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路12:13-21)
那時候,人群中有一個人向耶穌說:「師傅,請吩咐我的兄弟與我分家吧!」耶穌對他說:「人哪!誰立了我做你們的判官及分家人呢?」遂對他們說:「你們要謹慎,躲避一切貪婪,因為一個人縱然富裕,他的生命並不在於他的資產。」
耶穌對他們設了一個比喻說:「有一個富人,他的田地出產豐富。他心裡想道:我可怎麼辦呢?因為我已沒有地方收藏我的物產。他遂說:我要這樣做:我要拆毀我的倉房,另建更大的,好在那裡收藏我的一切穀類及財物。以後,我要對我的靈魂說:靈魂哪!你存有大量的財物,足夠多年之用,你休息吧!吃喝宴樂吧!天主卻給他說:糊塗人哪!今夜就要索回你的靈魂,你所儲備的,將歸誰呢?那為自己厚積財產而不在天主前致富的,也是如此。」
註釋
有一個人請求主耶穌做分配家產的判官。耶穌跟著就講一個富人的比喻。這個富人的人生目標就是為自己累積財富,把他人的需要置諸腦後。
耶穌觸動人心的方式是很吸引人的。祂從一個看似無關痛癢的請求開始,幫助這個人面對他真正的問題。問題不是在於產業,而是在於他與自己的兄弟的關係:如果,歸根結底,你只是顧著自己,滿足自己,而看不見你的兄弟,那麼,擁有這麼多物質財富又有什麼意義呢?
我們也能與這個比喻中的主角人物產生共鳴。不一定是因為我們擁有很多物質財富,而更重要的是我們擁有大量的精神財富。我們都擁有豐富的夢想、希望、創意、天賦和能力。
而耶穌問我們的問題是很根本的:你要如何處理這些財富呢?你要為自己而活,自我封閉起來,自我滿足嗎?
教宗方濟各說:「隱藏在擁有財富的背後的是一個奧秘!財富會誘惑我們,使我們誤以為自己生活在一個人間的樂園。但那個人間樂園卻是一個沒有視野的地方。過一個沒有廣闊視野的生活是了無生氣的,過一個沒有希望的生活是悲哀的。對財富的執著使我們悲哀和了無生氣。我說『執著』,不是『妥善管理』財富,因為財富是為了公益,是為了每一個人的。又如果天主賜予某人財富,那是為了讓他能夠將其用於所有人的益處,而不僅僅是為了他自己,也不是為了讓他把自己的心封閉起來,因為這樣會使他變得腐敗和悲哀。擁有財富卻不慷慨會使我們以為自己像天主一樣強大。然而歸根結底,它會把我們最好的東西拿走,就是我們的希望。」(教宗方濟各,2015年5月25日在聖瑪爾大居所的講道)
我們在跟隨基督時,會始於貧窮而終於富有。祂賜給我們祂自己的心,好使我們能夠在其內容納他人所擔憂的,好使我們能夠與所有人分享那屬於自己的,祂賜給了我們的恩惠,並且以一顆寬廣的心去享受世間的美好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