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製希望的新藍圖》宗座牧函簡介

在梵二文獻《天主教教育》宣言頒布60週年之際,教宗良十四世的《繪製希望的新藍圖》宗座牧函於1925年10月28日公諸於世。

面對世界上仍有數以百萬計的兒童無法接受基礎教育,以及戰爭、移民、不平等與各種貧困所引發的嚴重教育危機,基督徒的教育應如何回應?這些是教宗良十四世在他的《繪製希望的新藍圖》宗座牧函中提出的部分問題。教宗於1925年10月27日簽署該宗座牧函,並於次日公諸於世,以紀念梵二文獻《天主教教育》宣言頒布60週年。

教宗強調,面對當今複雜、碎片化以及數字化的教育環境,《天主教教育》宣言“從未失去其力量”,反而展現出“令人驚訝的韌性”。教宗還表示,我們應當沿著該宣言所指引的道路前行,因為該宣言催生出一系列的教育事業與神恩,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與教育遺產。

教育神恩

教宗在牧函中邀請人們,應始終將教育的神恩作為對每個時代需求的“最根本”回應。教宗引用聖奧斯定的思想:真正的老師能喚起對真理的渴望,培育自由,使人讀懂時代的徵兆並傾聽內心的聲音。教宗還列舉了幾個世紀以來在教育領域做出卓越貢獻的人士。

基督徒教育是一項團體事業

教宗特別強調“我們”的重要性,重申“沒有人能獨自完成教育”。在教育團體中,老師、學生、家庭、管理與服務人員、牧者及文明社會的齊心協力孕育生命。教宗還稱“教育是愛的使命”,“一份充滿承諾的工作使命”,承諾給予時間、信任、能力、公義、慈愛,以及追求真理的勇氣。

教育的衡量標準

教宗提及《天主教教育》宣言的核心理念:警惕將教育淪為“功能性訓練或經濟工具”。教宗指出“教育的價值不僅僅以效率來衡量,還需要衡量其尊嚴、正義,以及為公共福祉服務的能力”

教宗曾說過:“人並非生來就是專業人士,大學的學習道路是一步一步、一本書一本書、一年一年、以一次次犧牲所累積而成的。”關於辦學和教學的理念,教宗指出,僅有技術上的更新不足以算是跟上時代,思辨也是必不可少的。

家庭教育

教宗指出家庭教育無法被其他教育機構所取代,教育是一種合作,也需意識到教育的首要責任在於家庭核心。教宗使用“教育聯盟”一詞,指出傾聽、用心與共同承擔責任的必要性。當這聯盟“運作時,就能激發信任;當它缺失時,一切都會變的脆弱”。

信仰教育

關於全人教育,信仰教育不應被視為“附屬品”,而是“賦予其他一切物質氧氣的呼吸”。教宗在牧函中指出,唯有如此,天主教教育才能成為一個整合的人文主義“酵母”,從而回應我們時代的各種問題。教宗從此延伸出和平教育。和平教育並非沒有衝突,而是“一種拒絕暴力的溫柔力量”。“沒有武裝並解除武裝”的和平,教導人放下帶有攻擊性的言語和批判性的目光,去學習仁愛與和解正義的言語。

科技在教育中的角色

關於科技,教宗也明確地表達:“科技應該豐富學習的過程,而不是削弱人際關係與團體。缺乏願景的大學和天主教學校,容易陷入沒有靈魂的效率主義,知識的標準化,最終導致精神的匱乏。”

在牧函的最後,教宗指出在教育團體中不可忽視的困難,即“過度的數字化會瓦解關懷;人際關係的危機會傷害心靈;社會的不安全感與不平等能撲滅渴望”。在這樣的背景下,需要勇氣實踐最大程度的包容,而不是對窮人和弱勢群體視而不見。教宗指出:“失去窮人,就等於失去了學校。”

(© 梵蒂岡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