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常年期第二十九週星期六

一些有助於我們在常年期第二十九週做祈禱的反思。

靈魂就像美酒
對我們的弱點保持耐心
耐心地擁抱苦難


靈魂就像美酒

有一次,耶穌講述一個關於葡萄園的主人的比喻。他多次「來在樹上找果子」(路13:6),但沒有找到。過了三年,他斷定不再值得耕耘這棵樹了,就叫園丁砍掉它。為什麼要讓一株產不出果實的植物佔據著地方呢?可是園丁回答他說:「主人,再容它這一年罷!待我在它周圍掘土,加上糞;將來若結果子便算了;不然的話,你就把它砍了。」(路13:8-9)有時候,就像這個葡萄園一樣,有些人似乎不會結出果實。我們試著幫助他們成長,鼓勵他們克服缺點,放棄壞習慣,培養美德,養成好習慣……可是儘管我們努力,他們卻反應遲頓。我們的第一個反應可能就像這個比喻中的園主一樣:我們會認為繼續努力是徒勞無功的。

這時我們就可以想起,忍耐是聖保祿所說的愛德的首要特徵之一(參閱迦5:22)。當我們看不到自己曾經希望會出現的成果時,我們就有機會顯示出我們的愛的真實性。我們的耐性反照出天主對我們的愛,以及其他人──特別是我們的父母和老師──過去對我們的愛。明認天主和他人耐心地看顧我們,會鼓勵我們「更明白他人,而靈魂像醇酒,年份愈久,味道也就愈醇。」[1]成長是不會在一夜之間發生的。它需要經年累月的時間,需要園丁耐心的愛。「聖寵,在通常情況下,像自然本性一樣,是逐步發揮作用的。我們不能走在聖寵前頭。然而,在全靠我們的事情上,我們必須準備道路,必須在天主賜給我們聖寵時,主動與聖寵合作。……聖寵通常需要時間,而且並不喜歡猛烈行事。要激發你修德的急迫感,但是,又不要喪失耐心。」[2]

對我們的弱點保持耐心

忍耐這個美德也適用於我們怎樣看待自己。有時候,我們可能會因為自己的努力似乎沒有成果而變得不耐煩。我們努力在某個美德上成長,或根除某個惡習,可是自己卻似乎覺得是徒勞無功。回想一下天主就像這個比喻中的園丁一樣看顧我們會對自己有所幫助。「面對我們的不忠信,天主表現出自己『緩於發怒』(參閱出34:6;參閱戶14:18):祂沒有發洩對人類的邪惡和罪惡的厭惡,反而是表現出自己的寬大,時刻準備以無限的耐心重新開始。」[3]

當我們謙虛地承認自己的弱點並真誠地努力去克服它時,就會像使植物生長的肥料一樣。它可能會令人厭惡,我們又可能會覺得自己的生命只能結出稀少的成果。可是如果我們繼續耐心地耕耘,相信天主的恩寵正在支援著我們的努力,那麼新芽最終都會抽出的。這並不是說我們所有的弱點都會消失殆盡,但與葡萄園裡的肥料共在一起的,就是結實纍纍的果樹。

聖施禮華說:「要贏這屬靈的戰爭,最佳策略是等待時機,以忍耐、堅持作補救,要發更多的望德,每個人的靈修生活時有起伏,沒有例外,願主使你覺察不到;但全能、仁慈的主會賜給我們克服的方法,只要我們利用這些方法,必要時,每一刻都需要有重新開始的決心。」[4]

耐心地擁抱苦難

現代生活的節奏並不有利於培養忍耐這個美德。曾經需要大量時間的事情──例如溝通、旅程和工作──現在幾乎可以瞬間完成。我們可能會試圖將相同的邏輯應用於那些令我們沮喪的事情上:我們尋找快速的解決方案來結束這些痛苦。「我們需要[忍耐]作為生活的『必需維生素』,但不耐煩、以冤報冤卻是我們的本能。保持冷靜、控制自己的本能、克制自己,和化解家庭、工作或基督徒社群中的爭吵和衝突等,都是很困難的。」[5] 不耐煩有時會導致我們做自己不是真正想做的事情,例如慢待某人或屈服於一個惡習,以為這就是解決問題的最快速的方法。然而當我們之後回顧一下時,便會意識到是當時的情況唆使我們這樣做。

忍耐是一個成熟、自由的人格的特質:它讓我們克服挫折,並且滿懷希望地展望未來。但最重要的是,它是聖神的一個效果(參閱迦5:22),只要我們祈求獲得它,聖神就會賜它給我們。忍耐也是耶穌在被釘前遭受各種苦難的回應。「祂以溫順和柔和的態度接受被捕、毆打和不公正的定罪。祂沒有在比拉多面前抱怨。祂忍受了士兵的侮辱、吐唾沫和鞭打。祂背負著十字架的重擔。祂寬恕那些釘祂在十字聖木上的人,祂身懸十字架上時也沒有回應挑釁,反而給人送上憐憫。」[6] 耶穌以一種「更偉大的愛的成果」[7] 的耐心去擁抱苦難。聖母瑪利亞也沒有逃離她聖子的十字架。我們可以請求她幫助我們耐心地忍受日常的奮鬥,認識到這個美德「勝於勇士」(箴16:32)。

[1]聖施禮華,《天主之友》,78

[2]聖施禮華,《犂痕》,668

[3]教宗方濟各,2024年3月27日公開接見時的講話

[4]聖施禮華,《天主之友》,219

[5]教宗方濟各,2024年3月27日公開接見時的講話

[6]同上

[7]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