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路14:12-14)
耶穌向邀請祂的一個法利塞人首領說:「幾時你設午宴或晚宴,不要請你的朋友、兄弟、親戚及富有的鄰人,怕他們也要回請而還報你。但你幾時設筵,要請貧窮的、殘廢的、瘸腿的、瞎眼的人。如此,你有福了,因為他們沒有可報答你的;但在義人復活的時候,你必能得到賞報。」
註釋
在今天彌撒的福音中,耶穌以一個筵席的形象來教導我們一些重要的真理。其背景是一個安息日,耶穌在一個法利塞人首領的家中吃飯。有幾個經師和一些法利塞人因為祂在安息日行神蹟而感到不安。可是主耶穌並沒有被他們嚇倒。祂利用這個機會,用諸如筵席的形象來教訓人愛德所擔當的核心角色。在解釋了謙卑的重要性之後,祂要教訓我們,謙卑必須由實踐愛德所伴隨著。
因為愛德在於超越自我,經常地尋求他人的益處,不求自己的利益,拒絕任何對自己的讚美或獎賞。愛德就是愛天主和愛人如己。為了幸福,我們必須尋求自己的近人的幸福。因此,耶穌邀請我們去給那些無法回報我們的人施與,例如窮人。
當天主來到世上時,祂使自己變得貧窮。「基督的愛引領我們到這裡。祂愛我們愛到底(參閱若13:1)。祂的愛去到邊界、邊緣,和存在的疆界。把邊緣的帶到中心點,意味著把我們的生命聚焦於基督,祂為了我們而『成了貧困的』,好使我們『因著祂的貧困』而成為富有的(參閱格後8:9)。」[1]
為了把基督置於我們生命的中心,我們必須在近人的身上找到基督自己。聖施禮華說過:「我的孩子們,你們知道我為什麼如此愛你們嗎?是因為我看見基督的寶血在你們的血脈裡流淌著。」我們必須在自己的近人身上、在窮人身上看見基督。這會激勵我們去為他人的益處而具體地行動。
藉著陪伴基督,我們會始於貧窮而終於富有。祂把自己的心送給我們,好使我們能夠擔起他人的憂慮,好使我們能夠與他們分享我們自己的東西,就是基督賜給了我們的恩惠。這樣,我們就能夠以一顆寬宏大量的心,愉快地穿越這個世界。
[1] 教宗方濟各,2020年8月19日公開接見時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