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督的信 (2011年4月)

隨着若望保祿二世的列真福大典逐步迫近,監督表達了他的願望,「天主聖神將喚醒許多靈魂,使他們深切地皈依,並帶領他們重新回到天主的身旁。」

我親愛的孩子們:願耶穌為我看守我的兒女們!

讓我們時常,也在四旬期內,熱愛教會給予我們無比豐饒的天主聖言,它激勵我們以新的力量走上復活的道路。教宗告訴我們:默想和內化天主聖言,好能每天將它生活出來,而學到一種可貴且無法取代的祈禱方式;天主不斷地向我們內心發言,藉著專心聆聽天主,我們能滋養那從領洗那天就開始的信仰之旅。[1]

我們的道路有我主耶穌基督作嚮導。祂親自告訴我們:我是道路、真理、生命。[2] 聖奧思定論及這取自若望福音的章節時說:「聖言沒有說,努力去尋找通往真理和生命的道路,沒有這樣說過。懶人,起來吧!作為道路的那一位已來尋找你,從的睡夢中喚醒你來;可是,如果你已甦醒,起來行走吧。」[3]

四旬期的第二階段給我們提供一個良好契機,讓我們重新檢視我們在這四旬期開始時所定下的決策,並重申我們要好好地為善度聖週和復活慶典的懇切期望。或許我們可以利用在未來數主日彌撒聖祭中將會讀到的福音內容作為我們反省的指南,就如本篤十六世在今年四旬期文告中所建議的。我們也可以仔細地默想即將來臨的一些週年紀念日和事件,包括明天4月2日,若望保祿二世逝世六週年紀念日,及將於5月1日為他舉行的列真福大典。

若望保祿逝世的紀念日讓我們回想到教宗為教會和世界所留下那忠信天主的典範。他聖善的死亡深深地影響了全世界,尤其是在那些日子裡源源不絕地湧到羅馬來陪伴他聖潔的遺體的眾人,特別是青年人,這證明了信仰依然在很多人的內心跳躍,儘管有時它被慣性,被甚至於是罪惡的斗篷所掩蓋。但是,一如在2005年4月那些令人難忘的日子裡所發生的事一樣,天主聖神的氣息能喚醒許多靈魂,使他們深切地皈依,並帶領他們重新回到天主的身旁。

不久之後的4月19日,當本篤十六世當選為教宗時,重現了同樣的超性迴響。看到教宗開始執行身為伯多祿之職務的彌撒聖祭中,充滿真理和力量的話,我們深受感動,也讓我們滿懷感恩之情。他說:教會是活生生的!儘管教會有時好像正在崩塌,但她是永不腐朽的,因為護慰者恆常的臨在,而且教會的元首是耶穌基督,已復活和光榮的受造萬有的君王。

這份肯定,源於我們的信仰,是那塊不斷地支持我們的望德和超性樂觀堅定不移的基石。我們的天主是位慈愛的父親,為了讓我們明白這點,聖言生動地告訴我們祂照顧我們如同自己眼中的瞳仁(申32:10)。祂不止息地透過天主聖神和祂至愛的聖子所建立的教會來施予聖化。[4] 聖施禮華的這些話使我們充滿安慰,天主子民在朝聖旅途所遇到的各種阻礙中仍充滿信心。他繼續說:要充滿信心,因為教會是不可腐朽的……我想你們默想一下,即使人為失誤的數量超於英勇的行動,即使不為感觀所察覺,教會那無可否認的奧妙本質依然繼續存在。教會仍然是基督的身體,我主本人,天主聖神的行動,天主聖父愛的臨現。[5]

我確信即將來臨的若望保祿二世的列真福大典將是基督奧體的聖德,是護慰者聖神更生的力量,是天主聖父慈愛的另一標記:簡言之,是天主至聖聖三的愛,祂從不放棄教會。而我深信(我也這樣向天主祈求)把聖潔的教宗置於祭壇之上,將再一次地激起世界及教會中對信仰、對愛德、對我主的感恩的流露和對我們的慈母教會滿懷信心的高潮。我總是深受感動,當若望保祿二世講到忠信時,他使用與聖施禮華在講道中相近的措詞:保持這份忠誠的必不可少的條件是直到永遠的「傳承」。

同時,就如我在本信開始所建議的,讓我們嘗試為復活節作好準備,在個人祈禱中默想教會禮儀於這數週中採用的福音內容。讓我們勇敢地省察自己是否曾陪伴耶穌,是否正緊緊地陪伴着祂,聆聽和實踐祂告訴我們的一切,是否永不想讓祂孤獨一人。

