祂也希望利用我們作為工具,為其他眾多人靈付出這般的努力。」[6]

友誼的人性與基督徒價值

4.友誼是非常豐富多彩的人性現實—一種雙方互愛的形式,建立在相互共有的認知和溝通上。[7]那是一種愛的形式,指引「出自兩個方向,並為對方尋求真正的好,一種產生團結和喜樂的愛。」[8]因此福音說,「忠實的朋友,是無價之寶,他的高貴無法衡量。」(德6:15)

愛德將人類愛的能力,昇華到超性的程度,友誼亦是如此。「友誼是最高貴和最高等的人性情感之一,藉著天主的恩寵而淨化和轉化。」[9]這份情感,有時就這麼油然而生,但需要透過聯繫,和需要貢獻些許時間,才能增長。「友誼並非瞬間即逝的,而是穩固、堅定、忠誠的關係,並隨著時間逐漸發展成熟。這種情感關係使我們感到合而為一,而且是一種慷慨的愛,推動我們尋求朋友的益處。」[10]

5. 天主經常利用真正的友誼,去執行祂救贖的工作。舊約中,記述著年輕時的達味,和以色列王位繼承人約納堂之間的友誼(參撒上18:4)。約納堂毫不在意與他的朋友分享他所擁有的一切(參撒上19:4)。約納堂甚至冒著可能喪失繼承權的風險,為他朋友辯護,「因為他愛達味如愛自己的性命。」(參撒上20:17)這真摯的友誼令他們都效忠於天主(參撒上20:8,42)。

早期基督徒的芳表,在這方面特別有說服力。我們的父親曾說道,「他們通過基督的心相愛,那愛既溫柔又強壯。」[11]那份對彼此的愛,自教會一開始,便是耶穌門徒們鮮明的特徵(參若13:35)。

我們從基督宗教初期的幾個世紀,在聖巴西略和聖額我略.納齊盎身上發現到另一個例子。他們之間始自年輕時的友誼,令他們一生都團結合一,甚至時到今日,在禮儀日曆中,他們也共享同一日慶祝瞻禮。聖額我略說:「我們唯一的目標和夙願就是德行,以及一生對將會到來的賜福所懷抱的希望。」[12]他們的友誼,不但不使他們與天主間產生距離,反倒拉近與祂的關係:「為達此目標,我們為我們的生命和行動,訂立輕重緩急的秩序。我們遵守天主的誡律,並彼此激勵愈具美德。」[13]

6. 「在基督徒的身上,在天主子女的身上,友誼與愛德是同樣一件事。它們是聖神的光輝,散播溫暖。」[14]我們更可以藉著聖奧思定對吾主的傾訴,對於基督徒而言:「真誠的友誼,僅存在於那些祢透過愛德所結合為一的。」[15]因此,因為愛德深淺不一,也因為個人的時間有限,友誼也會交情濃淡不一。因而人們經常談到做「很好的朋友」,或擁有一段「很好的友誼」,這不排除真正友誼存在的事實,縱使並非那麼濃厚或親密。

在新千年的開始,聖若望保祿二世說,所有在未來會進行的使徒性倡議活動,若不是奠基於對每一個人真誠的愛,不是「分享他們的喜樂與痛苦,感覺到他們的渴望,照顧他們的需要,給他們真誠深厚的友誼。」[16],那麼,活動將會變成「沒有靈魂的機制」。我們的中心,旨在貫徹偉大的教理,應當成為能讓許多人,找到真誠的愛,和學習做真心好友的地方。

7. 基督徒友誼並不排除任何人;懷抱寬大的心懷,意在向所有人敞開。法利賽人批判耶穌當「稅吏和罪人的朋友」(瑪11:19)不是件好事。要努力效法吾主,在我們自身的渺小中,「我們也不要排斥任何人;我們在對基督的愛中,不要拒絕任何一個靈魂。因此,你要與所有職場上的同事們,培養堅定、忠誠和真摯的友誼—那是,基督徒的友誼。還要更進一步,與所有人都一樣,不論他們的個人情況為何。」[17]

