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祂,也認識自己(五):天主是怎樣對我們說話

祈禱的語言是神秘的。我們無法控制,但是通過堅持不懈地祈禱,我們發現天主改變了我們的心。

可以打破「沉默」的意會

從未有人像這人講話一樣

天主崇高的自由


在死海上方一百米山頂的培勒雅(Perea)領土上,位於今日的約旦,聳立著令人印象深刻的Machaerus堡壘。黑落德安提帕斯曾將洗者若翰囚禁在那裡(參谷6:17)。[1] 在從岩石中鑿出的寒冷潮濕的地牢中,黑暗與寂靜籠罩了一切。若翰被一個反覆出現的想法困擾:光陰流逝,耶穌仍然沒有像若翰所希望的那樣清楚地顯現自己。他在獄中已經聽到有關祂所行的大事(參瑪11:2),但是耶穌似乎並沒有稱自己為默西亞。當人們直接問祂時,祂保持沉默。是若翰可能弄錯了嗎?但是他清楚看到!他看到聖神以鴿子的形象從天上降下來,停在祂身上(參若1:32-43)。因此,他派一些門徒問師父:「你就是要來的那一位,或是我們還要等候另一位?」(瑪11:3)

耶穌的回應出乎他們的意料。祂沒有給予明確的答案,而是將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到自己的事蹟上:「瞎子看見,瘸子行走,癩病人得了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窮苦人得了喜訊。」(瑪11:5)儘管有些神秘,但對於那些了解聖經預言、並指出默西亞和祂的王國降臨的人來說,祂的回答是足夠清楚的。「你的亡者將再生,他們的屍體將要起立!」(依26:19)「那時瞎子的眼睛要明朗,聾子的耳朵要開啟。」(依35:5)我主鼓勵若翰信靠祂:「凡不因我而絆倒的,是有福的!」(瑪11:6)

在這個場景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很難在祈禱中辨識出天主聲音的人,與之有相似之處。當我們發現自己在這種情況下時,耶穌邀請我們徹底改變我們的觀點,放棄我們對人性肯定的渴望,進入天主的神秘冒險,祂透過祂的事蹟和聖經對我們說話。在耶穌話語中的一句:「凡不因我而絆倒的,是有福的!」我們在祈禱中發現一個要我們堅持信德的召喚,甚至在天主似乎沒有像我們希望的那樣清晰地回應我們的時刻。

可以打破「沉默」的意會

一個開始祈禱的人可能經常不得不面對天主明顯的「沉默」。「我跟祂說話,向祂吐訴我的憂慮。問祂我該怎麼做,但祂沒有回答我。祂一言不發。」這也是約伯的抱怨:「我向你呼號,你不回答我;我立起來,你也不理睬我。」(約30:20)然後容易感到不安:「我一直聽說祈禱是對話,但天主從來沒有對我說什麼。如果天主跟別人講話……為什麼不跟我講話呢?我究竟做錯了什麼?」對祈禱者的這些懷疑有時會引起失望的誘惑。「如果天主不回答我,我為什麼要祈禱?」如果將這種沉默解讀為天主的缺席,甚至可能變成失去信仰的誘惑:「如果天主不跟我講話,那麼祂就不存在。」

我們針對這些能說些什麼呢?首先,因為祂明顯的沉默,而否認天主的存在,是沒有道理的。天主可以出於多種原因,而選擇保持沉默,這不影響到祂的存在或不存在,也不影響到祂對我們的愛。決定的關鍵,取決於對天主以及祂的良善的信德。無論如何,這都是一個充滿信心和信賴的懇求祂的好時機:「上主,求你不要一言不發,天主,求你不要靜默無話!」(詠83:1)

但是我們也不應該懷疑我們是否有聽到天主聲音的能力。人的心靈擁有必要的「資源」,靠著恩寵的幫助,可以聽到天主對我們說話,無論這種能力被原罪和我們自己個人的罪遮蓋了多少。天主教教理第一章的標題是「天主為人是『可及』的。」聖若望保祿二世在一般晉見中說:「正如基督宗教思想的傳統所保持的那樣,人是capax Dei:有能力認識天主,並能夠接受成為自己的禮物。確實,他既是按照天主的模樣和肖像受造的,他能夠與祂建立個人的關係。」[2] 這種個人的關係是一種以言語和舉動形成的對話形式。[3] 有時候,只有舉動,就像人性的愛情一樣。

