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督的信(2012年4月)

因著聖週,於4月23日聖施禮華的初領聖體百年週年紀念,讓監督在此封信反思到聖體的意義。

我至愛的孩子們,願耶穌為我看守我的兒女們!

我在聖週開始寫信給你們。從我們今天慶祝的耶穌榮進耶路撒冷,到祂在復活節清晨的復活,教會在使我們合而為一的禮儀中重現我們救贖的偉大奧蹟。讓我們深深感謝天主給予人類的偉大奇蹟。也讓我們密集加強準備自己在聖週三日敬禮中陪伴吾主,在祂為我們付出自我的悲痛時刻親近祂,也好能參與祂光榮的擢升。

聖施禮華說:「在緬懷基督之死的同時,我們自然會以誠懇之心檢討自己的日常生活,並認真對待我們宣誓的信德。聖週不應只是一種『宗教性的插曲』,不應是從俗務瑣事糾纏紛擾的生活中抽出來的片暇。聖週應是加深認識天主聖愛的時機,好使我們能通過自己的言行,把天主的愛顯示給他人。」[1]我們積極和熱情地參與這幾天的禮儀,提供我們最佳的方法緊靠著耶穌度過那些漫長的極度的痛苦時刻。因此聖週將不會減縮成「一種悼念。聖週意味著默觀耶穌基督的奧蹟,把它作為繼續在我們靈魂中工作不息的現實。」[2]

讓我們在心中培養與整個教會深刻的共融,從全球的這一端至那一端以虔敬和追憶慶祝這些神聖的奧蹟。讓我們特別為那些將在復活節前夕領洗的人,以及所有人祈禱,好使我們能在這幾天因受聖神恩寵的感動能更接近天主,定志全心奉獻自我追隨基督。「讓我們把次要問題擱置一旁,先鞭辟入裡,直接探討關係最為重大的問題。這就是:得升天堂,乃是我們全力以赴的首要目標。否則其他一切都不值得。若要升天堂,忠於基督的教義是絕對必要的。若要忠於基督的教義,堅持不懈地反對通向永福途中的各種障礙,則是絕對必要的。」[3]

耶穌藉著在耶路撒冷的晚餐廳與他的門徒們的相聚開始聖週三日敬禮。Desiderio desideravi hoc Pascha manducare vobiscum, antequam patiar我渴望而又渴望,在我受難以前,同你們吃這一次逾越節晚餐。[4]聖路加敘述最後晚餐的這些話清楚地呈現基督聖心對人類無限的愛情,祂明瞭自己的「時刻」已來到,人類等待已久的救贖時刻。本篤十六世說:「在祂的心中,祂等待以麵餅和酒的形象付出自我的時刻。祂等待成為真正救世主婚宴的時刻:當祂能轉變這世界的恩賜並融入己身,好能改變它們並因此揭開這世界的重整。在這耶穌急切的渴望中,我們可以意識到天主本身的意願,祂對人類和創造所期待的愛。一種等待合一時刻的愛,一種希望吸引人類至本身因而完成眾創造物的渴望,因為受造之物都熱切地等待天主子女的顯揚(參羅8:19)。」[5]

我們怎能不也去想想,吾主在我們身上發現愛的回應的極大渴望?然而,那些在祂身旁的人並未發覺那些事件的超越性,如同我們看到的事實,特別是在那時刻,仍爭論在他們之中,誰該是最偉大的。[6]雖然他們毫無疑問地深受耶穌的言行而感動(就如同聖若望詳盡的記錄吾主在家庭聚會最後話別的言論),他們仍未全然了解所有在他們眼前發生之事的含意。這任務保留給聖神,祂將會在聖神降臨節來到。我的女兒和兒子們,基督的受難告訴了我們什麼?望著十字架時,我們懷有何種虔敬之情?

