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人性永遠存留在天主内,聖母瑪利亞永遠是天主之母

教宗於天主之母節的彌撒講道中邀請眾人注視童貞聖母瑪利亞,教會旅程上的明燈。

教宗方濟各於元月1日天主之母節和第53屆世界和平日上午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隆重彌撒,慶祝佳節。教宗在彌撒講道中表明,在聖母瑪利亞的胎中懷有人類的歷史和教會的未來,懷有那些為保護自己的嬰兒而放棄一切的母親的經歷,以及身體得不到尊重的婦女的創傷。

教宗指出,救恩的到來是藉著一個女人的身體。因此“我們的人性永遠存留在天主内,聖母瑪利亞永遠是天主之母”。天主與人類在聖母的胎中彼此結合,永遠不再分離,“那降孕母胎取了肉身、如今已在天上的耶穌也不會離開我們。在天主内有我們的血肉之身!”

“從這個女人身上出現了救恩,因此若沒有這個女人就沒有救恩。天主藉著她與我們結合,若我們願意與祂成為一體,就要走同一條路:經由聖母瑪利亞這個女人和母親。為此,我們在聖母的標記中開始新的一年。藉著這個女人天主取得了人性,如果我們希望今日的生活網絡增添人性,就必須從女人那裡重新起步。”

教宗一再強調,我們應以生命為起點重新起步,因為女人孕育了生命。可是女人並沒有受到尊重,她們“繼續受到傷害、毆打、強暴,被誘使賣淫和殺死腹中的生命”。她們的身體“在廣告、盈利、色情的凟神祭壇上成了祭品,被當作濫用的軀殼而受到剝削”。

女人的身體要求受到尊重,因為“正是世界上最尊貴的肉身孕育和生下了那愛,祂是拯救我們的天主”。因此,“對女人的各種暴行都是褻瀆生於女人的天主。藉著一個女人的身體,救恩來到了人間:從我們怎樣對待女人的身體便能了解我們的人性程度”。

根據《聖經》的記述,女人是天主創造的高峰,她好似整個受造界的概括。事實上,女人涵蓋了受造界存在的目的:生育和守護生命、與萬物溝通並照料萬物。教宗解釋聖母瑪利亞的守護正是以愛“操持”一切,包括逆境在内,將每件事奉獻和託付於天主。這是她作為母親的一生中所持續不斷的行動,從聖嬰誕生直到立在十字架下始終如此。

“正是女人懂得用心看待生命。女人向我們顯示,活著的意義並非不停地生產物件,而是珍惜所存在的事物。唯有用心去看的人才能看得清楚,因為他懂得‘往内看’:在過錯和脆弱中看到的是人和兄弟,在困難中看到希望,在一切事物中看到天主。”

教宗著重於“往内看”的思想,邀請我們每個人捫心自問,我們是否真的用心看待旁人的生命,而不以流言蜚語來摧毀他;將天主置於中心,而非將權力、財富和業績作為價值觀。“唯有珍惜生命,我們才懂得關懷並克服冷漠”。這正是今年所應祈求的恩寵:“愛護他人”和“關懷他人”。

“如果我們希望世界更美好,就應使家庭和睦,不成為戰爭的庭院,就應珍惜每個女人的尊嚴。由一個女人誕生了和平之王。女人是和平的奉獻者和中介,應完全參與決策進程。女人若能傳遞她們的恩典,世界就會更加團結、更為太平。因此,改善女人的處境便是促進全人類的發展。”

最後,教宗籲請教會效法聖母瑪利亞的溫柔和她的慈母之心,在她身上重新找到自己生活的中心,加強團結,遠離魔鬼的分裂、冷漠、意識形態和黨派思維。“讓我們今天呼求將我們作為信徒子民聚集在一起的天主之母。母親啊,請妳在我們當中燃起希望,帶給我們合一。救恩之母,我們將這一年託付於妳,請妳將它守護在妳的心中”。


天主透過卑微渺小者改變城市的面貌

教宗在2019年歲末年終之際主持晚禱。講道中表示,天主揀選卑微渺小的人,敦促我們關愛他人。

教宗方濟各12月31日傍晚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了天主之母節第一晚禱。他與在場信眾一起詠唱《謝主頌》,「感謝天主今年以恩寵支持我們,喜樂地向天主獻上讚歌」。在禮儀講道中,教宗闡述了人的卑微渺小和上主的目光。

教宗首先指出,聖子耶穌誕生在白冷城,米該亞先知稱之為「猶大城邑中最小的」(五1);然後,耶穌在納匝肋長大成人,那是公認不會「出什麼好事」的地方(參閱:若一46)。教宗解釋道:「天主的抉擇很明確:為了啟示祂的聖愛,天主選擇了卑微和受人輕視的城市。祂抵達耶路撒冷這座大城市的時候,卻與罪人和遭遺棄的子民相結合。」

天主不僅臨在於經上記載的那些城市,也臨在於我們今天生活的地方,包括教宗所在的羅馬城。祂的臨在理當被人發現並加以彰顯(參閱:《福音的喜樂》宗座勸諭,71號)。為此,我們必須祈求天主恩賜我們信德的目光,讓我們在默觀中「察覺到天主居住在自己的住家、街道和廣場」(同上)。

教宗闡明:「天主居住在祂的子民中間,與子民同行,參與子民的生活。祂的忠信是具體的,貼近祂兒女的日常生活。更有甚者,天主渴望藉著祂的聖子使一切煥然一新,但祂沒有從聖殿做起,卻從祂子民中一個卑微渺小的女子腹中開始。天主的這一選擇非比尋常!祂並沒有通過民政和宗教當局的有力人士來改變歷史,卻從帝國偏鄉的婦女出發,諸如聖母瑪利亞。」

在城市中,天主降福祂的兒女,鼓勵他們為和平奮鬥。教宗接著談及他所在的羅馬城,鼓勵眾人以「天主的目光」看待事物。天主歡喜地看見祂的兒女「日復一日行善,推動友愛和關懷」。而羅馬城不僅要面對「不平等、腐敗和社會張力等各種難題」,更是「天主傳達聖言」的地方。因著聖神,羅馬居民「心懷天主聖言,他們不顧一切,在聖神的敦促下相信、盼望、去愛,為眾人的益處努力奮鬥」。

教宗念及許多勇敢的人,讚許他們是「羅馬跳躍的心臟」。「天主從未停止改變歷史,祂始終透過卑微渺小的居民來改變城市的面貌。天主揀選他們,啟發他們,催促他們行動,使他們團結一心,敦促他們建設網絡、關係和橋樑」。藉著千萬條聖神活水的溪流,天主聖言使城市從「不孕的婦女變成多子的母親」(參閱:詠一一三9)。

那麼,上主對羅馬教會有什麼期許呢?教宗表明,「天主將祂的聖言託付給我們,激勵我們與城市的居民相遇、建立關係,好使『祂的聖旨立即迅速奔傳』(參閱:詠一四七15)。我們蒙召與他人相遇,聆聽他們的生活和求救聲。聆聽本身已是愛的舉動!我們要以默觀的目光辨認出天主在他們生活中的臨在和行動,以具體行為見證福音的新生命。這確實是愛的服務,能改變現況」。

教宗最後鼓勵眾人,別怕難以堪當如此重責大任。「天主揀選我們,並不是因為我們『優秀能幹』,反而恰恰是因為我們的所是,以及我們自覺卑微渺小的感受」。

(梵蒂岡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