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賜給我們寶貴無價的生命只是人生旅途的開端。當我們步向天鄉的旅程中,我們的 情況都是一樣的,不管你屬於那個家庭。固此,我們實在須要問:「我是誰?」及「我 為什麼在這裡?」
有一天,我的朋友對我說:當我完成我的學位時,我以為我將會成為一個重要的人物, 到時會有轎車來接載我及有大機構歡迎我說:「我們期待著你!歡迎你加入這機構工 作。」可是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沒有轎車到來,甚至須要好一段長時間後才能找到工 作,而那份工作亦非合心意的。
這類似的經歷亦發生在我身上。當念完歷史後,我做了兼職工作好幾年,這樣便可以繼 續完成我的博士論文。在預備為論文答辯前幾個月,我找到了信仰。從那時開始幸運地 我得到一份安穩的工作,也可以說我的人生總算不太壞。
但不知怎的我卻感到若有所失。在工作上很少找到真正的滿足,我曾有這想法:「我可 以勝任更重要、更有趣味的工作,可是我的老板們卻不認同。」我意識到這些不滿情緒 不能長此下去,得去找些東西幫助我逃離這困境及尋回自己。
有一天,在互聯網上發現一篇聖施禮華的文章,只幾句話便觸動了我,讓我感到這些文 字是給我寫的:「這年青人寫信給我說:『我的理想是那麼巨大,只有海洋才可容納! 』我回答說:「那麼,聖體龕是這麼細小? 以及那麼 “平平無奇”的納匝肋小工場又如 何?」正是在這平凡事務的偉大中,祂在等待著我們! 」
我留意到一般照片裏的人物,你會感覺到他們的眼神正注視著你,不管轉換到什麼角 度,這雙眼睛總是跟隨著你。這情況正正發生在我身上,聖施禮華的書並非一般性地寫 給“所有人”,而是特別為“每一個人”而寫,“為我”而寫。
在任何活動中,甚至是沉悶或例行公事,也可以找到其意義,似乎是自古以來很明顯的 真理。但當你讀到:「在天主面前職業無分大小,藉著“愛”而履行每件事情,便獲得“愛 ”的價值。」使我驚覺到這真理此時此刻特別恰當。
當我改變了對工作的態度,工作的質素亦相對提升,最重要的是我明白到,“為什麼”我 要這樣做也改變了。在深入理解聖施禮華的著作後,我便不再懶洋洋或只顧把工作完成 了事,因為我們的工作是為天主做的,如聖施禮華說:「最不能奉獻給天主的是我們讓 自己在可能的情況下沒有把工作做得完美!我奉獻給天主的每件事必須完美無瑕,盡力做 好,尤其是注意最細微的小節。」這正是聖施禮華幫助我“找到自己”,讓我重拾生活的 意義,同時可以在工作中得到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