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呈現愛德的機會」

為慶祝 9月14日光榮十字聖架紀念日,以下節錄自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的宗座牧函《論得救恩的痛苦》內所載有關痛苦深層次的超性和人性的意義。

節錄自載於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論得救恩的痛苦」牧函(Salvifici doloris)
一九八四年二月十一日

5.人有各式各樣受苦的情況,許多情況不常為醫學或其他進步的專科所觀察到。痛苦是比疾病更廣闊,更複雜,同時更深深地植於人性的本身。對這問題在我們的腦海裏有一種觀念,它來自肉體的和精神的痛苦的區別。這分別植基於人性雙重的幅度,指示出人有身體的和精神的成分,是直接或間接受痛苦的主格。再說「痛苦」(suffering)一詞和「疼痛」(pain)一詞,在某種程度上是同義詞。身體的痛苦是出於「身體受到害」,而精神的痛苦是「靈魂的創痛」。事實上是精神性的創傷,而不是心理的(psychological)痛苦幅度,包括倫理和肉體的痛苦。精神痛苦之廣和色樣眾多,不下於肉體痛苦的形式。但同時看來精神的痛苦更難以醫療法來識別和治療的。

耶穌基督以愛克服了痛苦

18. 基督甘願受苦也是無罪受苦。以祂的痛苦祂接受了─人類長久以來就已提出─在某種意義下,約伯傳已經澈底地表達過的問題。可是基督一又在自己身上提出了這個問題(而且更徹底地冒出了這一問題,由於他不僅是一個像約伯般的人,而是天主的獨生子),但是他也帶來了對這問題最可能的回答。可以說這回答是出自這問題有資料。基督給痛苦的問題和痛苦的意義的答覆,不但用祂的訓導,即「好消息」,但尤其重要的是用祂自己的痛苦,這和祂的訓導即「好消息」,以有機體的和無法分割的方式整合在一起的。這是訓導的最後的決定性的話,即聖保祿以後說的:「十字架的道理」(四四)。

這「十字架的道理」決定性的完成古代先知書的形象。基督公開傳教時,許多行動,許多宣講,都作證基督為了世界的得救,從開始就接受了痛苦,而承行天文的聖意。可是在革責瑪尼的祈禱,卻成了焦點。「我父!若是可能,就讓這杯離開我罷!但不要照我,而要照你所願意的」(四五)。這句話,以及後來的「我父!如果這杯不能離去,非要我喝不可,就成全你的意願罷!」(四六)。這話言外有言。它們證明唯一獨生子天父而表示的愛的真理。同時它們也證實他痛苦的真理。在革責瑪尼基督祈禱的這些話,證實了愛的真理是經由痛苦來證明的。基督的話平實地證實痛苦的人性真理到了深切的地步:痛苦是承担罪惡,面對痛苦人不禁顫慄。人要說:「讓─它─離─開─我─罷─」就基督在革責瑪尼說了這一句一樣。

在革責瑪尼的禱聲之後,吐露了在哥耳哥達的禱聲,此禱聲證明了所受痛苦的罪惡的深度─這是世界有史以來獨一無二的。當基督說:「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為什麼捨棄我?」這一句話,這句話不僅是舊約上多次表達被棄的說法,特別是在聖詠,尤其是在聖詠二十二首中,這也是基督那句的出處。可以說被棄這句話,發生在子與父不能分離的結合層次上,能發生被棄,是由於父「把我們眾人的罪過歸到他身上」(四八)。這也預示了聖保祿的話:「他曾使那不認識罪的,替我們成了罪」(四九)。連同這一個可怕的負擔,被違背天主的「整個」罪惡所困,基督由於祂和天主父子般的結合,以人間莫可名言的方式,感覺到離棄的痛苦,為天父所棄絕,與天主疏離。但就是由於個痛苦,祂完成了救贖,而在祂咽下最後的一口氣時能說:「完成了」(五0)。

24. 這是否意味著基督所完成的救恩沒有竟全功?不是的。這只是表示以足夠的愛所完成的救贖,對一切人類痛苦中所表達的愛,常是開放的。在這個幅度中──早已圓滿完成的救贖,在某種意義之下,一直在完成。基督完成救贖到了盡善盡美的極限;但同時祂並沒有把它封閉了。在這世界的救贖得以完成的痛苦上,基督從開始即對每個的痛苦開放自己,而且一直如此。是的,好像這是屬於基督救贖痛苦的本質,就是痛苦要求無時無息的得以圓滿。

為此,基督用這種對每個人的痛苦的開放,經由祂自己的痛苦完成了世界的救贖。同時這救贖,雖然由於基督的痛苦已圓滿完成,但在人類歷史中還生活著,並以它特殊的方式繼續不斷地發展。它之生活和發展,是以教會基督身體,在教會的幅度中人由於與基督愛的結合,每個人的痛苦圓滿基督的痛苦。這樣完成基督的痛苦,就如教會完成基督救贖的工程一樣。

痛苦的福音

25. 基督十字架與復活的見證,傳授給教會和人類,一個特別的痛苦福音。贖世主親自寫了這個福音,尤其是祂以愛來接受自己的痛苦,使人「不至喪亡,反而獲得永生」之時(八0)。這個痛苦和祂教訓的生命之言,為那些分擔基督痛苦的人,即祂的第一代門徒和殉道先烈以及後代追隨他們的人,變成了豐富的資源。

