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聖的父子情誼是什麼?
父子情誼是件禮物
父子情誼和自我給予
虔敬的恩典
閱讀更多
基督徒的生活建立在天主愛我們的基礎之上。這是塑造我們整個存在的根本真理。祂不僅只在我們回應祂的呼喚時,而且在我們還沒有回應祂時就已愛了我們。甚至當我們疏遠祂時,天主也會想辦法接觸我們,以便我們能夠回到祂的身邊。
我們將天主愛我們的意識稱為「神聖親子感」:我們知道天主愛我們就像父親愛祂的孩子,並願意為他們獻出生命。這信念根植於天父透過恩寵,與我們建立新關係的超然體現,天父賜給我們聖神作為禮物,使我們成為祂在聖子耶穌基督內的子女。
這是一個深邃的奧蹟。因此,我們很難真正領會這個真理:我們確實是天主的兒女。基督透過祂的苦難和死亡為我們贏得了這份無予倫比的禮物。
僅憑身為一個人,稱呼天主為父親似乎有些大膽,然而是基督自己教導我們要以這種方式與祂交往。我們每次念天主經時都會這樣做。耶穌教給我們這個祈禱,並藉著洗禮,祂讓我們成為祂生命的參與者,是祂那極具恩寵的生命。透過洗禮,我們成為天主的義子。
《天主教教理》對此作瞭如下解釋:「子對父的位際關係是人不能設想,大能的天使也無法窺測的。然而,聖子之神卻使我們能分享這位際關係,也就是讓我們這些相信耶穌是基督、並承認自己是由天主所造的人來分享這份關係。」(2780)
依常情常理我們都一定會有關於父親的概念,且大部分是受到我們與自己父親關係的影響。我們心中的父親形象多半非常正向,但也難免因我們與生父關係的缺陷而造成一些負面後果。然而天主是完美無缺的父親,充分體現了身為人父的品格特質:對每個子女懷著無限的情愛、關心、眷顧,及總是以最好的方式安排家中一切事情。因而,神聖的父子情誼亦可以治癒因現世不完美的父子關係在我們心中留下的任何創傷。
與聖施禮華一起默想
- 神聖的父子情誼「這一切意味你的內在生活是有規劃的,而內在生活需要通過你跟天主孝愛的關係,通過這些虔敬行為,(不在多,但要持久),它們能助你培育好子女的態度及品格。」(《天主之友》150)
- 「從你對天主的孝愛中汲取力量。天主是父親 ── 你的父親!──充滿溫暖和無限的愛。當你獨自一人時,時常稱祂為父親,並告訴祂你愛祂,非常愛祂,而且,你因為是祂的兒子而感到驕傲和強壯。」(《鍊爐》331)
- 「喜悅是我們孝愛天主,知道我們的天主父以偏愛來愛我們,知道祂支持我們、幫助我們,和寬恕我們的必然後果。要記住,永遠不要忘記:即使你週遭的一切,有時看來是在崩潰,但事實上,沒有任何東西在崩潰,因為天主是不會戰敗的。」(《鍊爐》332)
- 「你與基督的親密關係意味著你有責任結出果實。你的果實將滿足那些你在工作、日常生活,和家庭環境中相遇的人的飢渴。」(《鍊爐》981)
我們所謂的「神聖父子情誼」並不是理論,更不是個抽象的概念。「這是一份天主的禮物,是祂無限的恩典,旨在引導我們所有的思想和願望、我們的感受和行為。(...)但這一份禮物,就像火苗一樣,需要被點燃,基督徒的行為才能受到啟發而溫暖起來。」(Ernst Burkhardt和Javier López《聖施禮華的教導中的平凡生活與聖德》第2卷,Scepter,New York,2020,pg. 10)
對聖施禮華來說,神聖的父子情誼是我們生命的基本真理。主業團的創辦人經常回顧聖保祿在致羅馬人的書信中所說的話,提醒我們不是奴隸而是義子,我們不再因恐懼而行動,而是我們已經領受了義子的心靈。(參羅8:15、27)因為我們是孩子,所以我們也是繼承人:我們的目標是要到達天國,並永恆地分享神聖的生命。這種意識可以塑造一種與天主連上關係的方式。祂賦予了涵蓋我們整個人生的使命,並時時刻刻地都在支持我們、引導我們,就像父親牽著還不會走路的孩子一樣。因此,我們不懼怕任何人事物,包括不懼怕我們自己、我們的弱點及叛逆。始終認為天父不但了解、甚至還會為它們負責,並幫助我們前進。我們總是可以重新開始。
