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主教的巴伐利亞的童年到當選伯多祿的繼承人

本篤十六世為基督和教會謙遜服務的一生

“天主葡萄園裏卑微的工人”:本篤十六世以簡樸的力量呈現在世界面前。謙遜正是新任教宗“天主的眾仆之仆”所表現的特徵。若瑟•拉青格出身卑微,1927年4 月16日生於德國帕紹教區的馬克特爾鎮一個虔誠的農人家庭。那是個寒冷的下雪天,卻是巴斯卦前的聖週六。新教宗曾多次說:“我常把那天視為天主聖意安排的一個重要標記。”本篤十六世在德國的天主教環境中成長,那時的民間宗教情愫仍在巴伐利亞紮下了根。若瑟年輕時就敬愛聖母,敬禮聖母瑪利亞卻被他的前任推上了頂峰。

父親是憲兵隊的警長:希特勒掌權後,他公開表達對納粹的反感。若瑟的性格深受父母的影響。1951年6月29日晉鐸,那時他24歲。他的長兄格奧爾格同他一起發了願,兩兄弟除了都是司鐸外,也都酷愛音樂。若瑟彈鋼琴,是莫札特的欣賞者;哥哥成了雷根斯堡“小歌唱家”合唱團的指揮。

研讀神學和哲學是本篤十六世年輕時的極大愛好:1953年以“在聖奧斯定的教會教義中天主的子民和家園”這篇論文獲得神學博士學位。4年後年僅30 歲,便以 “聖文都拉的歷史神學” 獲得講師職稱。他才華橫溢,在波恩和慕尼黑執教,自1966年至1969年在有聲望的蒂賓根大學教書。1969年拉青格教授成為雷根斯堡大學信理神學和信理神學史教授並被任命為同一所大學的副校長。但是,這位年輕學者早幾年就已經享有國際盛譽,1962年,他以科隆總主教弗林斯樞機的神學顧問身份參加了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並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從那時起,他的路程開始與若望保祿二世的交織,那時,後者是年輕的波蘭主教,也參加了大公會議。

拉青格在高等學府教書的年代出版了大量的著作:如有1968年出版的“基督信仰入門”,1973年出版的“教義和啟示短評選集”。其後1985年的“信仰關係”,11年後又有“地上的鹽”等。

1977年,保祿六世教宗任命他為慕尼黑和弗賴辛的總主教,他是80年後管理這個巴伐利亞大教區的首位教區司鐸。他為總主教徽號選擇的座右銘是“真理的合作人”。本篤十六世畢生都在奉行這個使命。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2001年為拉青格樞機晉鐸50年寫給他的信中說:“他自晉鐸最初幾年就把為真理服務作為他的目標,常尋求更深入認識真理,讓更多的人認識真理。”在1977年6月27日召開的樞密會議中,蒙蒂尼教宗擢升他為樞機。在領導巴伐利亞教會的4 年裏,他努力重新將朝拜聖體作為靈修的中心,並對與婚姻和家庭相關的問題表現了重大關心。他在1980年的世界主教大會上的發言“基督家庭在當代世界的任務”意味深長。

一年後,若望保祿二世教宗召他來羅馬任“信理部”部長。那是1981年11月25日,波蘭教宗和這位德國主教開始了密切合作的關係,這個關係直到沃伊迪瓦教宗去世才中斷。那時也是這兩個人真摯友誼的開始,他們都將自己的生命奉獻給基督和教會。拉青格樞機在為若望保祿二世主持的葬禮彌撒中所流露的感情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拉青格樞機為維護信仰真理的職務以他平靜果斷的風度幹了23年多。他接受本台訪問時曾吐露心聲說:“這個工作引起敵對和負面反映。但我要說,也有很多人感謝教會保存了表達信仰的力量,立了為之生存的根基。這為我是件安慰的事。”

他又擔任聖座教義部部長、聖座聖經委員會、聖座國際神學委員會主席,1993年晉升主教級樞機。2002年11月30日,經主教級樞機們的推選,教宗批准他為樞機主教團團長。此外,他也曾任天主教要理籌備委員會主席,經過6年工作後,這本要理書呈交若望保祿二世教宗。

本篤十六世在登上伯多祿的宗座之前,近幾年曾多次與世俗界知識分子就今日重大課題,從信仰到相對主義交換意見。在同義大利參議院主席佩拉會晤後,他寫了“失去根源”一書,對歐洲、基督信仰和伊斯蘭作了反思。無論有信仰者或無信仰者都對這本著作內容的思路清晰和深邃表示讚賞。新教宗也對教會運動組織極為留意,他闡明,這些運動組織“能夠有很大幫助,因為它們發動了最初的傳教使命”。

梵蒂岡電臺訊,2005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