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督的信(2011年5月)

蔡浩偉主教強調這個月特別值得歡慶的三個理由:復活期的喜樂、若望保祿二世的冊封真福,以及開始獻給瑪利亞的月份。

 我至愛的孩子們,願耶穌為我看守我的兒女們!

我們仍能聽見—也一直會聽見—教會喜悅的迴響:surrexit Dominus vere et apparuit Simoni:主真復活了,並顯現給西滿了。[1]這是個充滿超然和人性喜悅的驚嘆,是在耶路撒冷晚餐廳,在復活第一日結束前,門徒們招呼兩位在深夜匆匆自厄瑪烏返回的門徒發出的。克羅帕和他的同伴告訴他們,耶穌就在去厄瑪烏的路途上,活生生地顯現給他們,並且甚至與他們同桌。

我們可以深深了解,當那些人見證師傅羞辱性死亡的驚駭!一切都在預料中,因為他們也無法相信,一大清早在主的空墓接獲異樣訊息的聖婦們的宣告:不要害怕! 妳們去,報告我的兄弟,叫他們往加利肋亞去,他們要在那裡看見我。[2]然而,天主是多麼美妙地親近!耶穌基督希望安慰自己的人、重建他們的信德和喜悅,那希望大到祂並未等到他們在加利肋亞聚首。就是那一天晚上,祂在門徒所在的地方顯現,因為怕猶太人,門戶都關著,[3]並招呼他們:願你們平安,眾人害怕起來,聖路加記載,想是見了鬼神。耶穌向他們說:「你們為什麼恐懼?為什麼心裡起了疑惑?你們看看我的手,我的腳,分明是我自己。你們摸摸我,應該知道:鬼神是沒有肉軀和骨頭的,如同你們看我,卻是有的。」[4]然後祂向他們要了點吃的,好除去他們的疑慮,證明那真的是祂,那位好師傅,那位已戰勝邪惡和罪惡,並打開了死亡的枷鎖。

復活節的第一週已過去了,教會仍未停止欣喜地一再默想福音的內容,向我們訴說耶穌的復活。教會以感激和深深的情感如此為之,對吾主的勝利充滿信心。這是在人類史上獨一無二的事件;一件同時展現給我們在末日普世復活的典範的事件。藉著受洗,我們已結合於基督,成為祂死亡和復活的分享者。因罪惡而死亡,並復活於恩寵的生命中,我們已活在新生命,同時等待全然的新生。因為正如同聖保祿所寫:如果我們藉著同祂相似的死亡,已與祂結合,也要藉著同祂相似的復活與祂結合。[5]

再一次我們對天主的大能和慈悲充滿尊敬和驚嘆。基督的復活並非只是重回祂之前的生命,就像發生在拉匝祿、雅依洛的女兒或是在納因寡婦的兒子,那些吾主從肉身死亡中召回他們,延續他們在世幾年的生命,然後他們仍再次死去。吾主的復活是打從根本上不一樣的。毫無置疑的,新約的見證留給我們「人子復活」的事件是截然不同的。耶穌的復活引爆出一個嶄新形式的生命,一個不再受制於死亡律的生命,而且更超越的,成為一個開放給人類存有新幅度的生命。因此,耶穌的復活並非是一個我們可置之不顧、過去發生、孤立的事故,而它構成一個「進化性的跳躍」(…)在耶穌的復活內,人類存有得到新的可能性-影響到每個人,展開他們的未來,嶄新的未來。[6]

在世界的歷史中,基督復活的宣告是極至的「喜訊」。為此事實做見證,門徒們克服他們所有的恐懼而將它傳遍世界各地;殉道者在面臨各種折磨和死亡時堅忍不屈;許多證道者和貞女置雄心壯志和塵世的物質享受於度外,全心立志切望永恆的財富;還有無數的平凡基督徒幾世紀以來學習由誠實的工作中舉目向天,為愛天主和人而從事這世上的凡事。

基督復活的特徵在於祂至聖人性的事實,以祂的靈魂再一次結合於祂的身體,已藉著聖神的力量在天父的光榮內改變聖容,如同能清楚地在祂顯現給門徒們的事蹟裡看到,然而祂並沒有停止真正的人性。這包含了一些毫無疑問地超越我們經驗的。那歷史的事實,基於一些完全可靠見證者的見證,同時也是超性信德基礎的對象。如同聖奧斯定所說的:「相信基督死亡並非是件偉大的事(…)每個人都相信基督死亡。基督徒的信仰在於基督的復活。我們認為偉大的是去相信基督從死亡中的復活。」[7]