基督全然沉浸於祂所在之處,和那個時代的社會環境,這也給了我們表率。如同聖施禮華所寫,「吾主並不將祂的對話侷限於一小群、特定的族群。祂向所有人交談:對聖婦們、對廣大群眾;對像尼苛德摩般的以色列貴族,也對如匝凱般的稅吏;對那些被視為虔誠的人,也對如撒瑪黎雅婦人般的罪人;對健康者和對患病者;對那些祂溫柔地愛著的窮人們;對律法經師們,也對那些以色列外教人,祂誇讚他們的信德;對年長者,也對孩童們。耶穌的話語—那治癒、安慰和啟發的話語,不拒絕任何人。我多麼頻繁的默想基督做使徒工作的方式:同時具備人性和天主性,根基於友誼與信賴!」[18]

展現友誼

8. 友誼,在具有愛德的特徵,能去「理解他人」時,特別有價值。「真摯的友誼,也意味著:做出誠意的努力,去理解朋友們的信念,即使我們根本不會分享或接受他們的信念。」[19]因此,我們的朋友幫助我們,去了解在看待人生方面,那些與我們不同的觀點,這豐富了我們的內在世界。而當友誼變得深厚,讓我們更能以不同方式體驗世界。最終,這便是真正共享他人的情感,也共享他們的生命和他們的歷練。

愛他人意味著以他們的原貌,帶著他們的問題、他們的缺點、他們個人的過往、他們的周遭環境,和他們親近耶穌的時間點,去看待和肯定他們。因此,要建立一段真摯的友誼,我們需要剔除偏見,學習去發現每個人的美好,並擯棄將他們重塑成「我們的形象」的希望。我們的朋友接受我們的關愛,不需要履行任何條件。作為基督徒,我們更是視他人為天主所愛的人。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就如同每段友誼的關係。

如同聖奧思定所說:「不應該給所有人同樣的藥,儘管都需要相同的愛。這同樣的愛,為某些人提供光照,為另一些人同甘共苦……為某些人是溫和的、為另一些人是嚴厲的;為所有人而言都不是仇敵,而是母親。」[20]身為朋友,代表著學會對待每個人,如吾主所為。「天主在創造人靈時,從未重複。每個人存有自己的形式,而我們要根據天主已經做的,以及祂是如何意願帶領他們的形式,對待每個人。」[21]因為這是個去發掘,和愛他人的美好的問題,友誼也意味著與我們的朋友一同受苦、為他們受苦。在困難的時刻,重發我們的信德,相信天主以祂的方式、以祂的時間,在人靈中行事,這樣能帶來很大的助益。

9. 除此之外,友誼有著無以數計的社會價值,因為它在家庭成員間,促進和諧,並創造更配得上人類的社會環境。我們的父親寫道,「藉著天主的聖召,你活在世上,與你同等的男女同伴們,分享著喜樂與憂愁、努力和夢想、希望和冒險。在這世上走著無數條的道路,本著我們的精神,你將會努力與所有人和睦相處,熱情對待所有人,好能協助創造和平和充滿友誼的環境。」[22]

這友誼的大環境,是我們每個人都被召去隨處創造的,是付出許多努力,讓他人的生活更美好的成果。增進融洽、喜樂、耐心、樂觀、細膩和所有一切德行,好能愜意地與他人一起生活,這對於讓人們能感到被歡迎和高興而言,是很重要的:「親切溫柔的言語,能使友人增多。」(德6:5)盡力去改善我們自身的性格,是促進友誼的必要條件。

相反地,某些表達自己的方式,會干擾或阻礙塑造友誼的環境。舉例來說,太過強調要表達自己的意見,或給人一種我們自認自己的觀點是最明確的印象,又或是對他人的話語不表示積極關心,這些行為,都讓一個人封閉自我。有時,這些形式的行為,正表現出無法分辨哪些只是意見,哪些不是,或無法為一些並非只有一項解決之道的議題,賦予相對的價值。

10.我們基督徒對他人的關心,是源自與基督的共融,以及認同祂所召叫我們的使命,「我們被召去服務大眾。不封閉自我,而是面對男女眾生。存在我們的內心深處,是吾主耶穌基督的話:『我很憐憫這批群眾,因為他們同我在一起已經三天,也沒有什麼可吃的了。』(谷8:2)」[23]

強化與我們朋友們的連繫,需要花時間和付出關心,而且也代表著要避免追尋自己的安逸舒適,將我們各自的偏好置之度外。對基督徒而言,這首先意味著祈禱,確信在祈禱中,我們會找到真正的力量,去轉化這個世界。「為了讓我們的這個世界,能行於那唯一值得的基督徒道路上,基於天主先與我們締結忠誠的友誼,我們要跟所有人,也如此為之。」[24]

