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名叫保羅.尼高遜 (Paul Nicholson),是加拿大安大略省倫敦教區的一位教區司鐸。我在一偏遠的小鄉鎮履行牧職,照顧聖若瑟堂及永援聖母堂這兩所聖堂的教友。
我在1977年於安大略省倫敦市的聖伯多祿大教堂晉鐸,在這之前在倫敦市的聖伯多祿神學院接受神學教育,同時也是聖十字架司鐸會的一員。
青少年時期靈修方面上的需要
在一個忠實的信友家庭中成長, 我在六兄弟中排行最小,我的母親每年都會到魁北克各著名的聖所祈禱及求恩,為家中沒完沒了的煩惱問題向聖亞納、聖若瑟及聖母求助。在我就讀八年級那年,我伴母親去朝聖,那時位於蒙特利爾市中心的聖瑪利世界之后大殿,剛好有一個小書展。當時我對書本很着迷,而現在情況更甚。
當中有一本書相當觸目,因為它的體積很小,設計也很高雅。我伸出手拿起我的第一本《道路》。它那簡單的「一個句子內表逹出所有的道理」立即使我瞠目。我想要說的是這本書激起我重大的改變,很可惜我還在等待這效果出現。這本書沒有帶給我任何玄秘經驗,只是滿足我青少年時期在靈修方面上確切的需要。在中學階段,我時常翻閱《道路》,幾乎沒有不帶著它上聖堂。說來奇怪,理智上我對這書的作者全無好奇心,也沒有查詢它的出版及其他資料,我只接收了內容就感到滿足了。
「看,他們多愛祂!」
在我成長的小鎮並沒有主業會的中心,事實上我也從未聽過主業會這個名字。主業會在1982年才踏足加拿大,在倫敦安大略省還未設立中心。1989年秋, 我進入了倫敦聖伯多祿神修院,後來我開始接觸在多倫多的一個小的中心,很快地便與那中心的司鐸熟悉起來。
與主業會中心小聖堂的第一次邂逅現今仍然使我充滿情愫。進入塢萊斯頓的小聖堂使我深深感受到天主的真實臨在。在那裏我明白到”天主事業”的意義。從他們對聖體櫃和祭台的照顧和保護,使我讚嘆:「看,他們多愛祂!」
我盡量克服路途遙遠的障礙,開始參加主業會的活動。在那裡,《道路》這小書本被活生生地活出來。對於加入主業會我並沒有迫切感。我一開始便清楚在倫敦教區在俗司鐸的責任和職務也可以成為主業會的「一部份」。
成聖的道路顯得具體為可行的
主業會給我司鐸生涯所帶來的喜樂和意義,讓我不禁由衷地讚嘆:「在你的庭院一日勝過他處千年」。主業會乃一原裝版本的「問責軟件」。作為一位司鐸,相對於每天口舌讚頌天主,奮鬥成聖仍然是一個非常高超的理想。然而,經由一位決心愛天主及服務他人的司鐸弟兄規律性地給予神修指導,使我成聖的道路顯得具體為可行的。
主業會使我面對戰敗的自我時,不再停在原地踏步,而是將我推上更高的目標。它釋放了我的生命力,透過與主業會的關係,我不得不走出了孤立的環境,強使自己成為其他司鐸的弟兄朋友。我會輕輕推動幫助別人發現自己的司鐸聖召,也討戰自己擴展一般平信友的視野,讓他們接受領洗的召喚。
作為主業會的一分子,使我更有勇氣與人交往。我曾帶領一群青年參加世界青年日、在羅馬尼亞的孤兒院工作、幫助一些極慷慨的家庭教導它們的青年人學習教理,以及設法使年青的男女找到自己理想的伴侣。
聖施禮華在教會內為平信徒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同時他也觸動了在俗司鐸的心湖。我深深感激他邀請我一同嬉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