可能我們有時會想,為何耶穌沒有以祂復活的狀態展現給所有人看,好使所有人都相信祂。本篤十六世說,透過生物的歷史,發現每個新生命的起源都很小,幾乎因肉眼看不到而可能給忽略了。吾主自己告訴我們,世上的「天國」像一粒芥子,是所有種子裡最小的,(瑪13:31-32)然而含有天主無限的潛能。[8]他結論說復活就是這般進入了世界:僅僅藉由某些奧秘而現身給親選的幾位,然而它確是世界沉寂地等待的新開始。[9]

幾世紀以來,對吾主復活的信仰已散佈於世上;已藉著信徒們的合作,在這塵世旅途朝聖的奧體成員,植根於新文化、不同文明內。現在,如同聖施禮華所大力強調的,在於你和我及所有基督徒,以我們的言行舉止為基督做見證。

因此復活節的好消息,需要熱心踴躍的行動和勇敢的見證。每位基督的門徒,還有我們每一位,都被召做見證。這特別是復活的主要求頗高和振奮人心的命令。在基督內新生命的「消息」必須在基督徒的生命中閃耀,在那些攜帶它的人身上,必須是活躍和積極的,真的能夠改變人心和生命整體。[10]我們是否每天在吾主的勝利中,滋養堅定和強健的信德?對基督真已復活的認知,是否讓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充滿安全感?我們如何去時時奮鬥在我們身旁、在這塵世旅途的所有十字路口發現祂? 因為所有這一切,復活期是喜樂的日子。但它的喜樂並不局限於禮儀年度的這一季節。而是永遠洋溢於基督徒的心中。因為基督活著。祂不是已經死去的人,不是活了一段時間,然後死去,只留下好榜樣和美好回憶的人。

不,基督活著。耶穌是厄瑪奴爾:天主與我們同在。祂的復活告訴我們,天主絕不遺棄屬於祂的人。[11]

耶穌基督在父的光榮中,也同時仍存在於教會:以特殊的方法存於聖體內,而藉著聖寵,存在於每個基督徒的心裡。藉著洗禮,我們接獲新生,讓吾主全然擁有它;其他的聖事逐步發揮功效,將超性生命帶至完美。只有在肉身復活時,在奧體成員內才會滿全,完滿的光榮現在是為我們之首-耶穌所享有,以及祂的至聖母親,也是我們的母親。然而如同我們的創辦人所表達的,在此時此地信德教導我們:人在聖寵狀態下,因充滿天主而被神聖化。我們凡夫俗女,不是天使;我們有血有肉之軀,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慾。而這神聖化的工程,影響到人的一切,猶如末日復活的一種預享。[12]願我們靈魂中不斷湧現為了我們在耶穌基督內,藉著聖神,身為天父子女的事實感恩。

這預嘗最終的榮耀,因聖人們留下的軌跡更光亮,特別是那些教會介紹給我們作為德行模範,並讓我們尊崇的。我們應該慶幸那些我們的兄弟姊妹最終的勝利是自然不過的事。特別是在今天,5月1日,我們受到無限喜悅的侵襲,因為我們至愛的若望保祿二世的宣福大典。雖然你們大部分的人未能來羅馬參與盛會,但在這整個教會的偉大慶日,你們─我們─都感到在精神上非常團結。

我們認識這位偉大的教宗,他慷慨地為了人靈耗盡一生,直到在此塵世的最後一刻。我們已見證他信德的深度、他望德的確切、他愛德的熱情擁抱了每個人。在主業會,如同我幾次提醒你們的,更是虧欠這位新真福許多,特別因為若望保祿二世是吾主利用的工具,授予我們主業會最終的教會法形式,和聖施禮華的宣聖。這是非常自然地我們應該特別歡慶他被舉揚於祭台上,並感謝天主賜予教會這份大禮。我本人會在5月3日舉行隆重的感恩彌撒。如果可能的話,你們那天更加緊密地與我的彌撒合一,藉著這位新真福的代禱我會將所有的意向帶到吾主面前。