真誠與友誼

11. 「真正的朋友絕不會是雙面人:『三心兩意的人,在他一切的行徑上,易變無定。』Vir duplex animo inconstans est in omnibus viis suis(雅1:8)友誼若要忠誠,需要犧牲、言行合一、在正直有操守的事上互惠互助。朋友是堅定和真誠的,伴隨超性的智德、謹慎。」[25]友誼是互相的:是真誠的雙向交流,相互分享自身的經驗,才能截長補短。

朋友間分享著喜樂,如同牧羊人尋獲迷失的羔羊(參路15:6),和那位尋獲遺失達瑪的婦人(參路15:9)。除此之外,他們也分享著彼此的夢想、計畫及憂傷。友情,在能隨時見義勇為上更顯突出,一如我們看到那位男子,趨向耶穌,請求祂治癒他那位身為百夫長朋友的僕人(參路7:6)。更重要的是,至高無上的友誼,傾向於仿效耶穌基督對友誼,偉大崇高的愛:「人若為自己的朋友捨掉性命,再沒有比這更大的愛情了。」(若15:13)

12. 有時可能因為矜持或羞澀,使他/她無法向他人表達他們所有的情感。若能克服這層障礙、不懼怕,將會是個讓天主能傾注祂的愛於那些朋友中的契機。「真正的友誼,需要共有真誠的情誼,才能鞏固彼此間的自由和親密。」[26]聖多瑪斯亦說,真誠的友誼必須形之於外,且需要「某種相互的愛,因為友誼是介於朋友與朋友之間。」[27]

同時,真誠地獻出我們的友情,意味著願意承擔風險,因為總會有時候,落花有意,流水無情。這也是吾主所經歷過的,當那富少年寧願選擇不同的道路(參谷10:22),或當祂從橄欖山上下來時,為耶路撒冷的心硬而哀哭(參路19:41)。在經歷這些遲早會發生的事情後,我們要再次克服對承擔風險的懼怕,就如耶穌對待我們每個人一樣。換言之,我們需要接受我們自身的脆弱,持續不希冀能有所回報地先踏出第一步,定睛於有可能發生的崇高美好:真摯的友誼。

13.為了打造,能讓碩果纍纍的友誼增長的大環境,我們要培養個人的自發性,並鼓勵每個人在家庭生活和社交上的積極倡議活動。自發性和積極倡議,這兩大特質,在任何環境下,皆無法在慣性、惰性中增長:它們必須被培育薰陶,人也都需要被鼓勵去顯出自己的真樣貌。這樣自然而然,會衍生多元性,「應愛護和培養這種多元化,儘管有時可能會發現這種多樣性令人難以接受,但是需要的。一個熱愛自由的人,會設法去看到別人在這些廣泛的領域裡,所思考到、做到的積極且具有吸引力的一面。」[28]珍惜與我們不同、或想法不同的人,代表內在的自由和開放,這也是真誠友誼的特徵。

從另一個角度看,友誼如同愛(是一種表現),並非是單一的。人不會將自己私密的事,同等地分享給所有的朋友。例如,夫妻間的友誼,和聖施禮華極力推崇的親子間的、手足間的,或同事間的友誼,都不盡相同。在這所有友誼之中,針對每段特別關係,都共享一塊內的空間。尊重我們以不同方式,向他人展現我們的親密感,這並非缺乏真誠,或友誼上的瑕疵,恰恰相反,是維持一段真正自然關係的條件。

友誼與手足之情

14. 真福歐華路寫道:「為愛天主的人言,成為祂的孩子和祂的朋友是件不可分割的事實。」[29]同樣,手足之情和友情亦是密不可分。始於有相同父母的單純關係,手足情誼,透過兄弟姊妹間的愛和情感,產生了友誼,這意味著共享興趣、嗜好、體諒、溝通、周到又敏銳的服務、提供物質上協助等……

同樣的,因著共有主業團的聖召,而產生的手足情誼,也需要在友誼的層面展現出來,當渴望於他人的是他們的喜樂、他們的忠貞和他們的聖德,這份友誼便會趨於成熟。同時,這友誼不是「特殊的」,意指不是獨佔或排他的,反而總是對他人開放,縱使因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無法同等地與所有人緊密交流、相處。