我們身為21世紀的基督徒,有著兩千年歷史的信德和對聖體的虔敬,那些已在領洗時領受聖神的人,和那些首批宗徒們的情況不相同了。我們知道,在最後的晚餐,基督「藉由餅和酒把自己的身體和血作為新瑪納(參若六31-33),交付給他的門徒們,而提前了祂的死亡和復活。古時,人隱約意識到,人的真正食糧、能實在養活人的,終究是『聖言』,永恆的智慧,現在這同一『聖言』為了我們真正地成了食糧,如同愛滋養我們。聖體聖事吸引我們進入耶穌自我祭獻的行動中。」[7] 在天主降尊於聖體內時,應該很容易讓我們充滿驚奇和感激。但是通常並非這樣。為什麼在眼見基督的愛時,仍缺乏愛呢?為什麼當師傅的聖心燃著愛的火焰時,在我們心中卻如此冷淡?「耶穌渴望我們,祂等待著我們。但是我們呢?我們是否真的渴望祂?我們是否迫切希望見祂?我們是否渴望與祂相遇、與祂合而為一,領受祂在聖體內賜給我們的恩賜?還是,我們冷淡、分心,忙碌於其他瑣事?」[8]

這些是基督在世的代表提問所有天主教徒的,這些問題等待個人的答案,是發自我們每一個人的承諾。讓我們誠心地請求聖神從我們內心深處引出那回應,並教導我們該如何全然地自我奉獻還給吾主,慷慨地歡迎祂的恩寵:以愛還愛。

在三個星期後,於4月23日,我們將紀念聖施禮華初領聖體的百年週年。這個日子應該激發他在主業會的兒女們在參加彌撒時更加虔誠,特別是在領受聖體時。

在此是不可能列舉我們摯愛的父親給予我們所有關於每天以更大的效益領受吾主的忠告。我們這些有幸親近目睹他如何準備聖祭、如何舉行、如何領受聖體以及之後的感恩,無法用言語表達他在那些時刻毫不引人注目、制伏他的愛。我會限制自己,勾勒出一些能幫助我們更深入我們神聖創辦人虔敬聖體方面的概況,也因此改進我們如何在至聖聖體聖事裡親近耶穌。

1963年4月23日,他告訴我們:「今天是個非常大的慶日。」他建議我們幫助他感謝吾主這份來自天上的大禮:「因為祂意願來到並讓自己作為我心靈之主。」[9]他非常感激聖教宗庇護十世,在二十世紀之初,公佈初領聖體的常規,訂定兒童領受聖體的最低條件。[10]他經常回憶他在十歲時初次領受吾主。他強調「在那些年,雖然有庇護十世的指示,但是在那年紀初領聖體是前所未聞的,現在則是慣於及早領受。一位年長、虔誠、簡樸和良善的教區神父幫助我準備。他教給我神領聖體的禱文。」[11]

初次與聖體內的耶穌相遇,在他靈魂內留下深深的印記。每年他都提前準備這摯愛的週年紀念。他經常以極大的感激之情回憶那時刻,驚嘆於天主的美善,祂是希望如此接近祂的受造物。

但是他並非在他年老時才如此為之,雖然很自然地隨著歲月流逝,在千萬次思考過那些吾主所賜的恩惠後,他的感激之情更為細膩。有時他說出一些驚人之語,特別是當我們明白他從很小時便開始有這些省思。「縱使還是個小孩時,我清楚了解聖體的原因。那是種我們都經驗過的感情,想要永遠和我們所愛的人在一起。就像是一位母親對她孩子的深愛:她說我可以用親吻吞掉你,把你吃掉:我可以把你化為我自己。」[12]

只有基督對我們每個人的愛超越所有父母親對他們子女的愛,那意願強大到足夠讓相愛的人感受到的全然合一的成真。「吾主也和我們說相同的話:領受我,吃我!這不可能更人性化了。然而當我們領受祂時,我們並不『人性化』吾主天主。是祂聖化我們、提升我們,舉揚我們。耶穌基督為我們做了我們不可能做的事:祂『超性化』我們的生命、我們的行動、我們的犧牲。我們被神聖化。這便是我生命的緣由。」[13]

我的女兒和兒子們,讓我們盡可能好好的準備自己去領受聖體。我們的努力總嫌不夠的,但是這不應該讓我們沮喪。我們確實是不值得在自己靈魂和身體內領受吾主的,然而祂說過不是健康的人需要醫生,而是生病的人。[14]祂是那一位藉著經常到我們這兒來(如果可能的話,每一天),使我們值得祂的愛。「因此,當一個靈魂處於恩寵中,並且是個愛天主的靈魂,不應該覺得他沒準備好去領聖體。因為當我們努力在這世上和平、美善的戰爭中打頭陣,我們便絕妙地在準備自己。」[15]