同於此,我們開始了五月份。在這幾個星期,教會邀請我們特別恭敬聖母。我建議你們呼求我們的父親和若望保祿二世的代禱。在這幾天隨即在教宗的宣真福禮之後,請求他們為我們取得恩寵,以全力去愛和尊崇天主之母。當卡洛華迪拉(Karol Wojtyla)還很年輕時,便將自己全部獻給她,就如同在他的主教徽章上的格言:Totus Tuus(一切都是妳的)所表達的。聖施禮華也希望成為天上母后絕對的忠臣。在1931年12月28日,在關於一項聖伊莎伯爾基金會修道團體的習俗,他寫道:「我的主母,即便是説著玩的,我也不要妳停止作為萬物的女主人和皇后。」[13]

我們全然屬於—希望屬於—吾主,也需要旅行在這條聖母的道路上,也就是聖施禮華遺贈給我們的。如果有任何一件我想要你們仿效我的,他寫道,那就是我對聖母的愛。[14]這個月藉著傳統的五月朝聖,提供給我們絕佳的機會去培養對聖母的尊崇。讓我們在這幾天邀請我們的朋友和熟識的人去拜訪一些聖母朝聖地,祈禱和默想玫瑰經的奧蹟。我們會給他們許多精神上的益處,因為到耶穌那邊去,及「回歸」到耶穌身邊,都得經過瑪利亞。[15] 懷著我們父親當年去松索雷斯(Sonsoles)的虔誠之心去赴與聖母的約會。除此之外,如同他在幾年後在瓜達露佩聖母前的九日敬禮所建議的,讓我們獻給我們的母親許多小玫瑰花,那些發生在每天生活中的點滴。

在5月14日,第四個復活期主日—也是著稱的「善牧主日」因為彌撒中的福音—前夕,我將會晉升35位執事,你們的弟兄為司鐸。一如往常,在這些場合,我請求你們,讓我們同心合意的祈禱,並為這些新司鐸,也為世上所有的司鐸奉獻一些刻苦。在你們的祈禱中,不要忘記教宗和所有主教們,好讓我們仿效那善牧,為了他的羊群奉獻自己的生命。[16]

聖週一結束,我很快地去了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在盧布爾亞那和薩格勒布我遇見主業會的信友們,還有許多得益於主業會精神的人。我為了我的子女們在這兩個國家所植根的使徒工作感謝天主,這是我們的父親所深切祈禱的:我無法告訴你們他有多愛所有的國家,特別是那些遭逢各樣困難的國家。

回到這封信之初,Surrexit Dominus vere! 復活的基督在我們之前朝向新天與新地前行(參默21:1)在那我們最終將生活為一家人,如同擁有同一位父親的孩子們。祂將與我們同在,直到時間終了。[17]隱藏在麵餅與酒之下,以神聖的方式,祂存留在至聖聖體內,傾聽我們的祈禱,安慰我們和賜給我們力量。不要讓我們離開祂的陪伴,讓我們帶許多人到祂那裡去,好使他們也—請原諒我打斷:歐華路主教多感激他的初領聖體!—體驗與基督一起、陪伴基督、在基督內生活的喜悅。有許多週年紀念提醒我們主業會的歷史,我無法在此一一列舉:我們可以看見聖母是如何看顧我們!讓我們為此感謝她。

我以深情祝福你們,

你們的父親,

+ 浩偉

羅馬,2011年5月1日

──

[1] 路24:34

[2] 瑪28:10

[3] 參若20:19

[4] 路24:36-39

[5] 羅6:5

[6] 若瑟.拉辛格(教宗本篤十六世)《納匝肋人耶穌》II, p. 244

[7] 聖奧斯定 《聖詠釋義》 120, 6 (CCL 40, 1791)

[8] 若瑟.拉辛格(教宗本篤十六世)《納匝肋人耶穌》II, p. 247

[9] 同上

[10]本篤十六世,公開接見,2010年4月7日

[11]聖施禮華《基督剛經過》102

[12]同上,103

[13]聖施禮華, 私人筆記 (28 December 1931) no. 517 (cf. A. Vázquez de Prada, The Founder of Opus Dei, I, p. 315).

[14]聖施禮華,1954

[15]聖施禮華《道路》495

[16]參若10:1-18

[17]本篤十六世,Urbi et orbi message,2011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