「藉著細緻的愛德—這也是主業團的特點,我們彼此互助,活出和去愛我們自己與他人的聖德。我們如紙牌般感到強韌有力,無法獨自站立,但卻能因相互支撐,築成一座城堡。」[30]因此,那結合我們的愛,也正是團結整個主業團的愛。

15.友誼,是對我們共有任務的恆常支持和激勵。我們與兄弟或姊妹,一起分擔彼此的喜樂、計畫、憂慮和希望,雖然顯然地,在我們與天主的個人關係上,通常只會保留於靈修指導時訴說。夫妻之間、親子之間,和大致上摯友間的友誼,也是如此。

致力於讓他人的生活更美好,是喜樂的承擔,也是組成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這方面,只要我們按常理和超性觀行事,便不太可能太過偏離正軌。相反地,這是成聖道路上的基要部分。「我不介意老生常談:所有人都需要關愛,我們在主業團中也需要。在確保不做任何肉麻的事之下,你們彼此的情感持續增長。任何影響我一個孩子的事,應該—真誠地!—也與我們息息相關。」[31]對於那些曾與我們父親共處的人,特別懷念他的關愛、情感。這情感致使他為他的兒女爭取最好的,同時驅使他深愛他們的自由。

16. 手足情感是愛德,讓我們一方面以基督的眼光去看待他人,一再地重新發現他們的價值。另一方面,這讓我們希望他們能更精進、更有聖德。聖施禮華鼓勵我們:「對於愛天主和愛他人方面,總是要懷有寬大的心胸。我經常請求吾主賜予我一顆如祂一般的聖心。所以能這麼做,首先是要更加充滿著祂,然後永不埋怨地愛所有的人。我所以能體諒他人的短處,因為我無法忘卻天主是如何地包容我。這份體諒是真誠的情感,也展現於需要作出手足規勸時,因為那是以全然超性的方式,幫助周遭的人。」[32]手足規勸源自於關愛;它表現出我們希望他人,能時時刻刻更加喜悅。做規勸有時會很困難,但這也是另一個讓我們深為感激的因素。

17. 我們個人的喜樂,並非取決於成功與否,而是我們所獲得和付出的愛。我們的兄弟姊妹給我們的愛,賦予我們所需的安全感,好能「打一場最美麗的愛與和平的戰役:in hoc pulcherrimo caritatis bello! 我們試著將基督的愛帶給所有人,不因語言、國籍或職業階層而有所例外。」[33] 我們都知道,我們的父親是多麼熱愛福音中的這經句:「兄弟彼此協助,宛若堅固的城」Frater qui adiuvatur a fratre quasi civitas firma(箴18:19)。

在蔡浩偉主教最後幾次與我們的聚會中,他經常反覆說,「彼此相愛!」那正回應著我們父親意向的呼聲。「聖若望宗徒在宣講新的誡命mandatum novum,即我們應彼此相愛的誡命時,是多麼堅持。我會跪下來,不是裝模作樣的—而是聽從我內心的指示—求你們為了愛天主的緣故,彼此相愛,彼此幫忙,為彼此伸出援手,懂得如何寬恕彼此。因此,拒絕驕傲,要有憐憫之心,表現愛德;以祈禱和真誠的友誼幫助彼此。」[34]

友誼與信任的使徒工作

18.在主業團初期,聖施禮華便教導我們,天主邀請我們在世上宣講福音的具體特定方式。「你要藉著及時的話語,開拓使徒工作的眼界,將人靈與天主的距離拉近;藉著睿智的建言,幫助人們以基督徒態度,面對問題;藉著你友善的談話,教導他人如何實踐愛德:也就是透過一種,我有時會稱做友誼與信任的使徒工作。」[35]

真正的友誼—如同愛德,將友情的人性層面,提升到超性層面—本身便極具價值。它不是一種為了獲得社交優勢的手段或工具,縱然是有可能獲此優勢(但也可能帶來劣勢)。我們的父親,在鼓勵我們與眾人培養友誼的同時,也相對警告我們:「我的孩子們,你們要如此為之:絕非利用友誼,作為滲透社交的策略(那會令友誼喪失固有的內在價值),而是將友誼作為必要條件,是人類手足情誼首要和最直接的條件。無論彼此間有多迥異,我們基督徒有責任在其中培養友誼。」[36]

