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利亞的一生(十五):在耶穌的十字架旁

「在耶穌的十字架旁,站著祂的母親和祂母親的姊妹,還有克羅帕的妻子瑪利亞和瑪利亞瑪達肋納。」(若19:25)

自從主耶穌在加里肋亞的加納行了第一個奇蹟後,差不多有三年了。福音鮮有提及聖母在這三年間的行實。有幾次,她可能擠身於陪伴耶穌周遊各地的婦女中(參閱路8:1-3)。無論怎樣,在對觀福音有關耶穌公開傳教生活的記載中,只有一次提及她,就是當她和幾個親人一同來找耶穌時。那一次,耶穌所在的屋子裡有一大夥群眾聚集,令他們不得其門而入。於是,聖母派人告訴耶穌他們來了站在外邊,想跟祂說話。主耶穌的答覆卻非常意義深長:「誰是我的母親和我的兄弟?」祂於是環視祂周圍坐著的人,說:「看,我的母親和我的兄弟!因為誰奉行天主的旨意,他就是我的兄弟、姊妹和母親。」(谷3:33-35)這番話是對聖母最崇高的讚美,因為她就是奉行天父旨意的最佳典範。

福音記載聖母的事蹟只有一鱗半爪,令我們假設(正如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在他關於聖母的教理講授中說的)一般來說,聖母在她的聖子周遊巴勒斯坦地區時並沒有陪伴著祂,而是在遠處跟隨著祂。縱使在靈性上,聖母無時無刻都與耶穌合而為一,而且遠比一眾門徒和聖婦們更加親密。無論如何,聖史若望清楚指出,當她的聖子在耶路撒冷過最後一次的逾越節時,聖母也是身在那裡。先前幾次,聖母可能也身在聖城內,但若望只有在這一次明確地指出聖母也在場,而且將她置於這個救贖祭獻的中央:「在耶穌的十字架旁,站著祂的母親和祂母親的姊妹,還有克羅帕的妻子瑪利亞和瑪利亞瑪達肋納。」(若19:25)聖史若望在敘述了這一節後,隨即記錄基督對自己的母親和對他所說的、那極其重要的話。

在主耶穌救贖工程最高峰的這一刻,如果我們單純地只將這句說話看為一個兒子表達自己對將要遺下的母親的關心,恐怕是錯過了更重要的一點。我們在這句說話裡找到的,實在是一個理解聖母在救贖工程中的角色的重要指引。在加納婚宴那一次,耶穌已經清楚指出,聖母瑪利亞在祂隱居納匝肋的那段時期的母親使命,將要在祂的教會、這新生的家庭中延續下去。最近有關聖母神學的研究也強調(正如教會的訓導也確認了的),這個情景給我們展現出的,是這第四部福音那典型的「啟示情景」,是這部「徵兆的福音」中的佼佼者。如同在加納婚宴時,耶穌稱呼祂的母親為「女人」一樣,祂現在則向著祂所愛的門徒而對母親說:「女人,看,妳的兒子!」(若19:26)然後,祂望著若望,對他說:「看,你的母親!」(若19:27)

耶穌這時沒有用聖母瑪利亞和聖若望的名字來呼叫他們。聖母瑪利亞是新厄娃,與新亞當聯合在一起,並且以祂為主,蒙召以自己身為母親的中保身份去參與救贖的工程。而聖史若望則以一個忠信的門徒的身份出現在場,代表著所有將來會相信基督的人,直到時間的終結。主耶穌的說話 ── 天主的說話,因而具創造力的、正如在創世之初出現的說話一樣 ── 正正成就了它所寓意的。從那時起,聖母瑪利亞就成為了日後所有投奔教會的人的母親,正如教宗聖保祿六世在梵二大公會議閉幕時對她所尊稱的:Mater Ecclesiae,教會之母。她的胎要因她這新的母親身份而孕育出眾多的子女,一個雖是靈性上的,卻是十分真實的母親身份。而這個母親身份將會是痛苦的,因為年老的西默盎的預言將會在她身上一字不漏地應驗:「至於妳,要有一把利劍刺透妳的心靈。」(路2:35)

而且,聖史若望在自己的心中也意識到自己真的是一個孩子,是耶穌的兄弟,是同一個母親的兒子。所以,他又寫道:「就從那時起,那門徒把她接到自己家裡。」(若19:27)就是說,他迎接聖母到來自己的內修生活中,讓她成為真正的母親,視她為自己生命中最珍貴的東西之一。從那時起,直到聖母在主內安眠的一刻,聖若望就與她從不分離。

正如聖若望清楚告訴我們的,主耶穌在將愛徒託付給了母親,也將母親託付給了愛徒後,終於可以說:這一切事都完成了。為應驗經上的話,耶穌說:「我渴」(就是對靈魂的飢渴)。之後,祂就大聲呼喊說:consummatum est完成了!「就低下頭,交付了靈魂。」(若19:30)

J.A. Loar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