下週日,四旬期第四主日,我們將讀到治好胎生瞎子的情節,基督顯示自己乃是世界之光。在瞎子眼上抹了些用祂的唾沫和了的泥後,祂說:「去,到史羅亞水池裡洗洗罷!(史羅亞解說被派遣的)」。瞎子去了,洗了,回來就看見了。[6] 後來,聖史講到這人與耶穌之間的對話。我們每人都應該把耶穌問瞎子的話當作是對我們說的一樣:你信人子嗎? 你真的相信,不只是理智上,但要以你的心和意志,以你的整個存有去相信:基督是你的救主,祂是天主聖子降生成人,為你和我而死亡,也復活了嗎?我們在復活慶典前夕禮儀隆重地重申這信德的宣認,我們必須將整個存有都專注其中,擺脫一切自私的個人規畫和以自我為中心的糾纏。讓我們努力迅速地、喜悅地放棄任何與天主向我們每人指示的計劃所不合的規畫,無論它們是多麼的完善周詳。讓我們決心幫助他人打開他們的眼睛,好使他們看到天主的光,也讓我們充滿謙遜地懇求我主,賜予我們和其他人信德的恩寵。

在接下來的主日,四旬期第五主日,我們將聽到有關復活拉匝祿的章節。耶穌行了一個偉大的奇蹟,且有力地顯示出祂的天主性,因為除了天主以外,還有誰能使一個已經死了數天的人復甦呢?師傅向我們提出祂跟瑪爾大,拉匝祿的姐妹同樣的一個問題:我就是復活,就是生命;信從我的,即使死了,仍要活著;凡活著而信從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嗎?[8] 那女人,即使因她兄弟的死亡而深感悲痛,卻毫不猶豫地宣認她對生命與死亡的天主的信仰:是的,主,我信你是默西亞,天主子,要來到世界上的那一位。[9] 奇蹟就發生了。如果我們的信德堅強,這些奇蹟同樣也會在我們的生命中重現,在許多我們願意陪伴走向耶穌的人的生命中重現。正如聖施禮華向我們保證:切勿失望。拉匝祿死了,而且腐爛了:「已經臭了,因為已有四天了,」瑪爾大向耶穌說。假如你聽從天主的感召:「拉匝祿,出來罷!」你將獲得生命。[10]

我們的父親,憑着天主賜予他那份洞悉聖經靈性意義的恩寵,常常邀請我們更深入地走進福音的情景。在1964年,當他向一小群人講道時,他說:想到那一家的喜樂,那些見證奇蹟發生的証人;想到耶穌自己有多快樂,祂的心靈亦因別人感到快樂而滿溢着喜樂,同樣地祂曾因看到瑪爾大和瑪利亞流淚而哭泣。這讓我想到一個我們常唸的短誦:omnia in bonum!(參羅8:28)一切皆為獲得益處,包括了痛苦,只要我們不愚蠢地嘗試去拖延它,或用我們的想像力去使它變得更複雜。我們生命中無論發生甚麼事,如果把自己放在天主的手中,我們將會獲得平安和力量,因為天主的恩寵將使我們成為有效的工具。[11]

聖枝主日,四旬期的尾聲,展開了聖週,如往常一樣,它是帶引我們走進救恩史上決定性的日子的門廊。在聖週四早上,主教與圍繞着他的司鐸們共祭,為數不少的天主子民也會親臨其中。在彌撒當中,聖油會被祝聖,用來祝聖祭台,並為候洗者傅油(他們在領受聖洗聖事之後,將如祭台般被祝聖,好為天主服務),也為施行病人傅油聖事之用。此外,堅振聖事用到的聖油也會被祝聖,使已領洗的教友在基督內「成熟」。在禮儀當中,司鐸們會重申他們在領受聖職時所作的許諾。整個司祭子民的成員,包括了神職人員和平信徒,都能從這禮儀慶典中獲益良多。這是多麼美好的時刻,讓我們加強向永恆大司祭耶穌的請求,願我們有更多聖善的司鐸,願有更多的男女平信徒,在各自的崗位上,認真地追求聖德。

