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彌撒福音:在起初已有聖言

聖誕期第二主日(甲、乙、丙年)的彌撒福音及釋義。

福音(若1:1-18)

在起初已有聖言,聖言與天主同在,聖言就是天主。聖言在起初就與天主同在。萬物是藉著祂而造成的;凡受造的,沒有一樣不是由祂而造成的。

在祂內有生命,這生命是人的光。光在黑暗中照耀,黑暗決不能勝過祂。

曾有一人,是由天主派遣來的,名叫若翰。這人來,是為作證,為給光作證,為使眾人藉他而信。他不是那光,只是為給那光作證。

那普照每人的真光,正在進入這世界;祂已在世界上,世界原是藉祂造成的;但世界卻不認識祂。祂來到了自己的地方,自己的人卻沒有接受祂。

但是,凡接受祂的,祂給他們,即給那些信祂名字的人權能,好成為天主的子女。他們不是由血氣,也不是由肉慾,也不是由男慾,而是由天主生的。

於是,聖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們中間;我們見了祂的光榮,正如父獨生者的光榮,滿溢恩寵和真理。若翰為祂作證呼喊說:「這就是我所說的:那在我以後來的,成了在我以前的,因祂原先我而有。」從祂的滿盈中,我們都領受了恩寵,而且恩寵上加恩寵。因為法律是藉梅瑟傳授的,恩寵和真理卻是由耶穌基督而來的。從來沒有人見過天主,只有那在父懷裡的獨生者,身為天主的,祂給我們詳述了。


釋義

在這聖誕慶期,我們默想福音書中關於耶穌誕生各個生動的情節。然而這個慶期的彌撒福音也包含像今天的一段,邀請我們去超越那些點點軼事式,和美麗如畫式的細節,去默觀基督降生的奧秘,更好地理解其在神學上的重點和對我們自己的生命的意義。

「在起初已有聖言。」聖言並不是一個受造物,而是自亙古就有的。「聖言與天主(ho Theós)同在。」因此,祂是一個位格,清楚有別於那位在希臘文中冠以一個冠詞來稱謂的 ho Theós,就是萬有真原者聖父。可是這個清晰地有別於聖父的位格,也是「在起初……就是天主」,並且共享聖父的本性。因此,福音引導我們進入天主三位一體之間的親密關係:獨一無二的天主性,卻各有其獨特的位格。

然後,福音引用創世記第一章中敘述七天創世的故事。在這一段中,每一天的創造工程都以「天主說……」為開端(有光、有穹蒼、土地要出生青草等等),天主的說話立刻就成事了:「事就這樣成了。」我們由此得知,天主藉著祂口出的聖言而創造了一切:「萬物是藉著祂而造成的;凡受造的,沒有一樣不是由祂而造成的。」

然後,在時間圓滿的時候,天主進行了祂最偉大的工作,是我們甚至從來都沒有想像過的:「聖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們中間。」(若1:14a)聖言這個天主的位格取了人性,因此而在毫不減損祂是天主的情況下,化身成為了一個人,就像我們每一個人一樣。祂取了肉身,成為一個具體而且可以被人認識的人:就是納匝肋人耶穌。若望的福音以一個目擊者的身分,全力以赴地為祂作證:「我們見了祂的光榮,正如父獨生者的光榮,滿溢恩寵和真理。」(若1:14b)教宗本篤十六世說:「這些說話不是一個辣彼或一個法學士滿腹經綸的說法,而是一個卑微的漁夫的熱情證言。若望在年輕時被納匝肋人耶穌所吸引,在他和耶穌及其他宗徒一起生活的三年中,他體驗到耶穌的愛,以致他自稱為『耶穌所愛的門徒』,並且親眼目睹耶穌死在十字架上,目睹祂復活後的顯現,又和其他人一起領受了祂的聖神。若望在自己的心靈內默想了這一切經歷,得出了一個深邃的信念:耶穌就是天主上智的化身;祂就是那永恆的、化身成為了一個會死去的血肉之軀的聖言。」[1]

聖施禮華告訴我們:「我們所信賴的天主不是虛無飄渺,高高在上的神祇。祂對人類的命運──他們的願望、掙扎、痛苦──不是漠不關心的。我們信賴的天主是一位熱愛子女的慈父,以致祂派遣祂的聖言,至聖聖三的第二位,取了人性,並為救贖我們而死。」[2]

耶穌在祂的生命中的每一刻,即使在祂臥在白冷馬槽裡的嬰孩時期,都幫助我們理解天主的美善、智慧、仁慈、溫柔和偉大。「從來沒有人見過天主,只有那在父懷裡的獨生者,身為天主的,祂給我們詳述了。」(若1:18)

[1] 教宗本篤十六世,2009年1月4日三鐘經前的講話

[2] 聖施禮華,《基督剛經過》,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