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教宗是伯多祿?

每年在2月22日聖伯多祿建立宗座節日,我們都會反思一下為什麼我們視教宗為我主耶穌基督在世上的代表呢?

今天常有些人會問:「我們為什麼要服從教宗?他只是個人,不是嗎?」「『不能錯誤』意味著教宗是不會犯錯的嗎?」

概括

1.如果基督是教會的元首,為什麼我們也稱聖伯多祿為教會的元首?
2. 為什麼教宗是聖伯多祿的繼承人?
3. 教宗的使命是什麼?
4. 當我們說教宗是「基督的代理」或「最高宗座」,是什麼意思?
5. 「不能錯誤」意味著教宗永遠不會犯錯?
6. 教會訓導當局何時運用「不能錯誤」的神恩?


1.如果基督是教會的元首,為什麼我們也稱聖伯多祿為教會的元首?

在福音的許多地方明顯的記載:基督將聖伯多祿定為教會的元首。「基督選立了十二人,『組成了一個團體或一個固定的集團,從他們中選了伯多祿作為他們的首領。』(《教義憲章》19)」(《天主教教理》880

「主只選了西滿,賜名為伯多祿(磐石),主使伯多祿成為祂教會的磐石。祂把教會的鑰匙交給了伯多祿,使他成為整個羊群的牧人。『然而,賜予伯多祿的束縛與釋放的這項職務,無疑地也賜給了那與其首領相連結的宗徒團。』(教義憲章22)伯多祿及其他宗徒的這個牧民職務,構成了教會的基礎,將由主教們在教宗的首席權下延續下去。」(《天主教教理》881

與聖施禮華一起默想

「你必須向基督在世的代表,即教宗,顯示你最深切的愛、你最崇高的尊敬、你最誠摯的敬愛、你最完全的服從,和你最熱切的愛心。我們天主教徒應想到,在愛與權威的聖統制裡,繼天主和至聖童貞聖母之後,就是教宗。」(《鍊爐》135

「這就是基督的唯一教會,我們在信經內所承認的唯一、至聖、至公、由宗徒傳下來的教會,我們的救主在其復活後交由伯多祿治理的教會,也就是託付給伯多祿和其他宗徒去傳揚與管理的教會,基督把它立為真理的柱石和基礎。」(《熱愛教會》2


2.為什麼教宗是聖伯多祿的繼承人?

教宗是聖伯多祿的合法繼承人,因為基督任命聖伯多祿為教會的元首。根據天主的旨意,聖伯多祿寓居於羅馬。因此,根據神意繼承他的人亦為羅馬的主教,也繼承了他在教會的最高統治權力。(參閱《天主教教理》882

與聖施禮華一起默想

「我們對教宗的愛必須是一份愉悅的愛慕,因為我們在他身上看到基督。如果我們在祈禱中與上主交談,我們將帶著清晰的目光向前邁進,令我們洞悉聖神的行動,甚至在面對我們不明白,令人嘆息或哀傷的事件中。」(《熱愛教會》13

「公教的、從宗徒傳下來的、羅馬的!我希望你成為親近羅馬的人。你渴望去羅馬『朝聖』。videre Petrum『去看伯多祿!』」(《道路》520

「我竭力尊敬伯多祿和保祿的羅馬,浸淫在殉道者的血裡,從這個中心,有如此眾多的人出發往遍世界,宣佈基督救世的話語。成為羅馬的公教會,並不展現任何地方主義,反而是真實的大公主義。她必擁有擴闊心靈的渴望,懷著基督的救贖熱誠而向眾人敞開;基督尋找眾人,接納眾人,因為祂先愛了眾人。」(《熱愛教會》11


3.教宗的使命是什麼?

「教宗是羅馬主教和聖伯多祿的繼位者,是教會一個永久可見的合一中心和基礎,他是基督的代表,世界主教團的首領和整個教會的司牧,由於天主的制訂,他享有完全、最高、直接和普遍的權力。」(《天主教教理簡編》182)

教宗「以基督代表及整個教會司牧的職務名義,對教會有……的權力,能時常自由地使用。」(《天主教教理》882

與教宗本篤十六世一起默想

「這是伯多祿持續不懈的使命:確保教會永遠不被單一的國家、文化或政府所認同,而永遠是全人類的教會;確保她使全人類重新團聚,超越所有界限,並在這個分裂的世界中,維持天主和平與大愛的和解力量繼續存在。我們感謝世界上由於各地相同的科技和資訊網路,也由於共同利益的連結,使致今日的世界存在著新的合一形式;然而,這些形式卻引發了新的爭端,也為舊的爭端注入了新的動力。在這種以物質為基礎的外在合一中,我們更需要來自天主平安的內在合一,也就是所有因耶穌基督而成為兄弟姊妹的人的合一。這是伯多祿永久的使命,也是賦予羅馬教會的特定任務。」(本篤十六世,2008年6月29日講道)

