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訓導之聲
我們尤其要緊記的是,自公元第二世紀起,教父們已經尊稱童貞聖母瑪利亞為新厄娃。她雖然隸屬於新亞當權下,但是她在與邪惡勢力的那場搏鬥中,與新亞當最密切地結合在一起。而正如舊約中的原始福音所預示了的,正義的力量最終會完完全全地戰勝罪惡和死亡,兩者都是外邦人的宗徒聖保祿在其書信中常常一併而談的。因此,正如基督的光榮復活是這場勝利的最必然的部分和最終的標記,那麼和她的聖子在這場鬥爭中併肩作戰的榮福童貞瑪利亞,也應該以她的童貞聖身獲得光榮而作為這場鬥爭的圓滿結局,正如保祿宗徒所寫的:「幾時這可朽壞的,穿上了不可朽壞的;這可死的,穿上了不可死的,那時就要應驗經上所記載的這句話:『在勝利中,死亡被吞滅了。』」
因此,這位備受尊敬的天主之母,從遠古就被天主注定的,要以一種隱密的方式與耶穌基督結合為一的,她的無玷始胎,這位最完美的、堪當作為天主聖子的母親的童貞女,這位完完全全地戰勝了罪惡和由它而來的種種惡果的救世君王的尊貴的合作者,最終也獲得了免除在墳墓中腐朽,而且也該如同她的親生聖子一樣,既然已經克勝了死亡,她的靈魂和肉身也該獲提升到天上的光榮中,被尊為天地母后,光輝燦爛地坐在她的聖子,永生的萬世君王的右邊,作為她種種特恩的高峰。
藉著居住在她內的真理之神那毫無謬誤的引導,日益圓滿地認識啟示的真理的普世教會,在過去千百年間曾經多次表達了自己所深信的,而且世界各地的主教們也幾乎一致地請求將榮福童貞瑪利亞靈魂肉身蒙召升天的真理定為天主教會的一條當信的道理──這真理乃基於聖經,它深深紮根於信徒的心中,對它的敬禮和欽崇在最遠古的時代已經備受教會的核准,且與其他已揭示的真理完全配合,也在教會歷代神學家的著作、科硏和智慧中詳細論述和解釋過的──我們相信在天主上智的計劃中,為隆重宣佈聖母這個殊恩異寵所安排了的時刻已經來臨。
(教宗庇護十二世,1950年11月1日《廣賜恩寵的天主》(Munificentissimus Deus)宗座憲章,39-41)
納匝肋的瑪利亞有可能經歷過肉身的死亡嗎?回想她的歸宿,以及她與天主聖子的關係,說「是」似乎是合情合理的:既然基督也接受過死亡,若然說祂的母親不需經歷死亡,似乎於理不合……
的確,聖經默示錄將死亡描述為一個對罪惡的懲罰。然而即使教會宣告聖母瑪利亞因其蒙受天主那獨一無二的殊恩異寵,也不因此而可斷定她的肉身能免於死亡。聖母並不超越聖子。聖子親身經歷過死亡,更賦予了死亡一個新的意義,使它成為了一個救贖的渠道。聖母瑪利亞透過參與基督的救贖工程,與祂的贖世犧牲聯合在一起,使她能夠為使全人類得救而分擔祂的痛苦和死亡。安提約基雅的塞維魯(Severus of Antioch)以下關於基督所說的,也適用於聖母:「假如不先經歷死亡,復活又怎可能發生呢?」(Antijulianistica,Beirut 1931,194f)聖母必須首先分擔基督的死亡,才能分享祂的復活。
新約聖經對聖母的死亡隻字未提,這一沉默令人假設,它是很自然地發生的,當中沒有什麼特別值得提及的情節。不然,這事怎能在當時保持隱秘,而不以任何方式流傳到今天呢?