首先叫人特別安慰的是──也是完全符合史實和福音──在基督的身旁,在最顯著的地方,常有祂的母親在,她一生中,對痛苦的福音,作了模範的見證。她有許多和極深的痛苦交織著,不但證明了她不會動搖的信德,也對眾人的救贖有所貢獻。事實上,從她和天使私人交談起,她看到自己做母親的使命,她的「命運」是要以喩世無雙的方式分擔她兒子的使命。不久她的使命,在耶穌生在白冷時,在高齡西默盎強調有把利劍要刺透她的心的嚴重話語中,得以肯定。更進一層的證實,是由於黑落德殘酷的決定所引起,在身無一物,帶著憂傷匆匆地逃往埃及的事上。

再者,在她聖子隱藏和公開的生活之後,她必須以敏銳的感覺來參與一些事件,是在加爾瓦略山,除了耶穌的痛苦之外,聖母的痛苦,到了人不能想像的深度,但那種痛苦是奧蹟地和超自然地為世界的救贖有益。她的走上加爾瓦略山,和她與愛徒一齊站在十字架下,是在她聖子的救世的死亡中,一種特別的分享。她聽到的她聖子唇邊所發出的言語,是將痛苦的福音的隆重薪傳,為能向整個信徒團體宣報。

因著她的在場,她身為聖子受難的見證,並由於她的憐憫,她分擔聖子的苦難,瑪利亞為痛苦福音付出了唯一的貢獻,即她將我們在開始時就提到的聖保祿所講的話,提前作了具體的表現。她的確特別有權利可以申論,「在她身上完成」──有如在她內心早已所完成了──「基督的苦難所欠缺的」。

根據基督無比的榜樣,以及特別明顯地在祂母親的生活中所反射的光芒,痛苦的福音,經過宗徒們的親身體驗和教誨,為教會史中未來的世代成了用不盡的資源。痛苦的福音,不特表示在福音中有痛苦,是喜訊的一個論題,同時在基督默西亞的使命中以及在教會的使命和聖召中,也啟示痛苦的救贖力量和救贖意義。

26. 當痛苦福音的第一章寫下,世世代代為基督的緣故受迫害的人也在過去時痛苦福音的另一章,也經由歷史的過程揭開了。這一章是由那些與基督一起受苦,把他們人性的痛苦與基督救贖的痛苦合在一起的人所寫。在這些人身上,完成了那些首先為基督的苦難和復活作證的人,有關分擔基督的痛苦所說和所寫的一切。為此,在這些人身上,完成了痛苦的福音,同時他們每個人,在某種意義下還在寫下:他們把這寫下並對世界大聲疾呼,他們向他們所生活的世界和世界和他們同時代的人民宣報這個福音。

多少世代和世紀以來,發現在痛苦中蘊藏著一種特殊的力量,一種特殊的恩寵,它使人內在地與基督密切聯繫,由於這恩寵,如亞細細的聖方濟,勞耀拉的聖依納爵和其他許多聖人,都能深切的回頭改過。這種回頭的結果,不但是個人發現痛苦的救贖意義,尤其是使他們變成完全的新人。他發現一種新的幅度,他整個的生活和聖召的新幅度。這發現是一種對精神偉大的特別肯定,它遠超越人肉體所能比擬的。當人身體嚴重地害病時,完全沒有功能時,人幾乎不生存和行動,但內心的成熟和精神的偉大卻很顯然,成了健康和正常的人的動人一課。

不但如此:救贖的天主,願意經由他的聖母的聖心透澈到每一個受苦者的心靈之中,她是首先獲得救贖者也是最受讚頌的。她由聖神的德能誕生了救主,其母性繼續不斷地存在,臨死的基督將新的精神的和普世人類的母性,給予卒世童貞瑪利亞,使每一個人,在信仰的旅程中,和她一齊在十字架旁與督密切地結合,而使各種形式,由於這十字架的力量給予新頴活力痛苦,成為不再是人的軟弱而是天主的德能了。

基督並不抽象地解釋痛苦的理由,但主要的祂說:「你跟隨我罷!」「來,用你的痛苦分擔救贖世界的工作,它是用我的痛苦,以我的十字架來完成的!」漸漸地,當每個人背起自己的十字架,精神上與基督的十字架相結合,痛苦的救贖意義,就在他面前揭示了。他不能在自己人性的層面發現這一意義,而是在基督痛苦的層面去發現意義。同時從基督的這一層面,痛苦的救贖意義,降到了人的層面,而成了每個人自己的答覆。於是人在自己的痛苦中,發現內心的平安甚至精神的愉快。

痛苦呈現愛德的機會

29. 根據福音的比喻,我們可以說,那在我們的人世間多種不同方式呈現的痛苦,也是使人呈現愛德的機會,這種無私的為別人奉獻「自我」,其是為那些有痛苦的人。人類痛苦的世界,不斷地可以說在喚起另一世界:有人性愛的世界;在某種意義下,人受苦,是為了忘記自己的利益,而在他心內和他的行為中引發愛心。是「近人」的人,不能無動於衷的看到叩人受苦而從一旁走過去:這是人類間休戚相關的基本,也是愛近人的基本。他必須「逗留」,「同情」,一如福音比喻中所講的撒瑪黎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