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史路加在敍述了聖母瑪利亞和聖若瑟如何在聖殿𥚃找到坐在經師中的孩童耶穌後繼續說:「祂就同他們下去,來到納匝肋,屬他們管轄。祂的母親把這一切默存在心中。耶穌在智慧和身量上,並在天主和人前的恩愛上,漸漸地增長。」(路2:51-52)
福音只用了兩節來總結耶穌和聖母瑪利亞在接下來的十八年的生活。在這些歲月裡,聖家三口的生活就像納匝肋其他家庭的生活一樣,但也含著一種特殊的愛。這段歲月對於天主救贖世界來說是具有決定性的。道成肉身的聖言透過在平凡生活中的服從長上和日常工作,已經開始了祂的救贖工程。
那件在聖殿裡發生的事情很快就被人遺忘了。可是耶穌當天對聖若瑟和聖母瑪利亞所說的話卻仍然令他倆他不斷地沉思。他們比從前更加清楚地明白耶穌生活在世上的意義──完完全全地委身於天父託付給了祂的使命。雖然它肯定地在倆人的靈魂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但是在納匝肋的生活仍然如常地繼續。
每一天都給人帶來必然會遇上的努力和辛勞。聖母瑪利亞的職務像任何家庭主婦的職務一樣:頂著一個水瓶前往鎮上唯一的水井去取水;搓弄麵團和把它放入烤爐,以烘焙一週所需的麵包;保持房子乾淨宜人,大概也放置一些野花來增添一點色彩和香氣;紡線漂白了的羊毛和軟化了的亞麻布來織造必要的衣服;當有小販來到鎮上兜售商品時購買所必需的……聖母瑪利亞像村裡其他婦女一樣,承擔著千百項的家務,但帶著無限的愛而做。
當耶穌還小的時候,祂大概每天會在祂的母親在家裡或村裡工作時陪伴著她。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耶穌開始花更多的時間與聖若瑟在一起。在我們現正細想的那些歲月中,耶穌大概已經開始在聖若瑟每天繁忙的工作中幫他一手。聖若瑟的工作室與當代巴勒斯坦地區的工作室並無二致。他的工作室可能是納匝肋小鎮中唯一的一間。木匠(正如福音對他所稱的)的工作會是多樣化的:建造一個榨酒池或製作一個簡單的櫃子,修理一張桌子或屋頂,刨刨一扇與門框不對稱的門……耶穌由一個少年漸漸長大成人,同時又從聖若瑟身上學習如何把工作做得好,一絲不苟,對客戶經常保持微笑,收取公正的價格,並且為任何有經濟困難的人安排他負擔得起的付款程序。
有一天,聖若瑟去世了。那時耶穌已經長大成人,可以肩負家庭的重任和照顧祂的母親了。當聖祖若瑟臨終時,他最心愛的兩個人,聖母瑪利亞和耶穌在他身旁陪伴著他。他們兩人一定在他安詳地離世時哭泣過。他忠信地為自己的使命劃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隨著若瑟的去世,聖母和她聖子倆人的關係變得更加親切了。每逢漫長的冬夜,當他倆圍爐取暖時,可會多麼經常地追憶起若瑟與倆人或與親戚們一起時的生活點滴啊!倆人會沉溺於許多瑣碎的回憶──他如何忘卻自我,總是為別人服務──這些瑣事總結了木匠聖若瑟的一生。
在他們平安與寧靜的家𥚃,聖母瑪利亞繼續做她的日常工作:做飯、擦洗鍋碗瓢盆、磨揉麵粉、為耶穌縫衣服、和藹可親地問候來訪的人……但以更大的愛心去做,因為在她身邊的,正是耶穌──所有愛的源頭。然而,在親戚和鄰居看來,她的生活並沒有什麼是不尋常的──即使是她那委婉的溫柔,把每個人都吸引到她身邊,使人和她在一起時會如此快慰的溫柔,就像露水使田野清新和燦爛,卻很少被人注意到一樣。
當耶穌進行祂的日常工作時,聖母「把這一切默存在心中」(路2:51),在她與天主之間那持續不斷的對話中思考它、默想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