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所派遣的七十二個門徒滿懷熱情地完成使命歸來了。聖史路加告訴我們,「那七十二人歡喜地歸來,說:『主!因著祢的名號,連惡魔都屈服於我們。』」(路10:17)門徒對他們所經歷的感到驚訝,並且對耶穌深表感激。他們被揀選去執行一項宣揚新的天國的大膽任務,這個天國不僅是透過言語,而且也透過那些始終都是以基督為目標和改變人生的行動來彰顯出。
喜樂是路加福音中一個反覆出現的主題,從頭到尾都出現:由天使在聖殿裡向匝加利亞宣告洗者若翰的誕生時所應許的喜樂開始(路1:14);喜樂也出現在身在白冷馬槽附近的牧羊人聽到天使的大喜訊時(路2:10),和洗者若翰在依撒伯爾的胎中高興得甚至踴躍跳動起來時(路1:44)。我們也讀到當一個罪人悔改時,天上會有極大的喜樂(路15:7, 10),以及門徒在看見已經復活了的耶穌時,心中亦充滿了歡樂(路24:41, 52)。聖史路加似乎在提醒我們,與天主的真正相遇總是會伴隨著內心的喜樂。
然而我們經常傾向於憂傷或沮喪的情懷。當這種情況出現時,我們可以懷著更新了的信心,靜靜地祈禱,以及與教會一起去走近喜樂的泉源。這種喜樂不是建基於境況、健康、成功或物質財富;相反,真正幸福的生活的基礎是在我們的心中,是天主在我們心靈中的臨在。正如聖施禮華提醒我們的,真正的喜樂「並非我們所謂屬於生理上的喜樂,有如一隻健康的動物一般。應是一份超性的喜樂,它來自捨棄一切,並將自己完全地託付在我們天父慈愛的懷抱中。」[1] 喜樂和困難是可以並全不悖的;喜樂是每一個人每分每秒都垂手可及的。
福音告訴我們,對耶穌來說,信祂的人有著真的快樂是非常重要的:「我對你們講論了這些事,為使我的喜樂存在你們內,使你們的喜樂圓滿無缺。」(若15:11)當祂看到門徒們因驅逐惡魔而感到喜悅和驚訝時,祂向他們保證,祂來是為了戰勝撒旦的國度,而撒旦如同閃電一般自天跌下就是祂的勝利的象徵。耶穌提醒我們,真正的喜樂來自於知道那些使我們與天主隔絕的勢力已經被打敗了。它源自於默西亞已經一次而永遠地寬恕了我們的罪過這一喜訊。「天主的慈悲帶給人喜樂,一種特別的喜樂,一種知道自己已經白白無償地獲得了寬恕的喜樂。」[2]
「因此,信徒不會懼怕任何事情,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是在天主的手中,他們知道擁有最終話語權的不是邪惡和野蠻,而是世界的和仁愛的唯一之主基督,降生成人的聖言,祂愛我們,甚至為我們而犧牲了自己,為救贖我們而死在十字聖架上。」[3] 我們體驗到天主的寬恕,又重覆地找回自己是被鍾愛的子女的身份,會使我們成為福音的使者,渴望將它傳播到遠方,如同七十二門徒一樣。和他們一樣,天主呼召我們要喜樂地生活,因為祂「依靠我們的生命來消除那些出於種種原因而懷疑耶穌是否能戰勝死亡和邪惡的人的恐懼。」[4]
在宣告自己擊敗了惡魔的勢力後,耶穌「因聖神而歡欣」(路10:21),並且開始因天主透過門徒行了奇蹟而讚美祂。使我們戰勝邪惡,使我們成為天主子女,和引導我們認識天主父的愛的是聖神。「聖保祿強調『聖神的效果是……喜樂』(加5:22)。顯然,保祿宗徒所說的是真正的喜樂,那種充滿人心的喜樂,而不是膚淺或轉瞬即逝的、就如世界常常提供的那種喜樂一樣。即使是一個單憑心理學或單靠人生經歷的觀察者也能看出,腐朽的歡樂和欲望,會導致那虛假的、令人失望的歡愉所遺留下來的空虛。」[5]
天主創造了美好的、充滿喜樂的世界。這喜樂成為引領我們走向祂的標誌,尤其是在我們與他人的關係中的標誌。身為天主子女,學習擁抱這些真正的喜樂,會幫助我們認識和抵抗那些試圖欺騙我們的虛假喜樂。聖施禮華寫道:「對基督信徒來說,喜樂是一座寶庫。惟有得罪天主時,我們才會失掉它,因為罪是自私的結果,而自私則是悲傷的根源。但儘管如此,在人靈的殘灰堆裡,還有著一些喜樂的餘燼。因為我們深知天主與祂的母親絕不會忘記我們。」[6] 我們的母親,聖母瑪利亞,吾樂之源,會提醒我們,今生的真正幸福只能在天主那裡找到,而當我們與祂在一起時,也可以在我們周圍的一切事物中找到。
[1]聖施禮華,《道路》,659
[2]教宗方濟各,2022年4月24日的講道
[3]教宗本篤十六世,2008年6月22日三鐘經前的講話
[4]范康仁蒙席,2019年4月18日的講道
[5]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1991年6月19日公開接見時的講話
[6]聖施禮華,《基督剛經過》,1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