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督的信(2013年3月)

監督敦促我們:「我們要以祈禱和犠牲來支援參與選舉聖伯多祿繼承人會議的樞機們,我們已全心熱愛即將選出的新教宗。」

羅馬,2013年3月1日

我至愛的孩子們,願耶穌為我看守我的兒女們!

在書寫3月1日這日期時,我心中無限感觸,因為,隨着本篤十六世辭去最高牧職,今天是教會「空位期間」(sede vacante)的第一天。自2月11日他宣布辭職後,我經常想到依撒意亞先知的這些話語:「因為我的思念不是你們的思念,你們的行徑也不是我的行徑……就如天離地有多高,我的行徑離你們的行徑,我的思念離你們的思念也有多高。」[1]

現在我們再次經歷「空位期間」,這好像是清晰、必要地顯示出領導教會的是護慰者。吾主需要(祂希望以這個方式)一個人作為祂的工具,好讓信友團體能看見有形可見的「祂」。然而,一直是祂,耶穌最高司牧眷顧着牧者和信友:祂鞏固他們的信德、保護他們免於危難、以真光啟發他們、提供他們於旅世途中所需的滋養,以防他們在邁向天鄉時變得軟弱。

因此,主耶穌在接近祂的肉身離開此世時,對宗徒們和每個時代的門徒所說的話語立刻湧進我的心:「我必不留下你們為孤兒……我也要求父,他必會賜給你們另一位護慰者,使他永遠與你們同在。」[2] 吾主不願我們成為孤兒。在祂升天坐在天父的右邊之前,師傅授予伯多祿掌舵祂那隻船的權柄。這權柄仍然代代相傳,從不間斷,一如基督對西滿的承諾:「我再給你說:你是伯多祿,在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會,陰間的門決不能戰勝她。」[3] 基督的話永不落空。但我們要聯合所有的天主教信友們,祈禱、祈禱、祈禱,這亦是我在聽到這消息時,對你們的兄弟姊妹所說的話。天主指望我們為即將召開的樞密會議(樞機主教選舉教宗會議)祈禱,也為因着祂的眷顧而為我們準備了的新教宗祈禱。

我現在轉述給你們,我們父親於1958年「空位期間」,所說的話: 我對你們再說一次,有關即將進行的教宗選舉一事。我的兒子們,你們知道我們對教宗的熱愛。繼耶穌和瑪利亞之後,我們應以整個心靈熱愛教宗,無論他是誰。因此,我們已熱愛了新教宗。我們決意以整個生命服務他。

祈禱,即使連你們休息的片刻也要奉獻給上主。我們甚至也把這些為即將當選的教宗奉獻,正如我們在這些日子奉獻彌撒聖祭,正如我們奉獻……甚至我們的呼吸。

[4]

當我們充滿信德地等待那選舉教宗樞密會議的結果時,也讓我們為本篤十六世這八年來善盡教宗的職務而感謝天主聖三,在此期間,以他的訓導令人驚喜地照亮了整個教會和世界。我現在不會在此講述他在各領域的成就。我要強調的是他邀請每一個人(信徒或外教人),以新的力量並很明確地去重新發現天主,世界的創造者和救贖者,祂是至高無上的大愛;他亦尊重依照天主肖象而造成的人類。他強調信仰和理性並非互相排斥,而是可以共同合作,好能更認識天主並深入地瞭解人。他指出我們可渴求天主的友誼,強調朝拜耶穌基督,真人真天主,祂真實的臨在於聖體內的深層內涵。他果斷地推動大公主義,注目於期待已久的基督徒合一。他指出教會更新的途徑:依循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的指引,忠心耿耿地秉承教會在過去世代中的聖傳和訓導。

為這些和他許多不可能完全提出的服務,基督徒及所有懷著善意的男女對本篤十六世皆存感激之心,我們只能為他和他的意向祈禱以作回報,並回應他給我們所作的保證。在這時刻,我們意識到我們多麼敬愛他,並繼續熱愛他,因為我們只可以愛回報他對我們慈父般忠信的照顧。讓我們利用目前的情況問自己:我是否每天試圖實現omnes cum Petro ad Iesum per Mariam 「讓我們與伯多祿一起,經由瑪利亞,奔向耶穌」這短誦?在念Preces (主業團禱文) 中為教宗祈禱時,我有多麼熱切和真誠?

