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業團創辦人聖施禮華於1975年6月26日完成了他塵世的旅程,距今已有五十年了。他的訊息在今日仍然具有什麼意義?
聖施禮華的訊息在今天仍維持著特殊的活力:不論在工作中、在服務社會時、甚至在小小的家庭教會裡,都契合著聖保祿六世所喜歡說的普世聖召。因而在一個傾向於將神聖與日常生活分離的現世裡,他的訊息仍然是激進、刻劃基督性的:每一種工作形式、每一個家庭承諾、每一個用愛活出的小小喜悅或憂傷,都成為與天主相遇的機會。這種以現實與希望來聖化當下的呼籲,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為重要。
2. 主業團最近召開的總會議是件要事,正好與教會迎接新教宗的日子相重疊。這種巧合為您帶來什麼樣的反思?
一方面,我們為教宗方濟各的去世感到悲傷。另一方面,共同經歷的那份期盼使我們與整個教會同聲祈禱並開放胸懷。兩個日期的巧合提醒我們,自己的平信徒身份是多麼深深地植根於教會—我們的慈母。隨著新教宗的選舉所帶來的恩寵和責任,邀請我們每個人透過伯多祿的繼承者而更新對基督的忠誠。當白煙冒出的那一刻,也就是教宗身份揭曉前的一個小時,我被如此多的人的喜悅所震撼:慶祝他們已經擁有了共同父親,無論他會是誰。
3. 在教宗當選後的幾天,教宗良十四世接見了您。您能分享一些那次談話的內容嗎?
以他父親般的關懷,教宗表達了他與我們的親近和情感,不愧為教會真正的父親。除了其他事項外,聖父詢問了關於監督團法規目前修訂的情況。教宗良十四世興趣濃厚地聆聽我們。他還提到了與他選舉日期同一天的聖母節日。在一個互信的家庭氛圍中,他祝福了我和范子安蒙席(主業團輔助監督)。這次的接見為主業團的每個人都是喜悅的源泉。
4. 在教宗良十四世就任的這幾周裡,我們逐漸看到一位先前鮮為人知的、他的人性和靈性面貌。教宗給您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麼?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內在深度、他的寧靜,以及他態度的自然。在一個經常標記為匆忙和嘈雜的時代,聖父似乎保持著一種充滿天主的沉邃靜默,這反映在他說話、聆聽和觀看的神情中:這些品質是他對合一渴望的巨大支撐。你能感受到他堅定而切實的信仰、激發希望、以及對待每個人的慈悲情懷,正如許多來自奇克拉約(在教宗方濟各召他到羅馬之前,他在秘魯擔任主教的教區)人們所證實的。
5. 在總會議期間,主業團針對未來做出了什麼承諾?
這次總會議是在教宗方濟各逝世後整個教會哀悼的氛圍下舉行的。因此,會議時間比原本計劃的要來得短。即便如此,按照此類會議的慣例,總參事會和中央諮議會的成員也都被任命。除了正式會議外,從世界各地來到羅馬的與會者之間也有豐富的交流,思考從主業團所在國家收集到的貢獻,這要感謝2024年舉行的區域大會。那些大會召喚了數千熱情的人的參與。從大會中興起了強烈對目標的一致性,特別是關於在工作領域中的福傳承諾和對教會的深愛。在各種建議中,關於基督教訊息的「初次宣告」的使徒工作,進行了大量的討論;在一個看似更加世俗化,但正在重新發現對天主的深度渴望的世界中,這種需求日益迫切。聖施禮華慣於將主業團描述為在世俗生活中實踐的「偉大教理講授」。因而我們祈求他給予光照,讓我們日後能以喜悅和慷慨之心繼續這項使命。
總會議成員給出了正面積極的意見,以及新參事和諮議會的參與,讓監督能向聖座呈遞他認為最合適的法規版本,同時亦考慮附帶2023年的會議中已收集的建議,加上之前諮詢所有主業團信友的資料。我們進行的程序是這樣:新教宗良當選之後,於6月11日我們向聖職部呈交了提案。下一步的決定權則掌握在宗座當局手中。
6. 2028年您將慶祝創立一百週年。主業團做了些什麼改變?
主業團受到召喚,在忠於其神恩的情況下做改變。鑑於文化和社會背景在演變,每一代體現訊息的人們也在演變,但本質仍然存在:因而幫助每個人去發現天主正在他們所在之處召喚他們。我們目前正在經歷的變化—包括去適應法規的過程—也是保護我們本質的一個考驗。我們希望在教會和社會中,對每個人給予更加真實、親近和謙卑的支持。
7. 主業團從教宗方濟各發起的修訂法規過程中學到了什麼?
這些年來,我們一直以孝愛和真正開放的聆聽精神為基礎,保護聖施禮華傳承的寶藏,同時展望未來。教宗方濟各邀請我們走上更新的道路,這需要耐心和深度。修訂法規不僅是項法律上的持守,也是項靈性方面的操練:幫助我們反問自己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才最能服務人群和達成使命。這是一個更深刻地活出神恩的福音本質的大好機會。
8. 年輕人在主業團現今提出的信仰道路中能發現什麼?
他們發現了日常生活,包括所有的挑戰和喜悅,可能成為通往天主的確實道路。他們也找到陪伴、友誼中的真誠對話、家庭氛圍,這些並非只為少數的「英雄」所保留,而是為每個人的聖召。這是一個邀請,誠如聖施禮華所說,成為「充滿樂觀和動力的基督徒,能夠在世界中實現他們神聖的冒險,」從而行善並幫助改善周圍的社會。在當今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中,許多年輕人正在尋求真實性,而福音在日常生活中卻已提供了這份渴望的深刻回應。