晚上,在Cena Domini 主的晚餐的感恩聖祭中,我們特別紀念建立聖體聖事和司鐸聖職這兩件事。逾越奧蹟聖事性的重現的「今天」,聖十字架的「今天」(由我主在最後晚餐時所預期的),在慶祝每一台感恩聖祭中臨現,而在聖週四更是特別深邃。讓我們為加爾瓦略山上永恆的「此時此刻」的祭獻驚嘆,特別在主的晚餐的感恩聖祭中。聖週四在祝聖聖體前,在羅馬感恩祭典經文中,司鐸讀出專屬這個隆重祭典的幾個字:「祂在為了我們和眾人的得救而受難的前一天,也就是今天,把麵餅拿在祂神聖而可敬的手中……」[12]

讓我們懇求至聖聖三,使我們決不會對基督的偉大愛情無動於衷。祂不只一次而永遠地在十字架上捨棄自己的生命,更渴望建立聖體聖事和司鐸職,讓我們無論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直至祂在末日光榮地來臨的時刻,都能真實地活出並接觸到祂救贖的犧牲。讓我們以順從的心「敬拜這奧蹟,一個偉大的奧蹟,一個慈愛的奧蹟。耶穌為我們做的還不夠多嗎?真的,」若望保祿二世在他最後一篇通諭中寫道:「在感恩聖祭中,祂向我們表露祂『愛我們到底』(參若13:1),一份無法衡量的愛。」[13]

聖週四的晚間的感恩聖祭預備我們紀念次日我主的苦難和死亡。耶穌的聖死與最後晚餐有着一個密不可分的關係。在最後晚餐中,耶穌獻出了自己的聖體和聖血,即祂於此世的存在,祂預期了自己的死亡,並把它轉化為一個愛的行動。[14] 我們在當天朝拜十字架時,讓我們向我們的救主由衷地說聲「謝謝祢」,同時也懷着非常忠信於祂的渴望,這樣會激勵我們繼續堅定不移、喜樂地走在聖成的道路上。

然後,我們來到復活節前夕。在聖週六,我們等待我主最終的勝利,這是一個守靜默和反思的日子。祭台上空無一物,沒有禮儀的慶典;連至聖聖體亦不存在,它被置於另一處,為施行臨終聖體有需之用。今年的聖週六是4月23日,是聖施禮華初領聖體和堅振聖事的紀念日。

這情況──不能慶祝聖體感恩聖祭,讓我們想起當我們創辦人慶祝他晉鐸金慶那天,天主旨意讓他當天無法舉行彌撒聖祭,因為那天是聖週五。然而,就如往常一樣,他的整天都是一台感恩聖祭,也許比平日更熱切,因為他與十字架上的犧牲非常親密。我邀請你們祈求他的代禱,好讓我們能在逾越節三日慶典中與我主的全燔祭更格外共融合一,與祂為我們所作的自我交付更團結一致。

最後,在復活節前夕守夜禮:重發領洗誓願時,我們再次肯定基督是我們生命的主宰,那是天主藉「水和聖神」使我們重生時所賜的生命,我們再次宣示堅定的承諾,對這恩寵的行動要有所回應,以成為祂的門徒。 [15]

我也如往常一樣重複這個請求:為我的意向祈禱。在過去的數週,如我已對你們提過的,其中重要的部分包括在日本地震後的影響,及在世界不同角落的武力衝突,特別是在象牙海岸和利比亞所發生的一切。讓我們充滿信心的以玫瑰經的聖母德敘禱文向瑪利亞,和平之后祈求。讓我們也緊密地與教宗團結合一,特別在4月19 日,他被選任擔當伯多祿之職的週年紀念日。也請為我祈禱,我在本月20日將開始我身為主業會監督為教會牧靈服務的新一年。

我以深情祝福你們,

你們父親,

+浩偉

羅馬,2011年4月1日

1. 本篤十六世,2011年四旬期文告,2010年11月4日,3

2. 若14:6

3. 時辰頌禱,四旬期第四主日讀經二(聖奧思定,論若望福音34)

4. 聖施禮華,講道《教會的超性目標》1972年5月28日

5. 同上

6. 若9:6-7

7. 同上,35

8. 若11:25-26

9. 同上,27

10. 聖施禮華《道路》719

11. 聖施禮華,默想筆記,1964年7月22日

12. 羅馬感恩祭典,感恩經第一式,聖週四晚間感恩祭典成聖體經文

13. 若望保祿二世,通諭《活於感恩祭的教會》2003年4月17日,11

14. 本篤十六,公眾覲見致詞,2010年3月31

15. 本篤十六世,2011年四旬期文告,2010年11月4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