友誼含有「固有的內在價值」,因為那意味著對他人真誠的關心。因此「友誼本身就是使徒工作,友誼本身就是我們付出和接受光照的對話。在友誼中,當為彼此開闢新的視野,計畫就打造出來了。在友誼中,我們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我們在一起很開心,因為天主要我們快樂。」[37]

當友誼是忠誠時,便不會淪為工具化。每位朋友,都只渴求向另一個人傳遞他們生命歷練中的美好。通常我們會不經意地透過我們的表率、我們的喜樂和去服務的渴望,以數千種小方式傳遞美好。然而,「身體力行的見證有其價值,但並不表示我們應緘默。為什麼不談論耶穌?為什麼不告訴大家:是祂賜給我們生活的力量,與祂交談是美事,默想祂的話對我們有益處?」[38]而後,自然而然地,友誼便衍生信任感,充滿對自由,敏銳地尊重,這是那份友誼,貨真價實的特性所必備的成效。

19. 友誼的關係,自然會有許多共享的時刻:在散步或餐桌上一起閒談、一起運動、享受相同的嗜好、一起出遊等等……簡而言之,友誼需要花時間在彼此交流,和相互信任上。沒有信任便沒有友誼。「我所講的『友誼的使徒工作』,指的是:個人與個人的友誼,是自我犧牲和誠懇真摯:面對面,心對心的。」[39]當友誼是真摯的,當我們對另一個人的關心是誠懇的,並充滿了我們的祈禱,便沒有任何時刻,不是在做使徒工作:事事皆是友誼,事事也皆是使徒工作,兩者是無法區分的。

「因此極為重要的是,友誼並非僅只是人性,而是天主性的。我要再次告訴你,就如自主業團之初,我就是這麼做的,當你們朋友的朋友,真誠的朋友,這樣你便能進行豐碩的使徒工作和對話。」[40]這問題並非是為做使徒工作,而交朋友,我們要確保天主的愛充滿我們的友誼中間,好能讓那友誼成為貨真價實的使徒工作。

20. 一段友誼的誕生,猶如意想不到的禮物般到來,也為此,需要耐心。有時某些負面的經驗或偏見,意味著需要花多些時間,讓這段我們與身邊某個人的關係,轉化為友誼。恐懼、在乎人言、他人的眼光或某些先入為主的觀念,會使其困難重重。要勇於嘗試、設身處地,並要有耐心。我們要肖似耶穌基督,祂「準備好與所有人交談,甚至那些像比拉多,不願知道真理的人。」[41]

有許多傳福音的好方法。在主業團,首要的使徒工作總是友誼。這是我們的父親所教導我們的:「我親愛的孩子們,主業團的工作,最美好的成果,確實是她的成員們各自透過他們作為表率的使徒工作,在與他們職場上:在大學或工廠、在辦公室、在礦坑或田地的同伴們之間,那份忠誠的友誼。」[42]在不忽略我們手邊的工作情況下,我們要學習,如何時時刻刻去照顧我們的朋友們。

21.除此之外,我們對他們的友情,會因我們在中心,和使徒性倡議活動合作的使徒工作中,相輔相成。「你的那份友誼,那份關係,在之後被擴展開來,首先藉著關愛和體諒,接著那個人開始恆常地去主業團的中心,而後很快即被感染,將中心視為猶如自己的家。這所有一切,顯然是以後,在我們的那中心裡,與他所遇、相識的人,結交新的朋友。」[43]

22. 在友誼的使徒工作中,也是我們對與我們有不同信仰的人的使徒工作ad fidem。「我的孩子們,要有信德、固若金湯的信德、活生生的信德、藉著愛而運作的信德,『在愛德中持守真理。』veritatem facientes in caritate(弗4:15)當與我們分離的兄弟們,和非基督徒相處時,保持著這份精神。去愛所有的人,對所有人懷有愛德,向所有人伸出友誼之手。沒有任何人,因為他/她的宗教信仰,而在接近任何一項我們的合作性使徒工作時,遭受惡劣的待遇。若是那個人不願意,我們也不會談及我們的信仰。」[44]

