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起共融

一篇關於最早聖體禱文《羅馬感恩經》的文章,「羅馬感恩經也提醒我們,在彌撒中不僅與我主同在,而且與每一時空的人同在。」

「我與天主子民一起慶祝彌撒。更進一步地說:我與那些尚未親近我主的,及那些離我主很遠,還不在祂羊群裡的人同在,他們都在我的心裡。我感覺自己被所有飛過蔚藍天空的鳥兒,有些甚至直視著太陽的鳥兒包圍著……還有地上所有的動物:像我們人類一樣有理性的,(儘管有時我們行為不合理性);以及那些在地表上行走或居住在隱密深處的非理性動物。那就是當我更新十字架上神聖祭獻的感覺!」[1]

我們一直在思考教會禮儀年中配合節期的禱文,其目的是在加深我們對禮儀中情感氛圍上的要求認知。上述聖施禮華有關聖體聖事的這些話,一顆「世界的心」[2] 帶給我們基督徒真正敬拜的範疇。正如一篇默西亞聖詠中提到的,教會的敬拜擁抱了一切空間,從這海洋到那海洋a mari usque ad mare [3] 及一切時間,「他將與日月共存,世世代代無窮盡。」[4] 一切從聖十字架開始。在那兒,在祂的祈禱中,耶穌聚集了整個教會,因而成就了超越所有時空的諸聖相通communio sanctorum。萬有都歸向聖十字架:「我便要吸引眾人來歸向我。」omnes traham ad meipsum [5] 在每一台聖體聖事慶典中,整個教會都在場的,天與地,天主與人類。因此,在彌撒中,不僅克服了一切政治和社會的障礙,而且克服了天與地之間的障礙。聖體聖事是katholikos希臘文意思是宇宙性的,公教的:萬有都取決於它。不僅天主臨在其中,我們全人類、教宗、所有的主教,及任何時空的眾信徒,都與祂同在。

讓我們來看看感恩經的一些特點,特別是羅馬感恩經。[6] 因此,我們能透視教會得自天主的祈禱的豐富。如果我們嘗試在彌撒中以這種普世的精神祈禱,意識到我們並不孤寂,「因為你舒展了我的心靈。」[7] 祂使我們能與所有主內的弟兄姊妹同聲祈禱,使我們成為天主的記憶、天主的膏油、天主賜給全人類的平安。

聖,聖,聖

感恩經以頌謝詞開始,總是將一切感恩的理由擺在我們的眼前。有時,我們無法對萬物都感到欣賞,因為箇中一些事物真的影響到我們。但是教會知道她感謝天主的原因,我們可以信賴她的智慧,儘管有時我們的理解力很不及。每篇頌謝詞的結尾都在提醒我們,是她——所有時空的教會,在慶祝感恩祭,無論參與的是數以千計的會眾,「還是只有一個分心走意的輔祭小童在那裡。」[8]

頌謝詞以「聖,聖,聖」達致高峰,「連同天上的教會、天使和全體聖人,不停地讚頌天主,向祂高唱『聖、聖、聖!』」[9] 我們與天庭的禮儀同聲高歌。我們這樣做不僅是以自己之名,且以全人類和整個受造界之名,因它們需要我們人類的聲音。透過我們,人類成為受造界的“leitourgos”——渴望向天主詠唱的詮釋者和司鐸。「我們命名了天和地,海洋和太陽和月亮,星辰和所有的理性和非理性的受造物,可見的與不可見的,天使,德能,宰制者,掌權者,或是上座者,有多樣的革魯賓,(參厄10:21)想跟達味一起說,『願我的心靈因上主而自豪。』(詠 33[34]:3)」[10]

上主求祢垂念……

在這與整個教會同聲的祈禱中,也包括代禱,我們說:「上主求祢垂念,」然後,為我們的家人和朋友,為那些依靠我們祈禱的人,也為那些可能只有祂記得的人,我們自己成為「天主的記憶」。這在「我們的彌撒」[11] 中是相當重要的一點,因為「如果我們不去想天主,一切都會變得平淡無味,並會以『我』和自己的舒適告終。那麼生活、世界、其他人等,都變得不真實……當我們不再記得天主的時候,我們也變得不真實,也變得空虛;就像福音中的富少年一樣,面帶愁容的離去。」[12]

