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瑟的法律規定以色列的所有男人每年前往朝拜上主三次 ── 在逾越節、五旬節和帳棚節。這項規定不適用於婦女,也不適用於13歲以下的男孩,因為13歲以下的男孩不受法律的約束。然而在虔誠的以色列人中,婦女經常也陪同丈夫前往耶路撒冷去朝拜天主,有時還會帶同他們的孩子。
在主耶穌的時代,按照慣例,只有那些居住在一天路程以內的人才去做朝聖,而且只是在逾越節才做。由於從納匝肋到耶路撒冷需要幾天的行程,所以嚴格來說,聖若瑟並不需要遵守這條戒律。然而聖若瑟和聖母瑪利亞「「每年逾越節往耶路撒冷去。」(路2:41)聖史路加並沒有說耶穌有沒有按虔誠的猶太人家庭經常做的,每年都跟隨他們一起去。聖史只在這次提到耶穌同去,也許是為了表述他將要記敍的這件事的時間框架,或者是因為耶穌現在已經踏入十三歲,可以被認為是必須遵守這條戒律了。於是當祂「到了十二歲時,他們又照節日的慣例上去了。」(路2:42)
耶路撒冷到處都是朝聖者和商人。車隊來自最偏遠的地區 ── 阿拉伯的沙漠、尼羅河沿岸的地方、敘利亞的山脈、希臘的猶太人城鎮……到處一片混亂:驢子、駱駝、各種行李擠滿了聖城的街道和近郊地區。而信徒們則爭相擠進聖殿,以獻上他們的祭品和祈禱。
之後,在準備回家的熙來攘往中,男女有時會分開而行。孩子則根據他們的年齡而可以加入兩個群組中的任何一個。行程計劃是不固定的,除了起程的出發點和大概的時間之外。因此,毫不出奇地,「過完了節日,他們回去的時候,孩童耶穌卻留在耶路撒冷,祂的父母並未發覺。」(路2:43)
走了一天的路程之後,到了傍晚時分,返回加里肋亞的車隊停下來過夜了。這時,聖母瑪利亞和聖若瑟才注意到耶穌並沒有同行。當他們意識到耶穌不在時,他們該是多麼的擔憂啊!他們「就在親戚和相識的人中尋找祂。」(路2:44)而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也許就在那天晚上,他們匆匆忙忙地折返耶路撒冷去尋找祂。他們回到之前吃逾越節羔羊的地方,沿途一直都詢問朋友和相識的人。可是一切都是徒勞的:沒有人看見過耶穌。我們可以想像聖母當時在想著什麼:這就是西默盎所預言的:將會刺透自己的心靈的一把悲傷的利劍嗎?
第二天同樣地,在焦慮和憂傷中過去了。他們一次又一次地回到自己曾經去過的地方,直到第三天,他們的搜尋工作使他們回到聖殿。在那裡,他們找到了耶穌,地方可能是與中庭相鄰的幾個房間中的一個,那些經師們經常教訓人群的房間。在節日期間,這種情況經常都會出現:老師從他的高椅子上(以便被人清楚地看見和聽到),手裡拿著一卷聖經,向坐在地板上的聽眾解釋聖經中的一段話。經師時不時會提出一個問題,他的一個較聰明的學生會試圖回答他。然而聖若瑟和聖母瑪利亞卻看見耶穌:「正坐在經師中,聆聽他們,也詢問他們。凡聽見祂的人,對祂的智慧和對答,都驚奇不止。」(路2:46-47)
聖母和聖若瑟也「一看見祂,便大為驚異。」(路2:48)可是他們的驚異不是因為祂的回答的明智之處,而是因為耶穌是第一次這樣做。祂是孩子中最服從父母的一個,卻沒有通知他們而留在耶路撒冷。祂並沒有迷路,而是故意地離開了他們。
「『孩子,為什麼祢這樣對待我們?看,祢的父親和我,一直痛苦的找祢。』耶穌對他們說:『你們為什麼尋找我?你們不知道我必須在我父親那裡嗎?』但是,他們不明白祂對他們所說的話。」(路2:48-50)
雖然聖母瑪利亞和聖若瑟不明白耶穌的回答,卻以完全的謙卑和溫順的態度來尊重天主的計劃。這對所有基督徒來說是一個教訓,即使我們有時無法明白天主上智的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