「聖伯多祿作為世界子民的代表前往羅馬,他的使命是建立合一『大公』『唯一』的教會,由猶太人、非教徒和所有人類種族合而為一的天主教教會。」(同上)


4.當我們說教宗是「基督的代理」或「最高宗座」,是什麼意思?

教宗之所以被稱為基督的繼位者,是因為他代表基督治理教會。Vicar一詞來自拉丁文的 vices agere,即代表或代理。他是教會的有形元首,因為他以基督本身的權力治理教會,而基督是教會的無形元首。(參閱《天主教教理》882

最高宗座的意思是大司祭,因為教宗擁有基督豐富其教會的所有屬靈權力。最高宗座,羅馬主教,聖伯多祿的繼承人,「對主教們和信友群眾,是一個永久性的、可見的統一中心和基礎。」(《教義憲章》23

與聖施禮華一起默想

「公教會是羅馬的公教會。我細細品嘗『羅馬的』這個字!我感到完全是羅馬的,因為羅馬表示普世的、至公的。因為它帶領我溫柔地愛教宗;正如我一向視為摯友的西恩納的聖加大利肋所喜歡重申的:『他是世上甘飴的基督。』」(《熱愛教會》11

「我認為,你來信論及忠誠的那段話,對於歷史上的任何緊急關頭,都很適用。魔鬼不遺餘力地企圖重造那些危機。你寫道:『朝朝暮暮,日日夜夜,我念念不忘。在心裡,在思想上,在口頭上,堅持一個信念:羅馬!』」(《犁痕》344

「我們的慈母聖教會洋溢著偉大的愛,在全世界散播福音的種子:從羅馬到地極。當你在全世界協助擴展這項工作時,把那些身處地極的人帶到教宗身邊,好使大地成為一牧一棧:一個宗徒工作!」(《鍊爐》638


5.「不能錯誤」意味著教宗永遠不會犯錯?

「為使教會由宗徒們所傳授的信仰保持純真,基督(……)賦予牧者們不能錯誤的神恩。」(《天主教教理》889-890

「羅馬教宗為世界主教團之首,以全體信徒最高牧者和導師的身分,在信仰上堅定其弟兄們,以決定性的行動,宣布一項有關信仰或道德的教義,享有這種不能錯誤的神恩。」(《天主教教理》891

與聖施禮華一起默想

「羅馬宗座的至高權力,以及他的不能錯誤權,即他談及的『宗座權威』,並不是人性的發明。它們是建基在基督明確的基本意願上。那麼,要以主教團的管治來對抗教宗的管治,或把宗座訓導權威的有效性貶抑至信友的贊許,都是愚蠢的!沒有事情比權力的平衡更為無關痛癢;人類的思想模式對我們並沒有幫助,無論它們如何吸引人或實用。在教會裡,沒有人因為他是人而享有絕對的權力。在教會內,除基督外,沒有領袖。基督建立祂的代表—羅馬宗座—作為在世旅途的淨配。」(《熱愛教會》13


6.教會訓導當局何時運用「不能錯誤」的神恩?

「幾時羅馬教宗以教會最高牧者的權威,或世界主教團與教宗一起,尤其在召開大公會議時,以決定性的行動,宣布一項有關信仰或道德的教義,又或者當教宗和主教們行使他們的普通訓導權,同意提出一項決定性的教義時,便是運用不能錯誤的神恩。信徒們該以信德的服從去信奉這些訓導。」(《天主教教理簡編》185)

與聖施禮華一起默想

「你對教會、對教宗、對教廷的忠誠,應當日益增長……這忠誠還要輔之以愛,日益認識天主的愛。」(《犁痕》353

「忠於教宗包括一項清晰而明確的責任:認識他的想法,即他在通諭和其他文獻中告訴我們的。我們須盡自己的本份,幫助所有基督徒留意教宗的教導,並使他們每天的行為與教導一致。」(《鍊爐》633

「我們要以虔誠的、謙遜的、內在的,和有效的態度高興地接納教宗說的話,並把它傳播開來。」(《鍊爐》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