在年初我建議你們,如果願意的話,應該經常念我們的父親從聖經、聖多默宗徒的口中擷取的短誦,也是他每天在彌撒時在心中重複的:Dominus meus et Deus meus!我主,我的天主![16]這絕佳的信德行為在基督的真正臨在中,於聖事的形式下,能夠激勵我們去更好地準備自己領受聖體。我們必須深愛吾主,而且非常虔誠;我們需要在祭台上和在聖體櫃中好好地善待祂,並且也為了那些不愛祂的人而愛祂,為了那些冒犯祂的人作補贖。「吾主天主要我們在每晨領受祂時告訴祂:主,我相信這是祢。我相信祢確實隱藏在這聖事形體下!我崇敬祢,我愛祢!當你去小聖堂朝拜祂時,再次向祂複誦:主,我相信祢卻實臨在!我崇敬祢,我愛祢!這便是對吾主懷有愛的意思。因此我們會每天更加愛祂。

然後,繼續整天愛祂,基於這念頭去思考行動:我要出於對耶穌的愛好好地完成這些事,祂在聖體櫃中掌管我們。深愛聖體聖事中的耶穌,試著帶領許多靈魂去愛祂。只有當你在靈魂中培養這關切,你才知道如何教導祂人,因為你才會付出你所生活的、你所擁有的、還有你自己。」[17]

那天也是我們父親的堅振週年紀念。他於1902年出生後幾個月領受了它。在那時的西班牙,此事並非不尋常,當主教去教區做牧民訪問時,會為還未領受這聖事的孩童和成人舉行這聖事。因此,從年幼時,聖神便在我們父親的靈魂中密切積極地工作,準備他去接受祂之後會賜予他的豐碩恩寵。

在一次聖施禮華與各行各業的人聚會時,他被問到關於在領聖體時領受基督,和恩寵藉由聖神臨在於靈魂內的不同處。隨即,如同出自他靈魂深處,他給了以下的答案:「如果你在聖體中思考它,你將會立即明瞭到不同之處…至聖聖三的第二位確實臨在,祂為我們成為人:肉體、寶血、靈魂和神性。我們這麼領受祂,但是我們的天性很快地摧毀神聖的形體,從那時起,耶穌在感恩聖事中的聖體臨在隨即消失。

但是之後,如果我們不因大罪驅逐祂,天主與我們同在。藉著恩寵,聖神居住在我們中間,也就是整體聖三。因為在三位中只有一個天主,當一位行動時,至聖三位一體的天主便臨在。」[18]

我的女兒和兒子們,讓我們整天都努力不輕視天主居臨於我們的靈魂中;甚而,我們能不斷藉著發信德、愛德,神領聖體和呼求聖母來增長此臨在,這也會幫助我們感恩耶穌神聖地來到我們靈魂中,並為了隔日的恭領聖體做準備。

讓我們不間斷地為教宗祈禱,特別是在19日,他當選為教宗的七週年。還有16日,是他的85壽誕。讓我們以信德重複Preces中的禱文,那是我們的父親從教會禮儀傳承中所節錄的:Dominus conservet eum, et vivificet eum, et beatum faciat eum in terra, et non tradat eum in animam inimicorum eius.上主必保護他,賜他生存,在世上蒙福,決不將他交給他的仇敵而任敵所欲。[19]

我也將自己託付於你們的祈禱,特別是在即將來到的20日,我被遴選指派為監督的週年。因而我們也能保持consummati in unum,[20]與從天堂降福我們所有人的聖施禮華的心靈和意向合一。請也為我希望能在復活節週到喀麥隆的訪問祈禱。

我以深情祝福你們,

你們的父親,

+ 浩偉

羅馬,2012年4月1日

──

[1] 聖施禮華《基督剛經過》97

[2] 同上,96

[3] 同上,76

[4] 路22:15

[5] 本篤十六世,主的晚餐彌撒講道,2011年4月21日

[6] 參路22:24

[7] 本篤十六世《天主是愛》通諭,2005年12月25日,13號

[8] 本篤十六世,主的晚餐彌撒講道,2011年4月21日

[9] 聖施禮華,家庭聚會筆記,1963年4月23日

[10]參聖庇護十世《何其獨特》法令,1910年8月8日

[11]聖施禮華,家庭聚會筆記,1966年

[12]聖施禮華,默想筆記,1960年4月14日

[13]同上

[14]參瑪9:12

[15]聖施禮華,默想筆記,1964年5月28日

[16]若20:28

[17]聖施禮華,家庭聚會筆記,1970年4月4日

[18]聖施禮華,家庭聚會筆記,1972年4月13日

[19]參詠40[41]:3

[20]若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