作為天主的孩子,我們有著像天父一樣的渴望,並決意學習肖似祂。我們是按照祂的形象和模樣創造的,我們尋求讓天父的美好銘刻在我們的靈魂上。(參考《天主教教理》2784)當苦難和十字架出現時,神聖父子情誼的體驗也得以實現。換言之,這時就使我們對基督的認同;祂為了承行天父的旨意而為我們受難死亡。
聖施禮華在聖神光照下,理解基督之所以降生成人,全是為了啟示我們人類與天父有著極為密切的領養關係。感謝這個神聖的事實,所有崇高的任務都能成為天主子女的活動,因為基督擁抱了它們。
與子女身分相關的另一種態度是謙遜和信賴,這使我們像小孩子一樣。耶穌親自說過,天父樂意將自己啟示給「小孩子」。(瑪11:25)(參考《天主教教理》2785)
與聖施禮華一起默想
- 「這份天父義子女的信念是主業團的精神基礎。所有人都是天主的子女,但是孩子看待父親的方式卻大有出入。我們必須試着作孝順的子女,覺悟到上主因愛自己的孩子,把我們從世界上帶回祂的家裏,成為祂家庭的一分子,使祂的一切屬於我們,我們的一切也屬於祂,培養我們的親情和信賴,最後我們能大膽地像小孩子一般向祂要求說:把月亮摘下來給我們吧!天主的孩子看待我主如同父親,天主的孩子不會奉承或奴顏婢膝,也不會講究客套或儀態,因為他們相信祂是絕對地誠懇和被信任的。人的行為不會使天主感到不齒,天主可以容忍我們一切的不忠失信,只要孩子回頭,痛改前非、懇求原諒時,我們的天父會寬恕任何罪過。上主是至善的父親,祂已預期我們悔過求恕的意念,祂伸開雙臂,滿懷恩寵地迎接我們。」(《基督剛經過》64)
- 「『上主是我的光明、我的救援,我還畏懼何人?』(詠26:1)如果我們以這方式接近天上的大父,我們沒有理由需要害怕任何人或任何事。」(《天主之友》95)
- 「我們便可斷言:天下沒有任何事物,不論是好的、高尚的或平凡無奇的,能算是純屬世俗的。畢竟天主聖言寓居在我們人間,親嚐飢渴,親手勞作,親身經歷友誼、服從、苦難和死亡之後,純屬世俗的東西已不復存在。」(《基督剛經過》112)
對神聖親子關係的意識,加上對天父的信任,激勵我們捨己為人,與所有人分享這份禮物,因為我們找到了我們存在的目的。
渴望與他人分享天主的恩典是神聖父子情誼的一部分。引導我們對他人更友愛,發展我們自我奉獻的能力,不僅僅依靠我們自己的力量,而是要依靠我們是天主孩子這份認同。神聖的父子情誼讓我們把所有的信任都寄託在天父的慈愛關懷上。促使我們與他人分享這個事實,致使他們也能在這信任的驅動下生活。真正的使徒精神源自於這樣的信念:天主的手臂不但沒有縮短,而且祂永遠在我們身邊。
來自神聖父子關係的信任使我們能夠設定遠大的目標。聖奧思定對此有精闢的見解:「既然祂已經賜予他們作祂兒女的特權,祂又有什麼可以拒絕他們的祈求呢?」(山中聖訓2、4、16)在聖詠第2篇中,天父對基督說:「你向我請求,我必將萬民賜你做產業。」(8)對天主的信賴適用於我們生活中大大小小所有的情況。人藉著洗禮的恩典而獲得的嶄新境況,將在天堂的光榮中達到圓滿,而這無非就是完成「神聖父子情誼的圓滿。」(聖施禮華《書信》2-II-1945,8)
與聖施禮華一起默想
- 「Jesus Christus,Deus Homo:耶穌基督,既是天主又是人。這是『天主的奇事』之一,我們應該細心默想它,並向天主感恩。祂來到這世界,使『主愛的人在世享平安』 ,不單是富有的,也不單是貧窮的,而是每一個人 —— 所有願意把自己的意願與天主的聖意結合的人。在耶穌內,我們都是一家人,是天主的兒女,基督的兄弟,祂的母親就是我們的母親。」(《基督剛經過》13)
- 「世界上只有一個族群:天主子女的族群。我們應該講同樣的言語,天父教給我們的言語,即基督與祂父親溝通的言語。它出自我們的心思意念,是你們現在祈禱時用的,默想的言語;也是靈修者所採用的,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是天主的子女。這言語表達我們意志上的千變萬化,我們腦海中的千頭萬緒,我們內心的喜好,我們度修德生活的承諾,它也在美善,幸福和平安中呈現出來。」(《基督剛經過》13)
