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釋義:「朋友,請上坐吧!」

常年期第二十二主日的福音(丙年)及釋義。

福音(路加14:1、7-14)

在安息日,耶穌進入一個法利塞人首領的家吃飯;他們就留心觀察他。

耶穌注意到被邀請的人,如何爭坐首席,便對他們講了一個比喻,說:「幾時你被請去赴婚宴,不要坐在首席,怕有比你更尊貴的客人,也被請來,那請你而又請他的主人,要來向你說:請讓座給這位客人!那時,你就要羞愧地退到末座。

「你幾時被請,應去坐末座,等那請你的主人,走來給你說:朋友,請上坐吧!那時,你在同席的眾人面前,才有光彩。因為,凡高舉自己的,必被貶抑;凡貶抑自己的,必被高舉。」

耶穌也向請他的人說:「幾時你設午宴或晚宴,不要請你的朋友、兄弟、親戚,及富有的鄰人,怕他們也要回請你,報答你。你幾時設宴,要請貧窮的、殘廢的、瘸腿的、瞎眼的人。

「這樣,你就有福了,因為他們沒有什麼可報答你;但在義人復活的時候,你必能得到賞報。」


釋義

在祂向眾人傳教的過程中,耶穌有時會接受各種人的邀請,到他們的家裡吃飯,包括那些被輿論認為是過著道德有疑點的生活的人。耶穌對所有人的接納,甚至導致一些偽君子標籤祂為「貪吃嗜酒的人,是個稅吏和罪人的朋友。」(路 7:34)這一次,耶穌在一個法利塞人首領的家中受到接待。在那裡,許多人都留心觀察著祂的行為。但是,耶穌拯救所有男女的熱望,相比祂對於別人會說什麼閒話的關注要強烈得多。正如聖濟利祿說:「即使我們的主知道這些法利塞人的惡意,祂還是接受了他們的邀請,以求用祂的話語和奇蹟來幫助在場的人。」(聖濟利祿,in Cat. graec. Patr.)

耶穌看到人們都在選擇最好的座位,就向他們講了一個關於婚宴的比喻。乍看起來,祂的說話似乎是一個關於社交禮儀的、僅僅屬於人性的、為了給別人留下好印象的建議。然而這個比喻卻包含著一個很深層次的信息,就是謙遜這個美德的重要性,其撮要就是在於以下這句自相矛盾的說話中:「因為凡高舉自己的,必被貶抑;凡貶抑自己的,必被高舉。」

教會的傳統非常強調謙遜在基督徒生活中的基礎角色。許多教父都認同聖大額我略將這個美德描述為「所有美德的生母和老師。」(聖大額我略,Moralia,23,23)耶穌幫助人們看到,人在每種情況下掌握到自己的真相是很不容易的。我們很容易會以為自己比現實中的我更加偉大。因此,耶穌建議我們把自己看成比別人還要渺小,以及把自己放在「末座。」

其實,選擇了將自己置於末座,後來又被提升了的是耶穌自己。教宗本篤十六世說:「這個比喻的一個更深層次的含義,也使我們想到了個人與天主的尊卑關係。事實上,末座可以代表人類因罪過而墮落的狀況,這個狀況只有道成肉身的天主獨生子耶穌才能將其提升。出於這個原因,基督自己取了世界上最卑微的位置 —— 十字架 —— 正是因著這個徹底的謙卑才拯救了我們,才會不斷的幫助我們(《天主是愛》通諭,35)。」(教宗本篤十六世,2010年8月29日三鐘經前的說話)耶穌確實是一位將自己置於末座的人,以慷慨的自我犧牲來服務所有男女,甚至捨身十字架上。因此,祂被高舉在聖父的右邊。從某種意義上說,從今天的比喻中聽到「朋友,請上座吧」這句話的正是耶穌自己。因此,如果天主要高舉我們,謙遜這個美德是一個必要的條件。正如聖奧思定所說:「一個人只有通過謙遜才能升到天堂的高處。」(聖奧思定,關於謙遜和敬畏天主的講道)

最後,耶穌建議這個法利塞人要對他人仁慈。仁慈是謙遜的另一個標誌。當他舉行一場宴會時,他應該邀請「貧窮的、殘廢的、瘸腿的、瞎眼的」—— 所有那些通常會被安排在最卑微的席位的人。這種對卑微的人的慷慨將會在「義人復活時」得到天主的賞報。聖金口若望向我們保證:「如果你邀請窮人們,你將會使天主欠你一筆債,而祂是永遠不會忘記的。」(聖金口若望,hom. 1 Ep. ad Col.)然後,我們也會聽到這樣的話:「朋友,請上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