代禱的禱文將我們完全置放在耶穌的祈禱中,祂是人類在天父前唯一的中保。「從亞巴郎起,轉求、為別人求恩,是一顆與天主仁慈相協調之心的特點。在教會時期,基督徒為別人的轉求分擔基督的轉求;這是諸聖共融的表達方式。」[13] 早期的基督徒團體緊密地、毫無顧忌地分享他們的請願,在最早的聖體聖事經文中可見一斑。他們試圖分享「願意所有的人都得救,並得以認識真理」的情感。[14] 如果我們將愛心和熱情帶入感恩經,天主即會擴大我們的心,使它與基督的聖心比擬。懷著這樣的寬宏大量,我們首先為整個聖教會祈禱:「求祢在全球各地賜她平安與團結、保護她、治理她……」之後,我們與教宗,我們的主教,當然也與監督結合一起。因此,我們祈禱「緊密地聚集在一起,如同一個親密團結的家庭。」[15] 如此,我們的代禱就成了為所有在場的信友,和為其他奉獻聖祭的人祈願。「上主求祢垂念祢的僕婢(某某)和所有參禮的人,他們的信德和虔誠是祢所深知的……」感恩經第一式將所有人的需求擺在我們前面,我們特別為某人祈禱,無論他們是否為基督徒,也沒有必要講出他的名字。根據規定,神父會合掌為那些他想要託付給天主的人作短暫祈禱。聖施禮華在這請願之時,會停頓一段較長的時間:「我會做較長的垂念,因每天生活中都有不同的色彩、音調、燈光,聚焦的強度。但是我每天一定奉獻的是:教會、教宗和主業團……我記得每個人,絕對記得每個人;我不能遺漏任何人。我不會說不包括這個人,因為他是我的敵人;或是因為他傷害我;或是因為他誹謗我,或是他毀譽我,或是他說謊……不可能的!我為每個人祈禱!」[16]

我們聯合整個教會……

羅馬感恩經也提醒我們,在彌撒中不僅與我主同在,而且與每一時空的人同在。所以我們不只提到至聖聖三和道成肉身,也還有提到祂的死亡和復活;其他重要的家庭成員,因為我們深知自己在他們的陪伴中。

「我們聯合整個教會……與那些我們尊敬、紀念者共融,特別是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天主之母——終身童貞榮福瑪利亞,和聖若瑟,」[17] 接著是十二位宗徒的名字,(包括聖保祿),[18] 和十二位從西元前四世紀為基督殉道的烈士。[19]

這不僅僅是一份「榮譽名單」,就像有時我們帶著某種程度的無奈,在官方儀式上聽到的,並暗暗希望它快快結束。這些是我們家庭的成員,「天主子女的偉大家庭,天主教會。」[20] 在聖彌撒中,我們不但與我們「分散在世界各地」[21] 的弟兄共融,也與我們在天上受到榮耀的弟兄,以及那些為了能看到天主面容,而正在淨化的煉靈共融。「在紀念天主羔羊的犧牲時,我們與天上的『禮儀』聯合,與眾人一起呼喊:『救恩來自那坐在寶座上的我們的天主,並來自羔羊!』(默7:10)。感恩祭確實是天國出現在塵世的一瞥。是天上耶路撒冷的榮耀光芒,穿透歷史的層雲,照亮我們的旅途。」[22]

上主求祢垂念他們……

在成聖之後不久,與其他感恩經一起祈願時,羅馬感恩經繼續祈禱:「上主,求祢也垂念我們的祖先,他們保持著信德,先我們而去,如今正在安眠休息。」主禮彌撒者稍停一會兒,為亡者祈禱,然後又誠心地說到:「上主,我們求祢賞賜他們及所有安息於基督懷中的人,進入永福、光明和安寧的天鄉。」