* * *

23.在這幾頁書信中,我一直想提醒你們,我們都是如此需要友誼,那是天主帶給我們安慰和喜樂的恩賜。「天主創造人類,讓我們不由自主地,向他人分享我們心中的感受:若是我們得到值得高興的理由,我們感到一股內在力量,讓我們歡唱和微笑,這讓我們在某方面,也與他人分享我們的喜樂。若是悲傷充斥著我們的靈魂,我們希望周遭能有寂靜的氛圍,因為那顯出,他人了解並尊重我們。我的孩子們,身為人類,我們都需要彼此的支持,能走好這條人生的道路、讓希望成真、克服困難、享受勞苦的果實。因此,友誼無論在人性,或超性上,都是極為重要的。」[45]

1930年代,首批接觸主業團的年輕人,都能深感到我們創辦人真誠的友誼。那是首先吸引他們的,並在極其艱難的時刻,讓他們能保持團結合一。友誼擴大我們的喜樂,並在憂愁中帶來安慰。基督徒的友誼,希望能為與他/她親近的人,帶來最極致偉大的喜樂—與耶穌基督的關係。讓我們祈求,如聖施禮華所做的:「求祢使我的心,肖似祢的聖心!」[46]這條則是我們的道路。我們只有去與基督感同身受—「你們該懷有基督耶穌的心情」(斐2:5)—才能藉著我們的友誼,為我們的家庭、工作,和所在各處,帶來全然的喜樂。

你們的父親,全心全意地祝福你們,

范康仁

Copyright © Prelatura Sanctæ Crucis et Operis Dei

(Pro manuscripto)


[1] 監督牧函,2017年2月14日,9

[2] 聖施禮華,書信,1965年10月24日,10

[3] 本篤十六世,通諭《天主是愛》2005年12月25日,17

[4] 教宗方濟各,宗座勸諭《生活的基督》2019年3月25日,154

[5] 聖施禮華,書信,1943年5月31日,8

[6] 聖施禮華,書信,1940年3月11日,70

[7] 參聖多瑪斯・阿奎那《神學大全》II-II, q. 23, a.1, c

[8] 聖若望保祿二世,演說,1981年2月18日

[9] 本篤十六世,演說,2010年9月15日

[10] 教宗方濟各,宗座勸諭《生活的基督》2019年3月25日,152

[11] 聖施禮華《天主之友》225

[12] 聖國瑞・納祥,講道詞,43

[13] 同上

[14] 聖施禮華《鍊爐》565

[15] 聖奧思定《懺悔錄》4,7

[16] 聖若望保祿二世,宗座書函《新千年的開始》2001年1月6日,43

[17] 聖施禮華,書信,1951年1月9日,30

[18] 聖施禮華,書信,1965年10月24日,10

[19] 聖施禮華《犁痕》746;參《道路》,463

[20] 聖奧思定《基本教理講授》15,23

[21] 聖施禮華,書信,1956年8月8日,38

[22] 聖施禮華,書信,1965年10月24日,2

[23] 聖施禮華,書信,1954年5月31日,23

[24] 聖施禮華《鍊爐》943

[25] 聖施禮華,書信,1940年3月11日,71

[26] 監督牧函,2018年1月9日,14

[27] 聖多瑪斯・阿奎那《神學大全》II-II, q.23, a.1, c

[28] 監督牧函,2018年1月9日,13

[29] 真福歐華路《天主之友》序言

[30] 聖施禮華,書信,1957年9月29日,76

[31] 聖施禮華,真福歐華路引用於家書(1),115

[32] 聖施禮華,家庭聚會筆記,1972年10月

[33] 聖施禮華,默想筆記,1964年2月29日

[34] 聖施禮華《鍊爐》454

[35] 聖施禮華,書信,1930年3月24日,11

[36] 聖施禮華,書信,1940年3月11日,54

[37] 監督牧函,2018年1月9日,14

[38] 教宗方濟各,宗座勸諭《生活的基督》176

[39] 聖施禮華《犁痕》191

[40] 聖施禮華,書信,1965年10月24日,16

[41] 同上,12

[42] 聖施禮華,書信,1940年3月11日,55

[43] 聖施禮華,書信,1942年10月24日,18

[44] 聖施禮華,書信,1965年10月24日,62

[45] 同上,16

[46] 參聖施禮華《犁痕》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