例如,就像兩個人之間的表情交流可以是一場無聲勝有聲的對話一樣,有些表情能說得很清楚,我們與天主信任的對話也可採用這種形式:「凝視著天主,並意識到祂也是凝視著我們。就像耶穌注視著若翰的眼光一樣,永遠的決定了祂的門徒的生命。」[4] 教理會說:「默觀是以耶穌為焦點的信德的凝視。」[5] 有時候,一個注視可能更重要、更充實有內涵,以愛意和光明充滿我們的生活,比一長串的話語更有意義。聖施禮華在談到默觀生活帶來的喜樂時說:「靈魂開始詠唱新歌,因為它感到自己整天在天主慈愛的注視之下。」[6] 身為「天主的乞丐」[7] 我們謙卑地懇求,我們除了知道這是真的之外,還可能總是「感受到」天主慈愛的注視著我們。

從未有人像這人講話一樣

加爾各答的聖德雷莎說:「在口禱中,我們與天主說話;在心禱中,祂與我們說話,那樣天主將自己傾注在我們內心。」[8] 這是試圖解釋什麼是無可言喻的。在現實中,祈禱蘊涵著很大的奧秘。天主與祈禱者之間的這種「神秘相遇」以許多不同的方式發生。其中一些很難分類,無法完全理解或解釋。就如同天主教教理在談到祈禱的奧秘時所說的:「我們也要面對一些『現世』的意識型態,如果我們不警醒,它們會滲透我們的生活。例如:只有那些能為理性和科學所証實的才是真理;而祈禱則是一個超越我們有意識和無意識心境的奧秘。」[9] 像洗者若翰一樣,我們經常焦急地尋求並非在超然領域中總是能夠獲得的證據為真理的基礎。

天主選擇跟我們靈魂說話的方式超越了我們的詮釋,是我們永遠無法完全理解的。「這是超越我理智的奇事,也是我不能明白的妙理。」(詠139:6)我們的字母不是天主的字母,我們的語言不是祂的語言,我們的字句不是祂的字句。當天主講話時,祂並不需要聲帶,我們不是藉由我們的耳朵聽到祂,而是在我們存有內一個更隱蔽和神秘的地方聽到祂。有時我們稱呼該處為我們的心;有時,我們稱它為良心。[10] 天主從祂存在的事實與我們存在的事實說話。一顆恆星與其他恆星的關係不是通過文字,而是通過引力。天主不需要用言語對我們說話,儘管祂也可以這樣做。祂以自己的事功和聖神的神秘德能在我們靈魂中說話、感動我們的心智、激發我們的情感、照亮我們的智力,以便溫柔地吸引我們到祂自己身邊。我們起初可能甚至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祂會幫助我們認識到祂在我們內的行動。也許祂會幫助我們變得更有耐心,或更多的諒解,工作做得更好,或者更加重視友誼……,總之,我們對天主的愛將變得更加牢固。

天主教教理說,對於一個祈禱的人而言,「對我們所求恩惠的首先答覆,是使祈禱的心有所轉化。」[11] 這種轉變通常是緩慢而漸進的,甚至有時是難以察覺的,然而,這是全然確實的,我們必須學習認識,並為之感恩。這就是聖施禮華在1931年8月7日所做的:「今天,我們教區慶祝我主耶穌基督顯聖容的慶節。當我在準備我彌撒的祈禱意向時,我注意到天主在我居住於ex-Court這些年來給我帶來的內心的轉變……,而且我可以說,這種轉變的發生,完全是在我的意識之外,毫不自覺地造成的。我想我當下更新了自己的決心:奉獻我的一生去實踐天主的旨意。」[12] 在祈禱中認出這種「內心的轉變」是天主跟我們說話的方式之一……,這是多麼神奇的方式!我們也就能了解聖殿的差役對司祭長講的關於耶穌的話:「從來沒有一個人如此講話,像這人講話一樣。」(若7:46)天主能講無人能說的話:透過改變我們的心靈。

天主的話語是「生活的,是有效力的」(參希4:12),它改變了我們,祂在我們靈魂中的行動超越了我們的理解力。正如雅威藉由先知以依撒意亞說的:「就如天離地有多高,我的行徑離你們的行徑,我的思念離你們的思念也有多高。譬如雨和雪從天降下,不再返回原處,只有灌溉田地,使之生長萌芽,償還播種者種子,供給吃飯者食糧;同樣,從我口中發出的言語,不能空空地回到我這裡來;反之,它必實行我的旨意,完成我派遣它的使命。」(依55:9-11)這種神秘的功效是要我們修養謙卑的召喚,「謙遜是祈禱的基礎。『我們不知道該怎樣祈禱才好。』祈禱是我們無功而得的恩惠。」[13] 我們準備對天主的行為坦誠地開放。