對我們已亡的兄弟姐妹的緬懷,讓我們再次凝聚我們的視線在友愛上,在我們的男女同胞身上。聖神再度擴大我們的心,因為在這,我們不但能為離我們最近的亡者祈禱,也能為天主昨天才召回的眾人祈禱。有些人可能孤獨地死去,天主會出來迎接他們,並擦乾他們的眼淚。[23]「在紀念亡者時,能為每個人祈禱是多麼令我喜悅!當然的,我首先為我的孩子、父母和姐妹們祈禱;為我孩子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們;凡幫助過我或主業團的人;我懷著感恩之心為他們祈禱。至於那些企圖詆毀我們、散播謊言的人……有更多的理由為他們祈禱!主啊,我全心全意的寬恕他們,好叫祢能寬恕我。我也為他們奉獻像我為我自己的父母和孩子們的祈禱……最後,我真的非常喜樂!」[24]

依恃祢無限的仁慈

在感恩經接近尾聲時,再次為參與者、主禮者和信友祈求代禱。「至於祢的僕役、我們罪人,依恃祢無限的仁慈,求祢惠賜我們加入祢的聖宗徒及殉道者的團體……」[25] 經文的名字提及聖若翰洗者,緊隨其後的是七位男的和七位女的殉道者。就像我們在前面提到的名單有十二位,七,也是個具有強烈聖經特徵的數字。十二,讓我們想起了天主的選擇,以色列的十二個支派,十二位宗徒等等,而七,則是豐饒圓滿的記號。

讓我們把目光投向天國。天主的子民在最超然的敬拜時刻向聖人求助,而在彌撒時,天上與地上的教會都明白是他們緊密結合的時刻。本篤十六世鼓勵我們感謝天主,「因為祂在基督身上展示給我們祂的儀容,因為祂把聖母給了我們,祂也把聖人給了我們;祂召喚了我們,要我們與祂成為一體一靈。」[26] 感恩即是讚頌的意思,我們可以同聖托馬斯阿奎那一起說:「啊!祢是最聰明、最偉大、最美好的;我們今生的食糧,我們來世的安息;來吧!讓我們每個人都成為你的貴賓;祢的共同繼承人,祢的夥伴;與祢寓居的聖人同在。」[27]

Juan Jose Silvestre


[1] 聖施禮華,1970年5月22日聚會,蔡浩偉筆錄於《Para Servir a la Iglesia》馬德里:Rialp, 2001, 189-190頁

[2] 聖若望保祿二世,通諭《活於感恩祭的教會》2003年4月17日,59

[3] 詠 71(72): 8

[4] 詠 71(72): 5

[5] 若12:32

[6] 除非另有說明,以下引文皆來自感恩經一式,羅馬感恩經

[7] 詠 118(119): 32

[8] 《基督剛經過》89

[9] 《天主教教理》1352

[10] 耶路撒冷聖濟利祿,Mystagogical Catechesis, V, 6

[11] 《基督剛經過》169

[12] 教宗方濟各,講道,2013年9月29日

[13] 《天主教教理》2635

[14] 弟前 2:4

[15] 真福歐華路,書信,1975年6月29日

[16] 聖施禮華,1972年4月1日和1974年5月10日聚會,蔡浩偉筆錄於《Vivir la Santa Misa》馬德里:Rialp 2010年,106頁

[17] 1962年,聖若望二十三世決定將他的名字列入羅馬感恩經。2013年5月1日,教宗方濟各在《Paterna Vices》法令中,將聖若瑟的名字亦列入感恩經第二、三和四式中

[18] 在成聖體後,聖瑪迪排在第二張名單中

[19] 共有五位教宗,一位主教,一位執事,接著是聖Chrysogonos(不知他是司鐸或平信徒)和四位平信徒

[20] 蔡浩偉,書信,2002年1月9日

[21] 感恩經第三式

[22] 聖若望保祿二世,通諭《活於感恩祭的教會》19

[23] 參感恩經第三式

[24] 聖施禮華,1974年5月10日聚會,蔡浩偉筆錄於《Vivir la Santa Misa》151頁

[25] 雖然這樣祈禱,「至於你的僕人、我們罪人……」原來指的只是獻祭的司鐸和他的神職人員,但從現在其他的感恩經看來,這似乎是一份所有團結在天國教會的人的請求

[26] 本篤十六世,演講,2009年2月20日

[27] 聖多默阿奎那,《讚美西雍》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