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利亞神父在1953年遇見聖施禮華,當時他是一位醫生。他在1956年晉鐸成為神父,從此至1975年聖施禮華的逝世,蘇神父在羅馬一直留在他身邊工作。現在蘇利亞神父在加拿大服務。 「你說,聖施禮華的個性裡其中的特點是“喜樂”,在你的那本書“Teacher of cheerfulness” 喜樂的教師,怎樣帶出他活潑的個性?」
是的,在書裡我提到這是聖施禮華主要的特質之一,一方面是他那樂觀面對人生的態度十分吸引別人,那才是喜樂的泉源,率直而真誠鞏固了他的性格,總讓人察覺到他是天主的兒子。
另一方面,每當別人向他提問,他總會立即回答而且妙語如珠,讓人高興地見識到他那高超的幽默感;這與他天生的喜樂性格互相輝映。每有失當,含糊,誇張及無禮的批評,他總不慌不忙地把這負面的說話轉化成令人喜出望外的回應。
聖施禮華亦是這方面的教師,他在輕鬆的家庭環境下會讓你捧腹大笑,讓你領略到他的才智及充滿深情的見解。
「在這同時,聖施禮華因他那硬朗的脾性把事情弄得清楚,永不含糊,這樣可帶來壓迫感?他怎樣勸勉別人?」
他確是有硬朗的性格,一位典型的Aragonese人的特性。他常說亦因此上主揀選他創立主業會,有著這性格才能克服重重的障礙而達到目標。實際上,這給周邊帶來緊張的狀況,尤其那些較為陌生或怕羞內向的人;指出別人的錯處是不好受的,因這意味著傷害別人的自尊,可是在這22年的生活裡,我只有一次在沒有理據的情況下被他責怪,但在瞬息之間當他了解真相後,他隨即懇求我原諒,以一貫的真誠作出行動。
當他糾正別人時,總會在行動上更親切,在第三者看來是毫不經意的。例如:在早上他責備過某人時,在午飯後家庭聚會時,他總會走到那人身邊微笑地把那夾在姆指與食指之間的糖果遞給這人,而我們才知道他早上曾受訓斥過。他遞上這糖果時,總連同一些對兒子們的親密說話如:傻豬,這是你的或小搗蛋,這給你。
「與他一同生活愉快嗎?不是說與一位聖人同住是困難的 – 你覺得如何?」
施神父亦提過這些事,他提醒我們及他自己要避免這情況,那就是不要為忍受一位聖人的同時亦造就了另一位聖人。我明白如果某人認為自己是聖人,與他生活的人一定要受罪,因這人必有他的一套人生觀尤如嚴密的教規,可是這從來不發生在聖施禮華身上。 第一,因他的“聖德”及由此而生的“謙卑與愛德”是完全出於真誠,而聖教會亦肯定及證明這方面的德行。雖然,聖施禮華仍時常稱自己為“愛基督的罪人”。第二,他活出尊重他人自由的愛德,而從不會在別人身上加上教條般的負擔。每當他發覺出錯時,他毫不遮掩地去改正,而他更維護在主業會內個人的自由意向。事實上,快樂爽朗不止出於愛心,而需活化在生活上,在天主賜予聖施禮華的眾多神恩中,對沒有直接與他接觸的人,可能不為察覺的是:他能以喜樂與幽默感溫和地穩步向上,引領人歸向天主。在“道路”裡他這樣說:「真正的德行並不是憂愁或惹人反感,而是親切的喜樂。」他就是這樣地生活,那便可理解到與他一起是極好的,雖然有時候因他的疲倦及疾病令家人擔憂,這當然是難過的事,但我們都曉得這只是在愛、平安與喜樂的汪洋中偶爾遇上的礁石。
「他如何處理那這辣手的事情,如誹謗,對耶穌冒犯或對於他的孩子面對疾病及死亡?」
我常見到他作出超聖的表現,是個充滿著大愛及真誠信仰的人。表現要視乎不同的事件吧。他都會為那些冒犯天主的事而傷心,無論那是誹謗或缺乏慷慨。但他時常用這套來教導我們:“祈禱、靜默、微笑及寬恕”,我記起他那次既傷心又平靜地面對Maria Hernandez Garnica神父 (主業會最初的三位神父其中一位) 的病歷報告,他請我作詳細分析,因裡面有很多醫學用語,那時只有我倆,當我開始解釋那病徵及那可致命的預測時,他失聲痛哭,當我讀完後,他說:「兒子,對不起,我做了很壞的榜樣,但至少讓你曉得父親是有顆心的。」隨後,他便慢慢地頌諗“道路”691的經文:「在一切事上, 願至聖、至公、至愛的天主聖意, 永遠得以奉行,受到讚美,受到舉揚,阿孟,阿孟。」
「他又如何面對每天各色各樣平凡的小挫折?」
一般來說這些事情你都不能察覺到對他有任何影響,就如機器壞了,電力停頓了,健康出現問題等等,我想這是因那超聖行動過程的結果.這包括接受天主的旨意,堅毅地忍受那不如意的事及對不便之事處之泰然。他明白這些都是一些「被動的克己」,而他樂意地接受,因為他切望聖化每天的小事情,那亦是主業會的精神所在;若困難是由於熟悉的人缺乏責任感,魯莽及懶散等,反應便大有分別。他會盡力幫助這人改過,並非因為這事情對他帶來不便,而是因冒犯天主及缺乏愛德。
「以你多年的經驗,可有對未來加入主業會的人一些提點?」
我會請他們細心聆聽聖施禮華教導人應如何做好那些“規範”「1」,那是主業會信友靈修生活的一部份。他不斷地請求別人“請為我做好規範”。其承繼人歐華路主教再加以解釋:「最重要的是不要把它草草了事,或像在每日要完成的事項清單中逐一剔除,因靈修計劃並不在乎數量,而重要的是質量。聖施禮華說,每一項規範都是與耶穌基督的交往,而非只是履行一些虔敬規則,像趕快地把事情完成,而接著做下一個。
這是我個人的經驗,我們需要找尋每個規範的聖化價值,以愛天主的心盡心盡力去做,這樣才會在每個規範中提升自己經驗天主的臨在,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像聖施禮華一樣成為在俗世中默觀的靈魂。
===<
「1」主業會成員履行的基督徒虔敬規範,意在讓他們更清徹地靠近及更愛天主。例如參加每天的彌撒、領聖體、常辦修和聖事、閱讀福音及其他神修書籍,誦諗玫瑰經及默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