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都能夠認出一件做得出色的工作,尤其是行內人。一個廚師、建築師或作家可以更加深入地鑑賞一道菜、一棟建築或一本小說的優美之處。耶穌用這種經驗來解釋天國。一個珍珠商人憑藉其專業經驗,幾乎立即就知道一顆珍珠的真偽。如果他找到一顆非常有價值的珍珠,我們可以想像,他會多麼渴望不惜一切代價去得到它。儘管在其他人眼中,它可能跟別的珍珠沒什麼兩樣,但這個商人卻能辨別出它的獨特之處。
「天主揀選並召叫每一個人。」[1] 天主除了召喚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和賦予我們聖洗的聖召之外,祂還賦予所有人一個獨特的召喚,一顆每個人都可以找到的「珍珠」。人心就如這個商人的心一樣,總是在尋找那件能夠完完全全地滿足自己的東西。而人只有忠實地回應天主的聖召時才能使這個渴望得以實現。其他的「珠寶」──成功、舒適、快樂、金錢──只能帶來一些相對的、膚淺的幸福,是關乎安樂,多於關乎基督帶來的充實生活的幸福。
聖奧思定感嘆道:「祢為自己創造了我們,我們的心若不安息在祢裡面,就永遠不會安息!」[2] 當這個商人找到這顆寶貴的珍珠時,我們不難想像,除非他把所有財產賣掉來得到這顆珍珠,否則他不會得到平安。賣掉自己所有財產來購買它似乎有點愚蠢,然而他知道,他不會失望。他不願意滿足於一些小飾品:他已經找到了賦予自己生命意義的一顆珍珠。
每一個聖召都會喚醒人一個簡單但重要的發現:堅信自己的生命的真諦,不僅是為自己而活,也是為別人而活。我們意識到在自己的生命中得到了如此多的愛,而我們也蒙召去做的正是要付出愛。我們也意識到,自己從天主手中獲得了許多恩惠,好使自己能將它分享給他人。而對許多人來說,婚姻就是付出這種愛的方式。婚姻絕對不同於自我滿足或跟隨一個社會習俗:它是天主的一份恩賜。「建立在最終和排他性的愛的基礎上的婚姻,成為天主與祂的子民的肖像;另外一方面,天主愛的方式也成為人類愛的尺度。」[3]
天主召叫夫妻兩人互相幫助、彼此關心、為彼此而活:這就是他們實現自己個人的成全的秘訣。真正的生活,歸根結底,就是付出生命。耶穌的生活方式就是這樣的:「我來,卻是為叫他們獲得生命,且獲得更豐富的生命。」(若10:10)聖若瑟和聖母瑪利亞就是這樣生活的。他們有著世上最單純、最精緻、最快樂的愛情,互相關心,最重要的是關心道成肉身的耶穌。
沒有人不知道,婚姻這條道路會引來許多困難:就是誤解、缺乏溝通、物質的匱乏、教養孩子的問題……「如果認為當愛情與喜樂面臨這種危機時,便是到了壽終正寢的關頭,那麼我們對婚姻和人的愛情就缺乏正確的認識。」[4] 當一男一女結婚的那天,他們對是否彼此相愛的這個問題都回答「是」。然而,真正的答案只能伴隨著實質的生活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答案必須能夠充分地活出來,使他們相互說的「是」成為「永恆」。而那終其一生,一次又一次的「是」,會變得越來越深切和真實。
聖若瑟在聖母瑪利亞和在耶穌身上找到了那顆寶貴的珍珠。自從天主要他照顧他們兩人的那一刻開始,他就為了這個使命而獻出自己全部的心血和力量。他運用自己的智慧,發揮自己的主動性。然而他也放棄了自己,全心信靠天主的聖意,因為天主的計劃並不常是與他自己那人性化的計劃互相吻合的。正如聖若瑟的一生一樣,我們有時也會遇上一些「我們不明白的事情。我們第一個反應通常是失望或反抗,若瑟卻將他自己的看法擱置一旁,好讓奧妙之事彰顯在他眼前,遂欣然接受,負起責任,並讓它們成為他自己歷史的一部分。……若瑟向我們呈現的靈修之路,並非追求解釋,而是接納。只有從這種接納和修和開始,我們才可以領略一個更偉大的歷史,一層更深入的意義。」[5]
為了接納那些意料之外的事情,為了全心全意地接受它,聖若瑟必須經常地更新自己的忠信:在改變了的情況下重新信賴天主,再一次地放棄自己爭取得來的人性的安全感。因此,他不斷地對天主當初賦乎給了他的聖召重新說「是」,並且在面對天主在這時這刻對他的要求時確認這個「是」。他的忠信不是簡單地重複又重複做一些相同的事;相反,是富有創造力,樂於接受每時每刻遇到的新挑戰。聖若瑟可以幫助我們信賴天主賜給我們的無價珍珠,讓這顆珍珠引導我們像他一樣,將基督和聖母瑪利亞置於我們心靈的中央。
[1]范康仁蒙席,2020年10月28日的牧函,2
[2]聖奧思定,《懺悔錄》,1,1
[3]教宗本篤十六世,《天主是愛》通諭,11
[4]聖施禮華,《基督剛經過》,24
[5]教宗方濟各,《以父親的心》宗座牧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