至於聖母的死因,那些要將她排除於自然死亡之外的意見似乎是毫無根據的。更重要的是去找出童貞聖母瑪利亞在她離開塵世時的靈性狀態。關於這一點,聖方濟各沙雷氏堅持,聖母的死亡是一個愛的傳遞。他談到一個「在愛中,源於愛,及透過愛」的死亡,他甚至說,天主之母是死於愛自己的聖子耶穌(《論天主的愛》卷七,第十三及十四章)。
無論從生理的觀點上來看,聖母瑪利亞的肉身生命的終結那有機的、生物性的原因是什麼,我們也可以說,她由現世生命過渡至來世生命,是她的恩寵和光榮已經發展到了圓滿的境界,因此沒有任何死亡能夠如同她的死亡一樣,可以這麼貼切地稱為「安眠」。
(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1997年6月25日公開接見時的講話)
聖人們之聲
聖母既然在分娩耶穌時保持自己的童貞絲毫無損,她自己的肉身在死亡後也理應保持完整不腐朽。她既然哺育了她的聖子 ── 造物者天主 ── 她也理應居住在天主的約櫃中。這位被天父接到祂身邊的淨配,理應居住在天主的居所裡。她既然親眼目睹聖子被釘在十字架上,又在十字架旁承受了利劍刺透自己心靈的、她在分娩聖子時避免了的痛苦,她理當瞻望與聖父同坐的聖子。天主的母親也理當擁有屬於聖子的一切,且被一切受造物尊崇為母親和天主的婢女。
(聖若望達瑪森,Encomium in Dormitionem Dei Genetricis Semperque Virginis Mariae,Hom. II,no. 14(7-8th c.))
妳正如所記載的,以美麗的姿態出現,妳童貞的身體是至神聖、聖純潔的,完全堪作天主的居所,因此也完全免於回歸灰土。縱使妳仍屬人類,但妳的生命已轉化為天上不可朽壞的生命,確實是活的和榮耀的,毫髮未傷,分享天主的圓滿生命。
(St. Germanus of Constantinople, In Sanctae Dei Genetricis Dormitionem, Sermo I(7-8th c.))
妳是全美麗的,噢!我的愛人,在妳身上絲毫沒有污點:Tota pulchra es,amica mea,et macula non est in te。當聖母瑪利亞合理地,在她以無玷之身降孕於聖亞納胎中時,從那時起她就開始以她的一切力量去愛她的天主;其後她也繼續這樣愛,以她的整個生命去愛,她的愛日臻完美。她的一切思想、她的渴望、她的感情,全都奉獻給天主;她沒有一句話、沒有一個行動、沒有一個眼神、沒有一絲氣息不是為了天主和祂的光榮,她從來沒有離開天主一步,也沒有讓自己有一剎那的時間與天主的愛相隔絕。啊!在聖母離開塵世這令人欣慰的一刻,她一生實踐過的所有德行都圍繞著她的臥榻!那堅定不移的信德、那對天主熱切的信心、在痛苦時強而有力的忍耐、蒙受豐厚特恩而又不失謙恭、那份謙遜、那份溫順、那份對人靈的憐憫、那致力於光榮天主的心火,還有最重要的,就是對天主完美無瑕的愛德,和對天主旨意的完全服從;能圍繞她,撫慰她的一句話就是:我們都是妳的化工,我們不會離妳而去:Opera tua sumus,non te deseremus。我們的母親啊!我們都是妳愛心的孩子。
(聖亞豐索,《瑪利亞的榮耀》(公元十八世紀))
Assumpta est Maria in coelum:gaudent angeli!天主將瑪利亞的身體與靈魂接到天堂,天使們都為之歡欣!
教會這樣地高聲歌頌,讓我們也以喜樂的呼求一齊默想這端玫瑰經的意義。
天主聖母已睡著了。圍立在她床邊的是十二位宗徒,瑪弟亞取代了猶達斯的位置。
我們藉著人人敬重的恩寵,也站在她旁邊。
但耶穌要祂母親的身體與靈魂都在天堂,於是天庭便以最隆重的盛禮迎接聖母升天。身為孩童的你與我因拉著瑪利亞美麗的藍色斗篷,也能默觀到這奇異的景像。
最神聖的天主聖三以極大的光榮賜與主的愛女,慈母與配偶……瑪利亞受到這種極大的榮耀,令天使們都不禁驚問:「她是誰?」
(聖施禮華,《玫瑰經》,榮福四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