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實在告訴你們:在婦女所生者中,沒有興起一位比洗者若翰更大的;但在天國裡最小的,也比他大。」(瑪11:11)我們在今天彌撒的福音中所讀到的耶穌的這句說話,教會一直都忠實地守護著它。教會從起初就以一種特殊的方式敬禮這個先驅。我們可以看見這一點的一個例子,就是教會隆重地慶祝他的誕辰,因為它與基督降生這個奧蹟息息相關。
四本福音書都突顯了聖若翰洗者的個人。他是先知中最後的一位。他總結了舊約,又預示新約,向人宣告天主的羔羊,默西亞耶穌。他的父親匝加利亞,在恢復了自己因缺乏信德而失去的說話能力之後,用一篇被稱為「讚美頌」的禱文讚美天主。這篇禱文在這個禮儀時期尤為意義重大:「上主,以色列的天主應受讚美,因祂眷顧救贖了自己的民族……至於你,小孩,你要稱為至高者的先知,因你要走在上主前面,為祂預備道路,為使祂的百姓認識救恩,以獲得他們罪惡的寬宥。」(路1:68,76-77)匝加利亞藉此揭示了若翰的使命:就是為即將臨近的耶穌降生做好準備,號召眾人要悔改和心靈上的皈依。
為了找到基督,我們首先必須得到潔淨。「祈求聖父、聖子和聖神,以及你的『母親』,使你認識自己,並為過去的一切壞事而哭泣,因為這些事仍留下污漬殘渣……同時,雖然你不想忘記這一切而對祂說:耶穌,賜給我一個大愛,好能在我可憐的肉體、可憐的心靈、可憐的靈魂、可憐的身子內,成為淨化的火焰,將它們從世俗的污穢中潔淨、耗竭。當我空虛了自己的時候,將祢充盈我心,願我絕不眷戀世上任何事物,願大愛永遠支持我。」[1]
「因為是我,上主,你的天主,提攜著你的右手,向你說過:『不要害怕,有我協助你。』」(依41:13)依撒意亞先知在今天彌撒的第一篇讀經中所說的話提醒我們,要更好地預備自己去迎接耶穌,最重要的是信賴天主聖寵的助佑。如果我們順服於天主的感召,祂就會改變我們。這樣,我們心中便會孕育出新的生命。或許我們的心此前一直都是貧瘠的,如今將可獲得新生。我們將能品味上主以下的、慈愛的應許,並且使它在我們的靈魂中成為現實:「我要在禿山上開闢河流,在空谷中噴出泉源;我要使沙漠變為池沼,使乾地化為噴泉。」(依41:18)
天主會賜給我們祂的恩寵,如同這些注定要使田野長出生命的河流。在我們自己的意志和天主的聖意的奇妙互動中,我們的角色就是渴慕和接納祂的恩寵,除去那些可能會使果實枯萎的障礙:「耶穌,願我可憐的心靈成為一座密閉的花園;願我可憐的心成為一個樂園,讓祢居住;願我的護守天使用一把火劍看守它,並用它來淨化每份進入我內心的感情。耶穌,用祢十字架的神聖印記密封我的心。」[2]
我們渴望全心全意地愛主耶穌。因此,我們祈求祂幫助我們看清,是什麼東西使我們無法與祂擁有同樣的情感,例如缺乏對他人的愛德和憐憫、自私、冷漠……讓我們祈求祂賜予我們恩寵,潔淨我們的心靈。「這個恩惠是賜予那些祈求它的人,賜予那些渴望它的人,賜予那些努力爭取它的人。」[3] 教會在將臨期向我們發出潔淨心靈的呼籲,並不僅是為了根除污穢。它關乎一些截然不同、更加具吸引力的事:我們渴望潔淨自己的心靈 ── 謙卑地為此祈求主耶穌的幫助 ── 好能使自己的心與基督的心更加完全地吻合。
「我們基督徒卻愛上了主愛:主不要我們乾枯僵化,像無生氣的東西。祂要我們充滿祂的愛!」[4] 為了讓我們的心充滿天主的愛,我們必須向天主懇求這份恩賜,就像我們在今天彌撒的集禱經中懇求的那樣:「天主,求祢激發、振作我們的精神,使我們甘願做祢唯一聖子的前驅,為祂開路;使我們藉祂的來臨,以純潔的心靈侍奉祢。」在我們來說,我們必須努力「在工作、生活和死亡時,要像熱戀中的人一樣,」[5] 將聖施禮華的祈禱變成我們自己的祈禱:「主啊!讓我這般地屬於祢:除非穿過祢受傷的聖心,即使最神聖的情感也不會進入我的內心。」[6]
將臨期的禮儀一再強調以下這個迫切的宣告:主即將來臨,我們必須為祂預備一條更加寬闊的道路,一個更加潔淨的居所,一顆更加樂於奉獻的心。對一個在熱愛中的人來說,僅僅等待著祂是不足夠的。我們的愛心引領我們走出去以尋找祂。因此,我們現在就做一個定志,要在祈禱中出去迎接祂,用一些好像聖母瑪利亞和聖若瑟用的、表達愛意的小標記。我們要在整天的各種虔敬行動中找到耶穌,告訴祂我們愛祂,告訴祂我們的不忠傷害了我們自己,我們又迫不及待地想迎接祂。
天主會獎勵我們親近祂的努力。正如我們在今日的聖詠中所誦唱的:「上主慈悲為懷,寬宏大方,祂常緩於發怒,仁愛無量。」(詠145:8)祂會賜給我們一顆更加自由、更加深入地去愛的心,好能把平安和喜樂散播給身在我們周圍的人。為了獲得這份恩賜,我們遵循聖施禮華的建議,轉向聖母瑪利亞,仁愛之母:「現在,你應默默無言地,從你內心伴隨的孤單向聖母說:『我的母親啊!我這顆可憐的心有時會叛逆;但是,如果妳幫助我……』她的確會幫助你潔淨它,並跟隨天主召叫你該走的路。童貞聖母瑪利亞總是幫你較容易地承行天主的旨意。」[7]
[1] 聖施禮華,《鍊爐》,41
[2] 聖施禮華,《鍊爐》,412
[3] 聖葉理諾,《瑪竇福音註釋》,3、19、11
[4] 聖施禮華,《天主之友》,183
[5] 聖施禮華,《鍊爐》,988
[6] 同上,98
[7] 同上,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