根據宗座手諭Porta Fidei《信德之門》的建議,讓我們在這信德年繼續討論信經裡的信條。我邀請你們更深入地去瞭解我們每個主日宣認的信經內另一個真理。在我們宣認了聖子降生成人的信仰之後,信經引導我們追憶吾主耶穌的受難、死亡及埋葬。這歷史事件不僅記載在福音裡,而且還有許多其他來源也證實了它真的發生在特定的地點和時間。同時,因着這些事實的意義和影響,超越了僅屬歷史事件的範疇,因為它是救恩史,見證了救贖者的救恩工程。

舊約所預言吾主的受難和死亡,以及祂的復活,有其獨特的超性目的及意義。並非任何凡人,而是降生成人的天主子,道成肉身,祂為所有人在十字架上犧牲性命,為我們贖罪。每當舉行彌撒聖祭時,這獨一無二和好的犠牲,都以聖事性的方式臨現在我們的祭台上。每天我們舉行或參與彌撒聖祭時,我們應該懷着多大的虔敬之心!

讓我們平緩地默想信經的經文。我們在四旬期內特別可誦念的「宗徒信經」裡宣稱吾主耶穌基督:「在比拉多執政時蒙難,被釘在十字架上,死而安葬。祂下降陰府,第三日從死者中復活。祂下降陰府,第三日從死者中復活。」[5] 我們慣常在彌撒中念的信經,是依據早期大公會議制定的,措辭稍經更改,但是同樣的。《天主教教理》指出:「耶穌的慘死並非環境不幸的巧合的偶然結果。它屬於天主計畫的奧秘,正如聖伯多祿在五旬節第一次講道中,向耶路撒冷的猶太人所解釋的:『祂照天主已定的計畫和預知,被交付了。』(宗2:23)聖經的這句話,並不表示那些『交付耶穌』(宗3:13)的人,只是天主預先寫好的劇本的消極執行者。」[6]

耶穌曾說: 父愛我,因為我捨掉我的性命,為再取回它來:誰也不能奪去我的性命,而是我甘心情願捨掉它;我有權捨掉它,我也有權再取回它來:這是我由我父接受的命令。[7]這樣,「罪惡所造的惡意的深塹,已被天主無限之愛的橋樑溝通。天主沒有拋棄人類……基督的整個一生,從誕生於白冷郡起,充滿了熾烈的激情,志在實現天主聖父救世的聖旨。在三年傳教生活中,祂的門徒同祂朝夕相處,經常聽到祂說,祂的食糧,便是執行派遣祂的那位的旨意(參閱若3:34)。事實的確如此,貫徹始終,直到第一個受難日下午,祂的血祭大功告成之時,『祂俯下頭,交出了靈魂。』(若19:3)使徒聖若望便是這樣描述基督的死亡的。耶穌在人類全部罪惡的重壓下,被我們罪孽的暴力與邪惡壓得粉身碎骨,死於十字架上。」 [8]

為了祂賜給我們無限的大愛,我們該怎樣感激吾主?祂自願地並為了愛情奉獻了自己的生命,不僅是為整個人類,而是為了每一個人,如同聖保祿所說:「dilexit me et tradidit seipsum pro me, 祂愛了我,且為我捨棄了自己。」[9]不僅如此,在說明基督救贖之愛是如何深奧時,同一位宗徒使用更權威的措辭:「因為祂[天主聖父]曾使那不認識罪的,替我們成了罪,好叫我們在祂內成為天主的正義。」[10]

本篤十六世在一次公開接見說道: 這奧蹟不但奇妙,更是不可思議!我們永遠無法充分地默想這事實。儘管祂是天主,耶穌不願意獨佔其為天主的特權,祂不願意用祂天主性的「存有」,祂的尊貴及祂的德能,作為勝利的工具而遠離我們的標記。反之,「他卻空虛自己,」取了一個可憐、軟弱的奴僕形體。 [11]

《天主教教理》教導:「天主在祂的救恩計畫中,安排了祂的兒子,不但『為我們的罪死了,』(格前15:3)而且也『嘗到死味』,就是在祂於十字架上斷氣及復活之間的那段時期經驗死亡,靈魂與肉身分離的處境,基督死後的情況就是埋葬和下降陰府的奧蹟。」[12] 這樣以更多的證據解釋清楚耶穌死亡的真實,及向那些被拘禁在聖經稱之為「陰府」 (sheol) 或「地獄」 (hell) 中的靈魂傳報喜訊,因為救贖工程還未完成,在那裡居住的人不能見到天主。但在耶穌「下降」陰府後則帶來了不同的效果。「耶穌下降陰府,並非為救那些下地獄的人,也非為毀滅地獄,而是為拯救那些先祂而去世的義人。」[13] 然而這是天主的正義和慈悲的另一標誌,為此,我們應當珍惜和感激。

