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2025年10月16日
我至親愛的兒女:願耶穌為我看顧我的女兒們和兒子們!
在這個月的第2日,我們慶祝了創立主業團的週年紀念日,在第6日則慶祝了聖施禮華的封聖週年紀念日。這兩個大節日都引領我們懷著對天主的感恩去深思我們在主業團的聖召這個現實,並以歡欣的個人責任承擔起去致力成為主的工作和做主的工作,以此服務教會。
你們當中有很多人會想起我們父親的這一段話:「正如一個人的身份在成長的不同階段中 —— 童年期、青春期、成熟期……—— 是始終如一的;同樣地,在我們的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演變:否則我們便會是個死物。在核心、本質、精神上要堅定不移,但在表達和做事的方式上會不斷演進,永遠既古老又嶄新,永遠是神聖的」(《書信》27,第56號)
尤其在個人使徒工作領域中,以及在專業領域與人類結構中去努力地注入基督徒精神的時候,我們必須在表達和做事方式上注入個人的創作力與主動性。同時,我們亦會致力忠實地去遵循聖施禮華 —— 在靈修生活和使徒生活中 —— 傳承給我們的規範和習俗。
另一方面,當我們的父親寫下「在表達和做事的方式上會不斷演進」時,這句話在主業團的這個百年歷史中始終是一個真實的寫照。諸多事例皆可佐證。然而,在虔敬規範和家庭習俗的內涵和精神上,一切保持不變。自然地,並非所有事物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因為我們精神的涵蓋範圍是極廣的:從基督徒生活的核心現實 —— 首當其衝的是聖體聖事 ——,到那些我們或許認為我們的父親 —— 作為創辦人 —— 本可省略或替換而無損精神的細節。然而必須銘記:這些現實若能以深厚的愛心去活出來,便能蘊含巨大的價值。此外,細微的習俗同樣有助於建立並維繫家庭的傳統,而這傳統以整體而言,也是另一種至關重要的團結原素:既是現時的團結,亦是與我們根源的活生生的團結。在此脈絡下 —— 雖然有顯著的差異 ——,我援引本篤十六世針對普世教會所言:「傳統是溯源而上的活水長河,是源頭永存的活水長河」(本篤十六世,2006年4月26日,普通覲見)。
在實踐虔敬規範、習俗和培育活動時,我們有時會感到流於例行公事的誘惑。但若懷著愛心去實踐,便不會陷入慣性或習性:愛能更新一切(參閱《默示錄》21:5)。正如教宗良十四世提醒了我們:「愛首先是一種生命觀,一種生活方式」(《Dilexi te(我愛了你)》宗座勸諭,第120號)。每一天都將煥發新光,而我們得以重新發現我們精神之美。因此,我們必須銘記:我們不僅是忠於某一件事物 —— 某種靈修的生活計劃 —— 是忠於一個人:忠於耶穌基督,並偕同祂、在祂內,忠於我們的弟兄姊妹以及整個世界。懷著這般視野,我們也能理解我們父親的勸勉:「要忠信,我靈魂的兒女們,要忠信!你們是延續者」(《主的聊天室》第79號)。主業團是在我們的手中,如同承襲的遺產,如同必須同心協力地結出豐碩果實並將它傳遞下去的珍寶 —— 縱使我們個人有局限和過失,仍要憑藉天主的恩寵和以喜樂的心去付之實踐。更不應因時代與地域的外來困難而變得氣餒。
在此世界和平的關鍵時刻,讓我們切勿忘記與羅馬教宗和他的意向聯合起來。
你們的父親以所有的温情去祝福你們。
康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