- 「Frater qui adiuvatur a fratre quasi civitas firma。『弟兄彼此互助,就像一座屹立不搖的城堡。』想一想,然後下定決心,去活出那份我常規勸你的手足之情吧。」(《道路》460)
- 「所以,今天我重複聖若望這句話:「請看父賜給我們何等的愛情,使我們得稱為天主的子女,而且我們也真是如此。」天主的子女,化成肉身的聖言的兄弟,「在祂內有生命,這生命是人的光。」我們就是光的子女,光的兄弟,我們持有的火焰能夠燃燒所有血肉做成的心。」(《基督剛經過》66)
虔敬是聖神的七恩之一,幫助我們視天主為父親,並以習慣性的方式建立這份孝愛關係。具體來說,虔誠的禮物「使靈魂順服聖神的驅動,以孝順的方式與天父相交。」(《聖施禮華訓導中的日常生活和聖德》第二卷,37頁)聖保祿告訴我們:「凡受天主聖神引導的,都是天主的子女。」(羅8:14)
我們也在神聖的父子情誼中找到了真自由的基礎。孩子的行為不是出於義務,而是為了取悅父母,深信父母的要求對自己有好處。愛是自由的真正驅動力,表現為渴望按照天主的意願生活、將基督的教導融入自己的生活、並心甘情願地接受聖神的啟迪。
最後,神聖的父子情誼也是我們喜樂的基礎。人最大的悲傷緣由之一就是孤獨。有時,我們可能會在工作中或在家中感到孤獨,但經過更深一步的思考,我們會意識到在所有這些情況下,上主都在身旁陪伴著我們。領悟到祂一直與我們同在,是我們信心、平靜和喜樂的最大泉源。
我們怎樣才能在此靈修生活的基礎上成長呢?我們一方面可以祈求加深天主親子感的恩典,但同時我們也可以積極培養與祂的關係,將自己錨定在祂身上,即使在最小的事情上也信賴祂。我們需要對自己、自己的判斷力和執行力有些質疑,這樣,天主的意志總是比我們自己的意志更為重要優先。認識並珍惜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獲得的(及每天繼續獲得的)奇異恩典是關鍵。天主可能在芝麻小事中幫忙我們,但就是在這些細節裡體現了祂對我們的父愛。
瑪利亞的母性即是參與天主的父性:我們所以成為天主的孩子,也要感激她的母性。耶穌說:「女人,看,你的兒子。」(若19:26)使我們成為基督的兄弟,並成為天父的子女。實踐聖母親子關係也是神聖親子關係的一個面向:「她的乳兒將被抱在懷中,放在膝上搖擺。就如人怎樣受母親的撫慰,我也要怎樣撫慰你們。」(依66:12-13)
與聖施禮華一起默想
- 「天主子女的奮鬥不需要愁眉苦臉地棄絕一切,或嚴肅地退避一切毫無歡樂,反而是沐浴愛河的奮鬥者,無論早早或晚、或喜或悲,皆思念所愛的人,為愛祂而願意面對任何困難。此外,我們可稱自己為勝利者因我們已和天主結合,而天主永不失敗。」(《天主之友》219)
- 「聖史路加告訴我們,耶穌祈禱,祂的祈禱會是怎樣的!慢慢地默觀這個事實:門徒有機會與耶穌基督交談,而在他們彼此的談話中,上主以言以行,教導他們如何祈禱。祂也教導他們認識天主的仁慈,這奇妙的真理:我們是天主的子女,我們可以好像孩子對父親講話般向祂講話。」(《鍊爐》71)
- 「祈禱補贖的生活,加上意識到自己身為天主兒女的覺悟,能把我們轉化成真正有深度的虔誠基督徒。在天主膝下,我們都是小孩。小孩的德性就是虔誠。如果小孩偎依在父親懷抱中尋求安全,他必然是,而且也知道自己是渺小的,可憐的。我經常默想這種神嬰小道的生活。它與剛毅果斷的德性不相矛盾,因為它要求有堅強的意志,有經得起考驗的成熟,有坦誠穩定的素質。」(《基督剛經過》10)
- 「由於瑪利亞是我們的母親,所以對聖母的敬禮,能使我們成為她真正的兒女,使我們的愛無限誠摯,返璞歸真,不為私心所困;使我們能樂觀愉快,知道任何事物都不能摧毀我們的希望。」(《基督剛經過》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