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人的領袖們經常問耶穌問題,以考驗祂的誠信和正直。有一次,耶穌回答了一個關於復活的複雜問題後,法利塞人直截地問了祂一個開放性問題:「師傅,法律中那條誡命是最大的?」基督毫不猶豫地回答:「『你應全心,全靈,全意,愛上主你的天主。』這是最大也是第一條誡命。第二條與此相似:『你應當愛近人,如你自己。』全部法律和先知,都繫於這兩條誡命。」(瑪22:36-40)
耶穌的回答會讓聽眾想起申命記中那著名的經文
「你當全心、全靈、全力,愛上主你的天主。我今天吩咐你的這些話,你應牢記在心,並將這些話灌輸給你的子女。不論你住在家裏,或在路上行走,或臥或立,常應講論這些話。」(申6:5-7)但主又加了第二誡:我們要愛人如己。這並不是全新的要求,因為《肋未記》勸誡我們:「不可復仇,對你本國人,不可心懷怨恨;但應愛人如己:我是上主。」(肋19:18)也許這個勸誡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在於它所要求的愛的尺度:我們要愛別人如同愛自己一樣。
愛人如己,就是邀請我們去愛他人身上最神聖、最親密的部分,去愛賦予我們最深層價值的部分:即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天主愛著我們的事實。聖若望和其他宗徒一樣,也感受到了這一點:「既然天主這樣愛了我們,我們也應該彼此相愛……如果我們彼此相愛,天主就存留在我們內,他的愛在我們內纔是圓滿的。」(若一4:11-12)我們與他人分享最令我們自豪的事:我們是天主所鍾愛的兒女。這才是我們愛兄弟姊妹的理由和尺度。
幾個世紀以來,以色列人民一直在思考誰是他們應該愛的近人。這個問題在耶穌時代仍在爭論中。聖路加告訴我們,基督的一位聽眾曾問這位近人是誰,而主耶穌則用善心撒瑪黎亞人的比喻回答了我們(參考路10:25-37)。對受洗者來說,我們發現教會所有的子女都是我們身邊的近人。既然我們蒙召去愛他人,如同我們深愛自己一樣,那麼我們豈不更應該愛那些與我們擁有共同信仰的人嗎?《厄則克耳先知書》中那神祕的景象,正是教會的形象。「想像一下,整個山谷都堆滿了骨頭。天主請他呼求聖神降臨在骨頭上。這時,骨頭動了起來,開始互相連結、結合在一起。首先是神經,然後是肉,就這樣,它們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充滿生命的身體(參考厄37:1-14)。看,這就是教會!她是一件傑作,是聖神的傑作,聖神將復活者的新生命注入我們每個人體內,並讓我們肩並肩地互相服務和支持,從而使我們所有人成為一個整體,在共融和愛德中所建立的整體。」[1]
我們理所當然地將教會所關心的,無論其喜樂或苦難,視為我們自己的。我們希望能夠超越任何細微的差異和誤解。這不僅關乎一個充滿善意關懷和意圖的偉大人類組織的興衰,也關乎基督奧體的命運。「以你的祈禱來幫助我。我希望在聖教會內,我們眾人都感受到自己是同一身體的肢體,正如宗徒要求我們一樣。我希望我們能生動、深刻地意識到,又關注到我們唯一、至聖、至公,從宗徒傳下來的羅馬慈母教會的喜樂、煩惱、進步。我希望我們合而為一,每個人與別人憂患同當,皆與基督認同共融。」[2]
因為我們愛每一個人,所以我們願意許多男人和女人接近教會,以便他們能夠得到上帝的幫助,並找到給予真正幸福的生命源泉:「我每天祈求我們的上主擴展我的心靈,願祂賦予那放在我靈魂中的愛超性的本質;這份愛是為眾人的,不分種族、國籍、文化狀況或財富。我真摯地尊重眾人,不論是否公教徒,那些相信的人,以及那些不相信的人。我為那些沒有信仰的人感到難過。但是,基督只建立了一個教會:祂只有一位淨配。」[3]
「他們在曠野和沙漠中漂流,找不到往安居之城的道路。他們口渴而又腹饑,生命已經奄奄一息;他們於急難中一哀求上主,上主即拯救他們脫離困苦,引領他們走入正道,走入可安居的城廓。」(詠107:4-7)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類似的境遇,或多或少感覺自己正在走向滅亡,靈魂飽受飢渴的煎熬,生命似乎瀕臨被遺忘。我們與聖詠作者一同向上主呼喊,願我們也永不忘記祂對我們的愛。因為儘管天主對我們的愛是完美的,但我們對這份愛的感知有時卻不完美且有限。
「天主邁向我們的第一步,是一份無條件的愛,這愛是預先決定的。天主是第一個去愛的。天主並非因為我們內在有什麼能產生愛而去愛。天主愛我們,是因為祂本身就是愛,而愛的本質就是會蔓延開來,並把自己送出去。天主甚至不會以我們的皈依為條件來施予祂的恩惠。如果真有的話,這都是天主之愛的結果。」[4] 我們需要時時刻刻記得天主在我們自身生活以及我們每一天中的介入。感恩祭中的集禱經寫道:「天主啊,一切恩賜之父,我們的一切都源於您:求您教導我們辨識您無比仁慈的恩賜,並全心全力去愛您。」[5] 感恩使我們能夠發現,即使在沙漠中飢渴難耐之時,天主仍在持續看顧著我們。培養感恩之心,能幫助我們在感到希望即將消失時,重拾希望。我們可以祈求聖母幫助我們迎接她兒子無條件的愛,祂在我們今生的旅程中不斷地支持和守護著我們。
[1] 教宗方濟各,公開接見,2014年10月22日。
[2] 聖施禮華,《煉爐》,630。
[3] 聖施禮華,「忠於教會」,4,《在愛的教會內》。
[4] 教宗方濟各,公開接見,2017年6月14日。
[5] 羅馬彌撒經書,感恩祭集禱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