天主崇高的自由

天主在祂願意的時候說話。我們不能限制聖神。我們無法掌控指引祂在我們的靈魂裡的行動。聖施禮華曾經說過,聖體龕中的基督「是一位主,祂在祂想說話時、當人最不可能期待時說話,並且祂會說一些具體的話。然後,祂保持緘默,因為祂想要我們信仰和忠誠的回應。」[14] 因為我們「進入祈禱」,不是通過我們的感官之門(看見、聽見、感受到),而是「經過信德的窄門,」[15] 體現於我們在祈禱時刻的關懷和毅力中。即使我們可能沒有立即意識到這一點,我們的祈禱也總是結出果實。

這經驗時常發生在主業團的創辦人身上。譬如,在1931年10月16日,他告訴我們:「我打算彌撒結束後,在我寂靜的教堂裡祈禱。結果沒有成功。我在Atocha街上買了一份報紙(A.B.C.),然後上了有軌電車。到目前為止,當我在寫這件事時,我無法看完報紙的一段。我感到我的祈禱充滿了豐富、誠摯的熱情。」[16] 聖施禮華試著在一個安靜的地方祈禱,沒有成功。然而,幾分鐘後,在擠滿了人的有軌電車的喧囂中,當他開始看報紙時,卻被天主的恩寵所充滿,並經歷了他一生中「最崇高的祈禱」,根據他自己的筆錄。

其他許多的聖人見證了天主自由地向他/她的靈魂說話,無論在何時、在何地。比如,亞維拉的聖女大德蘭在她的自傳中寫道:「我會嘲笑自己,我很高興看到,當天主不常在靈魂內工作時,靈魂的軟弱。我清楚地看到,在這樣的狀態下,靈魂並非沒有天主,這不是指我說過我有時曾經歷過的嚴峻考驗。然而,即使靈魂把木柴放在火上,做點能做的事,愛火並沒有燃燒起來。藉著上主的極大仁慈,至少看得到冒著煙,這表明火還沒有完全熄滅。上主再來點燃這火,因為,即使靈魂瘋狂地猛力吹氣,重新擺好木柴,彷彿他的努力全在窒息這火。我相信最好的辦法是讓靈魂完全順服一切,接受靠自己什麼也不能……,從經驗中學到,靠著自己,能做的是多麼少。」[17]

但是,事實上,天主已經對我們說過很多次了。更好的是,祂永不停止跟我們講話。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習祈禱就是學會在天主的事工中認出天主的「聲音」,就像耶穌幫助洗者若翰所做的那樣。聖神永不止息地在我們的靈魂中行動。正如聖保祿提醒格林多人說的那樣:「除非受聖神感動,也沒有一個能說:『耶穌是主』的。」(格前12:3)這應該使我們滿盈著和平。但是,凡是不了解這個真理的人,都會很容易灰心喪志。「那些以祈禱去尋求天主的人,有時很快便失去勇氣,因為他們不知道祈禱也是來自聖神,而不只是靠他們自己。」[18] 為了決不灰心,我們需要深深的信賴聖神,以及祂以多種形式和奧秘的方式在我們靈魂中的行動:「天主的國好比一個人把種子撒在地裡,他黑夜白天,或睡或起,那種子發芽生長,至於怎樣,他卻不知道。」(谷4:26)

Jose Brage(荷塞布萊奇)


[1] Flavius Joseph《猶太古事記》18,5,2

[2] 聖若望保祿二世,一般覲見,1998年7月26日

[3]《天主教教理》2567

[4] 聖施禮華,摘自《祂在途中向我們講話》第87頁的默想筆記,1959年1月9日

[5]《天主教教理》2715

[6] 聖施禮華,講道「朝向成聖」《天主之友》307

[7] 參考聖奧思定,講道56, 6, 9

[8] 加爾各答的聖德雷莎《沒有更大的愛》New World Library,第5頁

[9]《天主教教理》2727

[10]「良心是人最秘密的中樞、聖所內,人獨自與天主會晤。而天主的聲音響徹於良心至秘密的角落。」(GS 16)《天主教教理》1776

[11]《天主教教理》2739

[12] 聖施禮華,親密筆記,217;Andres Vazquez de Prada《主業團創辦人》第一卷,Scepter Publishers,2001年,第287-288頁

[13]《天主教教理》2559

[14] 聖施禮華,家庭聚會筆記,1972年6月18日(Cronica,2000年,第243頁)

[15]《天主教教理》2656

[16] 聖施禮華,親密筆記,334; Andres Vazquez de Prada《主業團創辦人》第一卷,Scepter Publishers, 2001年,第294頁

[17]《聖女大德蘭自傳》,譯自E. Allison Peers, Image Book, 第37章,216-217頁

[18]《天主教教理》2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