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常年期第十七週星期五

一些有助於我們在常年期第十七週做祈禱的反思。

日常生活中一個意想不到的維度
聖人的平常情況
平凡生活中的信德


日常生活中一個意想不到的維度

聖史路加告訴我們,耶穌開始祂的公開生活時大約是三十歲(參閱路3:23)。在此之前,主耶穌一直與祂的家人生活在一起,先是在白冷,然後在埃及短暫地逗留了一段時日後,返到一個叫納匝肋的村莊居住。有一天,耶穌離開自己的家,去到猶大的沙漠地區接受若翰的洗禮。後來,祂定居於葛法翁,每次結束祂的福傳之旅後,祂返回這裡與門徒們一起休息。

有一次,主耶穌回到納匝肋,作為祂穿越加里肋亞各市鎮和村莊的旅途中的中途站。祂回到祂居住了多年的家,但祂以人人都在談論的老師的身份回來。祂的教誨和奇蹟早已聲名遠播,使祂的同鄉都驚訝不已,紛紛說:「這人從那裡得了這樣的智慧和奇能?這人不是那木匠的兒子?祂旳母親不是叫瑪利亞,祂的弟兄不是叫雅各伯、若瑟、西滿和猶達嗎?祂的姊妹不是都在我們這裡嗎?那麼祂的這一切是從那裡來的呢?」(瑪13:54-56)

工作、家庭、友誼、社群的關係……耶穌的同鄕給我們展示出祂在過去三十年的生活的這些背境。他們都非常驚訝。然而這些在人的眼中是如此平常的活動,卻有著一層救贖的意義。在工作坊中度過的時光,在與朋友的交談中,在家庭的團聚中……這一切都有助於人類的救贖和恢復我們與天主的共融。[1] 基督藉此向我們表明,我們的日常生活也可以有一個比乍看之下更加深邃的維度。「耶穌曾像我們一樣地過活長大,證明人的存在和一切日常活動,都具有其超然的意義。耶穌在人世間三十年的光陰(也就是祂生命大部分的時間),都過着隱遁的生活。無論我們思量過多少次,但是,當我們再度想起這一事實時,仍不禁嘖嘖稱奇。我們是普通的基督徒,如同世上千萬人一樣地過着平凡的生活,然而耶穌的隱居生活,對我們來說,卻是充滿光芒的,它照亮了我們的生活,使平凡的日子充滿了不平凡的內涵。」[2]

聖人的平常情況

耶穌的同鄉無法認出那隱藏在祂的平凡生活中的聖德。祂的生活就像他們自己多年來的生活一樣,是他們多年來親眼見證到的。他們就「對祂起了反感。」(瑪13:57)主耶穌用一句流行的說法來幫助他們明白,他們的反應在某種意義上是「自然的」:「先知除了在自己的本鄉本家外,沒有不受尊敬的。」(瑪13:57)

像耶穌的同鄉一樣,這種「平常的聖德」的可能性有時也會讓我們感到驚訝。我們可能會以為,為了成聖,就需要做一些偉大的事,或過一個完美無瑕的生活。事實上,感謝天主,我們可以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留意到許多人,他們透過充滿愛心地從事的工作,給我們展示 出基督徒生活的「平常性」。教宗方濟各寫道:「我樂見耐心的天主子民的聖德。他們包括:懷著深摯的愛養育子女的父母,為支持家庭生計而努力工作的男男女女,還有總是保持微笑的病人和年長修道者。從他們日復一日地堅毅前進,我看到戰鬥的教會所展示的聖德。這往往就是『鄰家』的聖德。……我們應從上主向我們展示的聖德楷模中獲得鼓舞。他們是上主最謙卑的子民。」[3]

許多時,我們第一次看到這些「聖德楷模」是在自己父母的身上。在我們心中播種了信德的種子,並且毫不吝惜地將我們撫養成人的正是他們。聖施禮華自己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在青春期時,他不理解父母的一些行為,自己在心內產生反抗的意念。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他越來越意識到他們那隱藏不露的聖德。「我現在明白這一點,而且每天都更加清楚地明白,我對天主、對父母和姊姊卡門更加感激……我找到了幾個近在我心的好榜樣,他們純粹以一種高尚的喜悅去接受各種不幸,沒有不必要地誇大十字聖架的重擔,也沒有忽略自己的職務。我的父母,我寂寂無聞的英雄父母,是我最大的驕傲。」[4]

平凡生活中的信德

聖史瑪竇在結束這段敘述時告訴我們,耶穌「因為他們不信,沒有多行奇能。」(瑪13:58)聖史馬爾谷在一段同樣的記述中補充說,主耶穌因祂的同鄉的不信而感到詫異(參閱谷6:6)。在整部福音中,我們看到基督多次因遇到無信的情況而感到驚訝。祂一而再地向群眾或向門徒發出一個充滿驚訝的抱怨:「小信德的人哪!」(瑪14:31;瑪16:8;瑪17:20;路12:28);「除非你們看到神蹟和奇事,你們總是不信。」(若4:48)

耶穌教訓我們,信德是一個需要人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出來的德行。從人的角度來看,我們可能會以為需要一些非凡的、令人驚奇的事件來激發我們的信德。可是主耶穌卻有不同的看法。祂熱愛平凡的事物,因為祂不斷地在其中看到天父的奇妙作為,和看到一個與祂一同工作的邀請:「你們仰觀天空的飛鳥……你們的天父還是養活牠們;你們不比牠們更貴重嗎?」(瑪6:26);「你們觀察一下田間的百合花……連撒羅滿在他極盛的榮華時代所披戴的,也不如這些花中的一朵。」(瑪6:28-29);「我父到現在一直工作,我也應該工作。」(若5:17)

我們蒙召去與耶穌緊密地結合,讓祂的天主性的生命紮根於我們平凡的生活中,不斷地實踐信德、望德和愛德。「因此,所有的基督信徒在自已的生活方式、職位與環境內,並通過這一切,以信德精神從天父手中承受,並和天主聖意合作,把天主眷愛世界的愛情,在世俗服務中顯示給眾人,則可每日增進聖德。」[5] 我們的天父珍惜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刻,就像聖母瑪利亞珍惜她聖子的那些隱居的日子。當「耶穌在智慧和身量上,並在天主和人前的恩愛上,漸漸地增長」(路2:52)時,祂的母親非常清楚這種日復一日的聖德,並且將其默存在心中(參閱路2:51)。聖母瑪利亞會幫助我們在平常的事情中找出聖德,並且幫助我們在自己每一天的生活中重新活出耶穌隱居時的生活。

[1]參閱《天主教教理》,517-518

[2]聖施禮華,《基督剛經過》,14

[3]教宗方濟各,《你們要歡喜踴躍》宗座勸諭,7-8

[4]聖施禮華,引自Andrés Vázquez de Prada,The Founder of Opus Dei,vol. 1,pp. 60-61

[5]梵二《教會憲章》,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