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進入匝凱的心中
從他的「神聖的無恥」中學習
皈依透過慷慨表現出來
福音幾乎是很漫不經心地敘述耶穌與匝凱的相遇。匝凱是耶里哥的稅吏長,一座靠近約旦河的重要城市。他也非常富有。他為羅馬當局徵收稅款,因而使他成為一個公認的罪人。稅吏常常利用自己的職位進行敲詐,藉此致富,因此招致鄰人的蔑視。
這一天,耶穌進入了耶里哥,並且穿越城中的街道。有一大群人伴隨著祂(參閱路19:1-10)。鑑於他屬上流社會的身分,匝凱希望見到耶穌的渴望使他做出了一個獨特而且有點荒謬的舉動。他個子矮小,「於是他往前奔跑,攀上了一棵野桑樹,要看看耶穌,因為耶穌就要從那裡經過。」(路19:4)匝凱的行動或許只是出於好奇,然而他這個衝勁已經是天主的慈悲的一個成果,吸引了他和開始轉化他的心靈。匝凱迎接耶穌進入自己的家,可是主耶穌早就已經歡迎了匝凱。「有時候,天主與一個人的相遇似乎只是偶然的。然而天主所做的一切都不是偶然的。」[1]
當耶穌來到那個地方時,祂抬頭一看,說:「匝凱,你快下來!因為我今天必須住在你家中。」(路19:5)基督那強而有力的凝視穿透了這個稅吏的心靈。匝凱又聽到了耶穌那溫暖而充滿愛意的聲音,直呼他的名字。難怪「他便趕快下來,喜悅地款留耶穌。」(路19:6)匝凱慷慨地敞開了家門與心門,迎接救主耶穌的到來。
匝凱可能在爬上那棵樹之前內心感到一些抗拒。當然他想見見耶穌,可是他會冒上引發更多鄰里的敵意的風險。他從一開始就不得不克服那個別人看來是荒謬的行為而感到的羞恥,又要無視他人的想法。他冒了一個險,並且克服了這些障礙,「因為耶穌的吸引力更加強烈。」[2]
聖施禮華稱匝凱的這個勇氣為「神聖的無恥」,並且這樣反思著它:「孩子們嘲笑他,有些成年人更是大笑不止。但那又如何呢?為了侍奉基督,別人的意見和人性的尊嚴又有什麼重要性呢?當有一種虛假的羞恥感威脅要克制我們時,就讓我們總是這樣想:耶穌和我,耶穌和我……我的耶穌,賜給我一份神聖的無恥罷……我的天主,賜給我鋼鐵般的堅毅,好使我能夠做我應該做的事。」[3]
聖女大德蘭感嘆道:「天主是一個多麼好的賞報者啊!為了愛祂而盡己所能罷,無論你做的是多麼少量,祂都會獎賞你,因為祂只會看那感召了你去做的愛。」[4] 雖然匝凱最初的衝動可能是出於好奇多於愛心,但是他「盡己所能去見耶穌,而他得到了他的賞報。我們也是一樣,如果我們想體驗基督那燃燒般的凝視,就需要委身給祂……我們的賞報就在於耶穌的凝視,在於祂的召叫中。」[5]
稅吏長匝凱迎接了耶穌進入自己的家,並且讓天主進入自己的生命。在僅僅幾分鐘內,耶穌的臨在便開始轉化他的心靈。就在家門口時,他就已經宣佈:「主,祢看,我把我財物的一半施捨給窮人;我如果欺騙過誰,我就以四倍賠償。」(路19:8)耶穌溫柔地驅散了他內心的黑暗。的確,「在祂的亮光中,生命的視野會變得更加寬廣:我們開始意識到他人以及他們的需要……向自己的弟兄姐妹,向自己的近人敞開自己,就是誠心皈依的主要果實之一。人不再是『只為自己』,而是向他人敞開,感受到有需要『為他人』、為弟兄姐妹。」[6]
聖女加大利納寫道:「由於我們的心很細小,我們必須像匝凱一樣做:他身材矮小,便爬上一棵樹來看天主……如果我們身材矮小,如果我們的心狹小,又缺乏愛德,我們也必須同樣做,我們也必須爬上十字聖木這棵樹,在那裡,我們會看到並且觸摸到天主。」[7]
今天,就像祂在耶里哥所做的一樣,基督也凝視著我們,呼喚著我們的名字,並且告訴我們:「我今天必須住在你家中。」(路19:5)祂的「今天」就是一個要人慷慨的邀請。耶穌的「今天」有力地在我們的心中迴響著,呼喚我們要真誠地委身給他人。「祂能改變我們,祂能將我們鐵石的心轉化為血肉之心,祂能釋放我們脫離自私,使我們的生命成為一份愛的禮物。」[8] 自耶穌降生便開始默觀耶穌並且與祂居住在一起的聖母瑪利亞,會教導我們如何邀請祂進入我們的家,並且讓祂把我們轉化為慷慨地為他人服務的人。
[1] 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2002年3月17日致司鐸的書信
[2] 教宗方濟各,2016年7月31日的講道
[3] 聖施禮華,1937年4月12日一個默想的筆記
[4] 聖女大德蘭,Conceptions of the Love of God,I,6
[5] 聖施禮華,1937年4月12日一個默想的筆記
[6] 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1999年6月8日的講道
[7] 聖女加大利納,《書信119》
[8] 教宗方濟各,2013年11月3日三鐘經前的講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