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浩偉主教的書信 (2007年3月1日)

  我們已經開始了四旬期,教會在這「強而有力」的禮儀時期邀請我們作一個新的皈依。我們全都需要這轉變,即是要經常更正我們生命中的方向,為要達到永遠擁有天主和悅樂於天主這最終目標。

然而,我們知道只要我們仍旅途在世上,我們就可以迷失方向或至少會偏離路線。因此我們必須,樂觀地,作所需的調整,就如飛機或船隻為要抵達目的地所作的一樣。

我們所愛的若望保祿二世曾經說,因為人處於旅客的狀況(in statu viatoris),在前往我們天上的家鄉的旅程中,我們也全是在皈依的狀況中(in statu conversionis)。他的結論是我們必須生活在永久的皈依中;而這事實突出了我們在世上的旅程的深度 (參閱若望保祿二世,1980年11月31日的通諭富於仁慈的天主,13)。但,我強調,我們必須充滿喜樂與希望,因為吾主在等著我們。

四旬期激勵著我們要忠信,是個特別適合去更加決心努力去作個人的轉變的時期,因為在這禮儀時期中我們有一種特別的恩寵。讓我們黙想聖施禮華的一些言語。我們剛進入四旬期,一段補贖、淨化和皈依的良辰。要好好的度過四旬期,不是一件易事,因為基督徒的信仰生活,本非一條舒適的大道。只是在教會內,任憑歲月蹉跎是不夠的。在我們生命中,在基督信徒生命中,第一次皈依——相信對那獨特的時刻,我們記憶猶新,清楚地知曉上主要求我們的一切——當然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日後不斷地皈依更重要,也更困難。為了使聖寵在這些持續皈依的運作中幫助我們,我們的靈魂要充滿朝氣和活力,向上主呼求,學習如何聆聽祂,懇求祂寬恕我們的過錯。(聖施禮華,基督剛經過,57)

吾主的苦難與死亡,是歷史上空前和絶後的最偉大的,仁愛和完全獻出自我的行為:天主子降生為人,且以祂的死亡將我們從罪惡中釋放。因此,在這數星期中,教宗邀請我們:讓我們以更加熱切的參與,去凝視 (…) 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基督,祂在加爾瓦略山上之死亡,完全地為我們彰顯了天主的愛。(2007年四旬期的文告)

同樣的建議也經常從聖施禮華的口中聽得到。他經常激勵我們手拿著苦像,勇敢地面對著上主,聆聽祂從十字架上想對我們說的言語!讓我們黙想,例如,他的這些言語:我如此熱愛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基督,以至於每一個苦像都好像是天主對我的慈愛的譴責:「……我正在受苦,而你呢?一個懦弱的人。我愛你,而你卻忘掉我。我懇求你,而你呢?你竟拒絕我。我在這裡,雙臂張開,以永恒司祭的身份,為愛你而受盡一切可受的痛苦,而你呢?縱然偶爾遭受一些輕微的誤會、凌辱,你就怨聲載道了。」(十字苦路,第十一處,第二點) 我曾見他以真實的愛及渴求補贖之情去親吻十字架上的吾主。

如果,在這期間,我們以完全的誠懇面對著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不需多久,我們就會發現祂所希望我們改進的個別細節。因為對聖德的渴求不應停留於模糊和無效益的願望,卻應成形於個別的定志,和非常清晰的內在奮鬥。

有時,也許,我們會發現我們的行為需要有一個徹底的突破,因為我們所踏著的路途不在引領我們更親近天主。在其他時候——最經常的——會是要在某些事項上去改進,如果是愛在敦促著我們,那些事項不會是微小的。

不管怎樣,讓我們不要忘記,正如教宗本篤十六世所說:這心靈的皈依,主要是由天主而來的恩賜(……),為此,祂自己以祂的恩寵預期了我們的渴求,伴隨著我們為皈依而作出的努力。教宗再加上:「皈依」的實際意思是甚麼?它的意思是尋找天主,與天主一同行動,溫順地遵從祂聖子耶穌基督的教導;皈依不是自我完成的工作,因為人不是自己的永恆歸宿的建築師。(……)皈依是自由而熱愛地接受在所有事上依賴天主,我們真實的創造者,亦依賴著愛。這不是從屬,而是自由。(2007年2月21日聖灰禮儀的公眾聚會)

每一個這些轉變都集合了天主的切望和人的自由。天主——祂的本質就是愛——以絕對的自由藉著基督將自己獻於我們,且希望我們會開放自己去迎接祂的愛。在十字架上,是天主自己在懇求得到祂的受造物之愛:祂為我們每個人的愛而口渴,教宗如此寫道(2007年四旬期的文告),強調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形象如何聯合了caritas的兩個層面:付出的愛,和擁有的愛。

再者,天主啟示祂對人的情愛(eros)(祂偉大的,被我們所愛的渴求),實際上是祂的純愛(agape) 的最崇高的表達(祂的絕對而無條件的自我付出)。真的,只有那無條件的自我奉獻,和充滿熱情地渴求以愛還愛所互相結合的愛,才能產生一種舒緩最沉重的重擔的喜樂。(同上)

本篤十六世在他的四旬期訊息中的這些言語,提供基督徒一點亮光,可以在聖週和復活節前的這數星期大大幫助我們。讓我們善用它。讓我們反問自己每天個人如何以特定和有效益的方式,回應天主給我們每個人無可量度,無限的愛。

這禮儀季節中部份的行動——祈禱、補贖、愛德工作——可以作為我們渴求皈依的一個途徑。我們如何為逾越三日慶典作準備,是否有一個神聖渴求與基督一起,與基督一同受苦,與基督一同付出自己?祂意願我們如此做,祂還邀請我們在祂的苦難中伴隨著祂。

也許我們可以更加溫情著意地做一些虔敬的規範,例如祈禱、彌撒聖祭、或唸玫瑰經。也許我們可以增加表達我們的補贖精神的小克己的奉獻;例如,盡量將一件特別困難的工作做到完美;對那詢問我們意見或要求我們幫助的人表示歡迎和友善;更加努力地服務最親近我們的人;及在我們的飲食中加入一個小克己的「成份」,幫助我們在這些時候保持天主的臨在。聖施禮華慣常建議一個每人都可做的小克己:吃多一些我們不太喜歡的,和吃少一些我們很喜歡的。我的兒女們,我們是否非常明白,沒有十字架,就沒有基督宗教,和個人的基督徒生活?你們的一天,是否由你們對十字架的愛所主宰?

既然祈禱和克己是基督徒行為的支柱,當我們將對新的皈依的渴求隨著這路線邁進,我們會找到不同的方式去改進我們的弟兄愛德:由以行動照顧那些有需要的,到向正在努力做個良好的基督徒的人給予可以打開新的領域的意見。在這一點,我們不應忘記修和聖事的使徒工作的重要性;讓我們在這四旬期中加深它,好使許多人在領受了事前充份準備的這項天主仁慈的聖事後來到復活節。

我會傳給你們教宗在聖灰禮儀所說的另外一個提議:讓我們盡所能去培養深切退省和反思的精神 (2007年2月21日的公眾聚會)。這其實是真正的皈依可以成熟的環境。要做到這樣,讓我們嘗試整天增加我們的天主的臨在,也許利用一些特別適合我們個人情況的短誦——這些時日的禮儀提供我們許多短誦。並讓我們努力於每天的良心省察。那些我們每人獨自與天主在一起做反思的時刻,是優良的起點,好像彈弓,靠著吾主所恩賜的亮光和力量推動著我們前進,在翌日有一個認真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