聖週即將來臨,讓我們設法把禮儀的情節引用到我們的生活中。 讓我們緬懷追念吾主,祂為了愛我們,竟至於從頭到腳,遍體鱗傷,體無完膚。 [14] 聖施禮華邀請我們,不要倉促地默想吾主在世的那些最後時刻。 這苦難的悲劇,使我們自己的生活與整個人類歷史,詣於成全。我們不能視聖週只是一種悼念。聖週意味着默觀耶穌基督的奧蹟,把它作為繼續在我們靈魂中工作不息的現實。基督徒有義務成為另一基督,成為基督其人(alter Christus, ipse Christus)。藉聖洗聖事,我們都被召成為我們生命的司鐸,「通過耶穌基督,奉獻中悅天主的屬神的祭獻。」(伯前2:5)我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無不成為服從天主聖意的表現,從而使真天主亦真人的大司祭的使命,綿延不絕,常存於世。 [15]

讓我們開始作準備,好能以深切的虔誠參與復活節三日慶典 (Easter Triduum) 的禮儀。我們每人可尋找一些具體的方式來好好的利用這幾天。在眾多的公開宗教敬禮中,例如遊行和懺悔禮儀等,我們不要忘記 還有一個虔敬的傳統,拜「十字苦路」,這傳統整年為我們提供銘記十字架的奧蹟,並陪伴基督在這苦路上行走,好能於內心與祂認同。 [16]

在這四旬期,讓我們每人以對自己最有幫助的方式虔誠地再次體驗十字苦路。最重要的是以愛與感恩之心默想吾主的苦難。從革責瑪尼莊園祈禱到祂的死亡及埋葬,福音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個人默想材料。我們也能善用聖人們的思考和許多靈修作者的著作幫助自己。讓我們聽聽聖施禮華的建議: 我主,我的天主,在我們聖母親切的垂視下,我們準備陪伴祢,在這痛苦之路上行走,這成為我們救贖的代價之路上。[17] 讓我們勇敢地說:我的聖母,憂苦之貞女,求妳助我重溫那些妳的聖子願意在此世渡過的痛苦時刻,好使我們這些受造於小撮塵土的人,最後也能生活於天主子女的自由與光榮之中in libertatem gloriae filiorum Dei. [18]

這樣,我們讓靈魂不斷地開放,好能有效地接受因耶穌光榮的復活而帶給我們的恩寵,同時要為下一任教宗履行教宗職務事宜作預備。我們要以祈禱和犠牲來支持參與選舉聖伯多祿繼承人樞密會議的樞機們,我們已全心熱愛即將選出的新教宗。在這「空位期間」,這意向即是活出天主臨在的關鍵。

最後,我要補充一下,幾天前我去了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在那兒我與主業團信友與他們的朋友聚會,並前往黎明之門聖母聖像前祈禱了兩次,其實在整個旅程中我不斷在心中默禱,那兒的人非常虔敬黎明之門聖母。我特別把教會的現況託付給瑪利亞,我也為你們祈禱。返回羅馬後,在四旬期的第一週,我開始每年慣常的退省。在那些日子裡我記掛着你們每一個人,為你們精神上和物質上的需求祈禱,特別為那些患病的人。要熱愛並珍惜主業團的合一,並向聖若瑟尋求代禱。

結合所有的祈禱和犧牲,並在本篤十六世的支持下,我祝福你們。

你們的父親,

+ 浩偉

──

[1] 依55:8-9。

[2] 若14:18, 16。

[3] 瑪16:18。

[4] 聖施禮華,家庭聚會筆記,1958年10月26日。

[5] 羅馬彌撒經書,宗徒信經。

[6] 《天主教教理》599。

[7] 若10:17-18。

[8] 聖施禮華《基督剛經過》95。

[9] 迦2:20。

[10] 格後5:21。

[11] 本篤十六世,公開接見講話,2009年4月8日。

[12] 《天主教教理》624。

[13] 同上,633。

[14] 聖施禮華《基督剛經過》95。

[15] 同上,96。

[16] 本篤十六世,公開接見講話,2007年4月4日。

[17] 聖施禮華《十字苦路》序文。

[18] 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