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谷6:34-44)
那時候,耶穌一下船,看見一大顆群眾,就對他們動了憐憫的心,因為他們好像沒有牧人的羊,遂開口教訓他們許多事。時間已經很晚了,祂的門徒來到祂跟前說:「這地方是荒野,且時間已經很晚了,請祢遣散他們,好叫他們往四周田舍村莊去,各自買東西吃。」耶穌卻回答說:「你們自己給他們吃的吧!」門徒向祂說:「我們去買二百塊銀錢的餅給他們吃嗎?」耶穌問他們說:「你們有多少餅?去看看!」他們一知道了,就說:「五個餅,兩條魚。」於是耶穌吩咐他們,叫眾人一夥一夥地坐在青草地上。人們就一組一組地坐下:或一百人,或五十人。耶穌拿起那五個餅和那兩條魚來,舉目向天,祝福了,把餅擘開,遞給門徒,叫他們擺在眾人面前,把兩條魚也分給眾人。眾人吃了,也都飽了;人就把剩餘的碎塊收了滿滿十二筐;還有魚的碎塊。吃餅的,男人就有五千。
釋義
耶穌總是滿足在祂周遭的人的需要。天主創造了我們為本質上有各種需要的受造物:我們都需要食物、教育、關愛和休息。一個沒有牧者的羊群是迷失了的。一群缺乏一個滋養他們、指引他們的人同樣也迷失了方向。耶穌降來就是給我們帶來這食糧;在祂內,我們尋得生命的意義。因著祂,那股阻礙著我們認清真實的自我的黑暗已然消散。我們可以給身體提供各種養分,可是並非所有養分都具有同等的滋養力。基督自己成為了我們那最美好的神糧。
在上述的一段福音中,跟隨著耶穌的群眾忘記了自己身體所需的食糧。而主耶穌便藉此啟迪祂的門徒。物質的食糧是不能長期缺乏的,然而哪裡可以找到這食糧呢?今天彌撒的福音所指的食糧究竟是什麼呢?身體所需的食糧是可以購買得來的。可是門徒卻無法為這麼多的人提供這種食糧。然而慷慨地拿出來的食物是會倍增的,正如列王紀(上)所記載的,一次發生在匝爾法特的一個寡婦身上的情況一樣(參閱列上17:8-16)。她吃她的食物,可是食物卻吃之不盡。
天主的聖言必須被傳播到每一個時代和世界上每一個角落。而它透過那些被派遣的人而被傳播:他們把聖言的滋養帶給周遭的人,而這些人又把它傳遞給更多的人。這樣,食糧就會不斷地倍增,得以滋養身在更多地方的、更多的人靈。耶穌警醒我們,餵養飢者的使命是對所有基督徒說的。我們當以言以行,每日具體地實踐這個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