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常年期第三十週星期四

一些有助於我們在常年期第三十週做祈禱的反思。

在天主手中
耶穌來是為了拯救我們
為聖地的和平祈禱


在天主手中

耶穌踏上前往耶路撒冷的旅程,一路穿越城鄉,隨處施教。祂正身處黑落德安提帕的轄區。有幾個法利塞人警告祂正在身處於危險之中:因為這個分封侯想殺害祂。我們不知道這幾個法利塞人的意圖是否良善,或只是他們的一個策略,試圖使耶穌離開這些地區。無論如何,耶穌的回應是堅定的:「今天明天以及後天,我必須前行,因為先知不宜死在耶路撒冷之外。」(路13:33)

耶穌稱黑落德為「狐狸」,以突顯他的狡滑與欺詐,可是祂並沒有被他的威脅所嚇倒。主耶穌清楚地表明,祂將會繼續教導真理,並且把人從身與心的邪惡中解救出來,以完成天主聖父託付給了祂的使命。祂所遇到的誤解、困難和危險並沒有使祂退縮。祂也不是根據人性的盤算,衡量著祂的信息是否會獲得成功而行動。驅動著祂的,是祂對天父的信賴,以及完全地配合天主對人類的慈愛的計劃。

在我們的生命中,我們有時候也可能會面對困難的或富挑戰性的情境,使自己按照天主的意願,在真理、正義或是愛德中行事變得更加艱難。這些時刻呼喚我們要更深入、更真誠地與天主的旨意配合;增長對主的信賴,牢記天主的計劃遠超我們所遇到的障礙與危險。我們可以在信德中向前邁進,知道完成我們使命的,不僅是靠著人性的因素,而且主要是把其安放在天主手中。聖施禮華寫道:「若無天主的助佑,你根本寸步難行。有了這一依賴天主幫助的信念,儘管征途之上艱險重重,崎嶇坎坷,你卻會同天主結合得更密切;你的信心會變得更堅強,更持久;你會常有喜樂與平安作伴侶。」[1]

耶穌來是為了拯救我們

「耶路撒冷,耶路撒冷,你屢次殘殺先知,用石頭擊斃那些奉命到你這裡來的人;我多少次願意聚集你的子女,如母雞聚集自己的雛雞,在牠翅翼下,可是你們偏不願意。」(路13:34)耶穌對耶路撒冷的哀歎生動地表達出祂對祂子民的深愛和渴望保護他們。祂提到眾先知。這讓我們想起,在救恩史中,天主一而再地尋找祂的子民,並且孜孜不倦地在以色列人背離祂時送上祂的寬恕。主耶穌以同樣的父愛與母愛的溫柔,要我們接近祂,經常地居住在祂的護佑之下,在我們迷失了方向時讓祂再次找到我們。

在耶穌的話語中,我們感受到祂因耶路撒冷拒絕祂的慈愛和護佑而感到的悲傷。主耶穌並不想把自己強加於我們;祂絕對地尊重人的自由。祂接受自己被人拒絕這個實況,儘管人因遠離天主而嚐到的後果令祂痛心。祂警告他們:「看罷!你們的房屋必給你們撇下。」(路13:35)當人心中沒有天主時,就會產生空虛、黑暗與冷酷,儘管我們有時候可能會通過專注於世俗利益或分心的事物來掩蓋那些真正是重要的事。

耶穌以和平之王的身份,以一個試圖使祂的子民與天父和好的調停者的身份前往聖城耶路撒冷。祂不是來審判人,而是來拯救人。聖施禮華寫道:「祂是來拯救我們,寬赦我們,給我們和平與喜樂的。如果我們真能意識到天主恩待祂兒女的盛情,我們的心必會幡然改變。我們會看到一片嶄新的天地在我們前方展開,縱橫深遠,光華燦爛。」[2]

為聖地的和平祈禱

作為基督徒,我們與耶路撒冷這座聖城有著一個特殊的聯繫。我們感到自己如同在這片我們與天主修和的土地上的、精神上的朝聖者,這片「成為天主聖經啟示的歷史性地點,比任何地方都更能展現天人對話的地方,如同天地交匯的象徵。」[3] 耶路撒冷見證了耶穌許多的奇蹟與教導,是第一個基督徒團體誕生的地方,即使當時外在的環境不總是有利的。「在信仰的目光中,耶路撒冷矗立於天主無限的超越性與受造界的現實之間,象徵著全人類的相遇、團結與和平。因此,聖城向全人類,特別是敬拜那唯一偉大而慈悲的天主 ── 萬民之父的信徒們,發出了一份深刻的和平邀請。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耶路撒冷也一直是持續的競爭、暴力與排他性主張的根源。」[4]

我們默想一下耶穌在走向耶路撒冷時因人的心硬而哀傷,或許能激勵我們分享祂對和平與正義的渴望,以及祂對所有民族的憐憫之心。正如近代幾位教宗鼓勵我們的,今天我們可以特別為聖地的修和而祈禱。教宗曾經寫信給聖地的天主教徒說:「為了你們,也和你們一起,我向上主獻上這份祈禱:『主啊,祢是我們的和平(參閱弗2:14-22)。祢宣告締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參閱瑪5:9),祢釋放人心脫離仇恨、暴力與復仇之心。我們仰望祢的榜樣,追隨祢,因為祢是慈悲、溫良與謙卑的(參閱瑪11:29)。願沒有人能夠從我們的心中奪去與祢一起重新站立起來的希望。願我們永遠不會厭倦捍衛每一個人:男的、女的、兒童的尊嚴,無論他的宗教、種族或國籍是如何,從我們中最脆弱的人開始:婦女、老人、兒童與窮人。』親愛的弟兄姐妹,請允許我再次告訴你們,你們並不是孤單的;我們永遠不會讓你們孤單,而是通過祈禱與實際的愛德行動,給你們彰顯出你們和我們的團結。」[5] 我們可以用以下向聖母瑪利亞為聖地與全世界祈求和平作結:「聖母瑪利亞,是和平之后。教會也這樣向她呼籲。所以,當你的靈魂,或你的家庭,或工作業務上,社會上,或國際上的相處,遇到困擾麻煩時,快向聖母不斷地呼求吧。用這個稱號向她呼求:Regina pacis,ora pro nobis,和平之后,為我等祈。」[6]

[1] 聖施禮華,《犁痕》,770

[2] 聖施禮華,《基督剛經過》,165

[3] 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1984年4月20日Redemptionis Anno宗座書函

[4] 同上

[5] 教宗方濟各,2024年聖週致聖地天主教徒的信

[6] 聖施禮華,《犁痕》,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